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是我國古代的大一統王朝之一,它承接秦朝,國力空前強大,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那么,國家強盛自然會帶來物質文化的飛速進步,這在衣食住行中皆有體現。
今天就想和大家聊聊與“衣”相關的事。漢代的服飾已然是自成一套完善成熟的體系,而這勢必需要相應的布料作為支撐。在大家想來,古代的布料無非也就是絲綢、麻布,別的現代布料當時還沒有那種技術。
這種認知想當然了不是。
其實,漢代的布料體系遠比大家日常想得要豐富的多,下面我們就一起來開開眼界吧。
△漢代侍女圖
漢代布料知多少漢代的服裝布料主要分為絲帛、麻布、葛布和動物皮毛。
下面依次詳細地給大家說道說道:
一、絲帛
絲帛的種類那可真叫一個多,如果有誰能說全,我相信這人一定是相關***的學者。
不信你且瞧著,越往下越不認識,可能連字都不會念。
1、錦、繡
“錦繡江山”——錦繡這里兩個字大家最熟悉不過,其實是兩種布料。
錦是用經線起花的平紋重經組織,是用染成各種顏色的絲線織成的,色彩絢麗,工藝水準高,價格昂貴,所以當時有“作之用功重,其價如金”的說法。
△錦
繡是刺繡,這個大家熟悉,電視劇里看古代女人一針一線地繡著絲綢,就是它了。那么這種布料由于***復雜,極為吃功夫,所以繡在古人心目中是地位很高的。
漢代名士賈誼曾寫道:“匈奴之來者,家長以上固必衣繡,家少者必衣文錦”,可見當時繡和錦皆是昂貴的上等布料,且繡還在錦之上。
△刺繡
2、羅、綺(qǐ)
羅和綺經常并稱,比如唐代李白的《清平樂》中就有“女伴莫話孤眠,六宮羅綺三千?!彼未鷱堄岬摹缎Q婦》中有“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柳永的《迎新春》中也有:“遍九陌羅綺,香風微度。”
從中也不難看出,羅綺在行文習慣上不單指絲綢衣服,也常指衣著華貴的女子。
△羅綺
但其實羅和綺在做工上還是有區別的:
羅是用絞經法織出,孔呈椒眼狀。而綺則是在平紋上用斜紋起花,沒有小孔,花紋多呈菱形,這一特點就叫做“不順經緯之縱橫”。
3、紗、縠(hù)
△紗裙
紗和縠都是平紋組織。
紗的經緯稀疏,帛面上帶有細小的孔眼,分量較輕。這個好理解,我們直到今天用紗依然很多。
縠是表面上起縐粒,可以理解為有皺紋的紗。
4、絹(juàn)
絹是未經漂染的帛,其色泛黃,經緯較疏。絹算是出現較早、***較簡單的絲織品,數量較多,應用廣泛,古人還用它來寫字。
△絹畫
5、素、縑(jīan)、紈(wán)
素是白色平紋絲織物。
紈則是經絲較密的高檔素。
縑是經絲細密的,沒有紈精致的,結實耐用的絲織物。
我們看《新神雕俠侶》中的小龍女,她就是一身素,啊不,說不定是一身紈呢。
△素裝
6、綈(tí)
綈是較為粗厚的絲織品,大多為黑色。
這種絲織品用于***較厚的衣服,比如做成綈袍,更具有保暖性。
△綈
二、麻布
麻布主要是用***和苧(zhù)麻的表皮纖維制成。
***有雌雄之分,雌者成為苴麻,制成的麻布較為粗硬,雄者稱為牡麻,制成的布較為細軟。
古代的普通百姓可穿不起絲綢衣服,大多數人都是穿麻布做成的衣服,“布衣百姓”就是這么來的。
其實麻布中也有精品,用苧麻制成的纻布就有“白而細疏”的美譽,極受漢代人的推崇。
△苧麻布
三、葛布
葛是一種草本植物,纖維可以織布。產于吳越的葛布以潔白細膩而知名,有“白越”、“細葛”和“香葛”之稱。《江表傳》中記載,三國時曹丕曾向孫權索求“細葛”,這也說明了吳越的葛布,聲名在當時不小。
△葛布衣
四、動物皮毛
毛織品顯然具有較好的保暖性,所以使用較多的是北方的游牧民族,比如匈奴、鮮卑、羌等等。
當時毛織品也有不少種類和精品,這個等到以后講漢代服飾再談,此處不再贅述。
結語漢代的布料種類是否令你大開眼界呢?通過仔細地了解后,我們發現漢代的布料是相當豐富多樣的,我們不知道的細節還有很多。我后面還會寫關于漢代服飾的文章,到時候可以結合著布料種類一起來領略其中的風采。
啊對了,有人可能會問棉布哪里去了。
這個棉花的種植業和紡織業在我國歷史上出現得較晚,漢代還沒有這門技術,棉紡織崛起于宋末明初,到了明代末才發展成熟。所以大家懂的。
場外音:請問腈綸哪去了?
保安!把人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