最近有家長提問我【顏色認知】相關的問題
老師,您好!我們配對顏色也會,讓他找出我手里一樣顏色的也可以,就是不會指認,隨便說。紅色可以說是白色,又改口說紅色,其他顏色一概是白色。在這種情況下我會糾正正確顏色,他也跟著我仿說,結果還是不認識,有點著急,請教您
在這里呢,給大家發一下在教孩子顏色方面一些實用的操作***。
教孩子顏色?這些要知道一、首先得先明白:顏色是個類別名詞,"紅,黃,綠,白,黑,橙色,紫,藍色"八種基礎色。而這八種基礎色的名稱又類別名詞。
二、其次得明白,紅色與黃色不可以放在一起教。紅與黃的這兩個音,為了防止孩子聽混淆的。所以分開。綠與藍也是一樣不可以一起。黃色與橙色,顏色相近。不可以放在一起教。
三、教導過程是:配對——辨認——命名
用方塊積木做教具,因為方塊積木孩子手比較好抓
比如:1,紅色的積木,呈現二個,給孩子說"拿一樣紅色"。當孩子如果拿對。再呈現一個干擾積木,給孩子說"拿一樣紅色"。—由少到多的干擾物。并且紅色的物品不一定是積木,避免孩子認為"形狀拿一樣",可以紅色的剪刀,紅色的鞋子,紅色:"拿一樣紅色",教導者手中必須是紅色的。
紅色物品多元化多一點,《紅色的襪子,紅色積木,紅色…》給孩子說"紅色的放一起"。——這個過程有點相似于分類,但也屬配對的范疇。要給孩子一個參照物。
2,辨認:紅色,比如:給孩子呈現紅色積木,并告訴孩子"紅色",然后呈現一個紅色,一個黑色的積木,給孩子說"拿紅色"。——干擾物一樣是"由少到多。"
依次類教孩子基礎八種顏色,然后再教命名了。因為顏色是類別名詞。當孩子將八種色可以充分的辨認后,再教孩子"顏色分類"了,——拿顏色類的卡片,給孩子說"顏色放一起",目地是給孩子建立"顏色"這個慨念,再拿一個干擾物,如水果類的卡片與顏色類卡片,讓孩子"分類",水果放一起,顏色放一起。孩子能夠很快的分清楚的話,就可以叫命名了。
四、顏色泛化的五大技巧
1、教者的泛化
比如以前顏色是媽媽教的,這時候可以泛化成爸爸來發指令,例如:這是什么顏色?請把紅色的外套拿給我。當然很多家庭成員都可以參與,還有學校里的不同老師等等。
2、指令的泛化
本來都是問這是什么顏色?進行指令泛化時,就要多角度的問:我手上這個是什么顏色?桌子上這個是什么顏色?紅色在哪里?......
3、地點的泛化
本來顏色認知可能只在教室里,后面可以在家、在公園、在不同的地點去泛化。
4、設計的場景中泛化
設計這樣一個場景,就是小朋友跟我們一起收拾襪子,在收拾襪子的時候就要分襪子了,這些襪子也是特意準備的不同顏色的襪子,這時可以指令說把襪子一樣的放一起,孩子就能將顏色一致的去歸類整理。當然還可以用手絹呀、小汗衫,比如說請把這個紅色的小背心遞給我,我們一起疊起來,或者疊好了,請把這個紅色的小背心放椅子上。
5、自然場景中的泛化
什么是自然場景呢,就是非設計的場景。比如:在畫畫課上,老師說小朋友們請拿出紅色的水彩筆,小朋友能夠把紅色的水彩筆拿出來。再比如在課堂上提問:黃色的水果有哪些?這時候孩子是看不到實物了,當孩子能說出:黃色的水果有香蕉、檸檬、菠蘿等等。再問說出兩種紫色的東西,孩子能夠回答茄子和葡萄,說明孩子已經能把顏色跟物品相結合了,有了基本想象與思考,可以說已完全掌握的顏色了,在生活中可以聯系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