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了這么多年的高跟鞋,今天說句實話:說高跟鞋上腳舒適的,大概率是騙人的。高跟鞋的誕生也不是為了舒適,而是為了迷人美麗。穿上高跟鞋上腳端莊大方、走路婀娜多姿,能讓人的自信瞬間爆棚,這一點都不假,但"腳痛"是真正客觀存在的、不能被忽視的現實!
其實鞋子兼具實穿真的很重要。上周給大家推送過的維多利亞貝克漢姆就因為常年穿15cm以上的恨天高,導致腳趾發炎做手術,以后只能跟平底相伴。而我自己2周前穿了一雙新的8.5cm跟高的高跟鞋,行走時太匆忙......導致摔倒了。
因此作為一個穿了10年+高跟鞋、腳經過千錘百煉的人來說,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每個女人都會關心的問題:"怎么穿高跟鞋,腳不會那么痛?"
首先,來說說怎么挑選相對不痛的高跟鞋?
1、挑選適合自己的高跟鞋這個適合不是指試穿時舒不舒服,而是看看你要選的高跟鞋符不符合以下4點!不是每一雙高跟鞋都讓我們腳痛。最大的區別就在這里:
a、要想高跟鞋舒適45度最重要
挑高跟鞋第一件事就是把它平放在地面,看鞋子的重心是否與鞋跟呈45°?只要它能保證有這個角度,那至少可以判斷這雙鞋子的設計考慮到了上腳的舒適度。那么它的跟在8cm以內的高度,上腳會相對舒適。因為45°的鞋會讓我們整個腳掌受力均勻。如果你目測鞋子的中心和鞋跟大于45°或者60°的……那么就果斷放棄吧。足弓的承壓不均勻,到跟前腳踝處會超無敵的酸脹,腳掌更會因為支撐覺得疼痛。
b、鞋尖是否翹起
同樣也是把高跟鞋置于平地上,如果發現鞋尖不貼地面,翹起1厘米左右,那么這是一雙上腳舒適的鞋子。原因很簡單:高跟鞋因為跟高原因,走路時,人會不自覺地會往前沖,微翹的鞋尖可以避免這種壓力,進而減少腳趾擠壓。因此買高跟鞋時一定要看鞋尖翹不翹。當然,鞋尖也不是越翹越好,過翹的鞋會讓我們的腳趾感覺不舒服。一般的大牌腳尖處都會翹起,比如jimmychoo、rogervivier以及CL紅底鞋等。
(JC單鞋)
(RV單鞋)
(CL單鞋)
c、3公分內的防水臺
說實話我個人不喜歡厚重的防水臺設計。可能是因為小個子的原因,總覺得防水臺會很壓人,給人更矮小的笨重感。但如果你是165cm以上的高個或者喜歡恨天高的設計,那防水臺能適當緩解前腳掌的壓力,但同時帶來的負面作用是有種踩高蹺的feel,會對"路感"感知很差。而且如果防水臺過高,很容易摔倒。所以,防水臺最好不要超過3cm。比如小個子宋慧喬就超喜歡有防水臺的鞋子,增高的同時,上腳舒適度會比純粹的細高跟要好!
大牌的鞋子,如果跟高高過15cm以上,一般都會增加防水臺設計。比如CL紅底鞋的daffodile系列。這個系列是維多利亞貝克漢姆的最愛,清一色16cm跟高。它就在前掌增加了防水臺設計。
d、選鞋試穿的時間
避開早起。早起不少人會浮腫,不知道你有沒有中招?如果一大早去逛街試穿鞋子,你會發現選平時碼會超不舒服,大半碼和一碼后才相對舒適。所以下午3點或4點最合適。如果上面這四點能做到,那我們就緩解了穿上高跟鞋后70%的不舒服。
2、上腳前的準備工作選完合適的鞋子,那下來就是穿鞋了。穿過高跟鞋的集美都知道,新鞋最容易磨腳的兩個地方:一是腳后跟(80%的磨腳機率),一是大腳趾外側。
對于這個磨腳,我個人平時有2個預防和緩解的經驗分享給大家:
a、如果鞋子邊緣部位磨腳,可用濕毛巾捂幾分鐘,使其潮濕變軟,然后再上腳。但這個***僅限千元以內的小眾品牌或者國貨品牌哈。大牌說實話太"嬌貴",不菲的價格承受不了多少折騰,所以此***不適合大牌鞋。
b、鞋跟磨腳的話,鞋子在穿上之前,先用面霜(我一般是護手霜)在與腳跟接觸最多的部分抹上一層薄薄的,鞋跟會因此變得光滑。同時貼上后跟防磨貼,雙層保險預防后跟磨腳。
最后,緩解高跟鞋上腳疼痛的4步曲我如果上班穿一天的高跟,中途也沒有備用平底鞋的話。晚上回到家我會花3分鐘給腳部做個舒緩活動。來緩解一天的酸脹和不舒服。
第一步:墊腳尖動作
墊起腳尖維持5秒鐘再放下,重復10次為一組。
第二步:腳踩"小竹筍"活絡血液
說到"小竹筍"不知道你會不會想到奔跑吧兄弟?這可是在節目中讓各位成員都大呼受不了的一個東西。
我們可以備一個指壓板放在家里,晚上洗完澡或者泡完腳后,踩3分鐘左右。***腳弓,活絡腳底血液循環。
第三步:腳板拉伸
拿出一塊毛巾后坐下,單腳伸直,單腳屈膝,抓住毛巾兩端套住伸直那支腳的腳板,朝身體的方向拉。撐住6秒之后放開,然后緩慢重復動作10次。(跟瑜伽動作相同)第四步:用熱水泡腳
我是一年四季雷打不動有泡腳的習慣,每次泡腳都能很好的放松心身。特別是穿了一天的高跟鞋后,酸脹的腳泡泡熱水,促進腳部血液循環,舒緩壓力同時更能緩解疼痛。
好啦,關于如何能讓高跟鞋上腳相對舒適的內容今天就分享到這里啦。不知道是否對你有幫助呢?下方評論區留言告訴我哦。
我是蜜shoes,愛時尚愛美鞋的時髦精,關注我讓你更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