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有兩個非常奇特的女人,一個是文繡,她主動離婚,休掉了自己的丈夫——大清末代皇帝溥儀,文繡的故事家喻戶曉。還有一個女人,她也是毅然離婚,休掉了自己的丈夫——民族英雄、抗日名將戚繼光,這個女人是“王氏”,她為何要休掉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丈夫呢?說起戚繼光的婚姻,十分耐人尋味,他13歲定親,21歲娶妻“萬戶南溪王將軍棟女”王氏。這位王氏可不是一般女子,她極其賢惠,無微不至地照顧自己的丈夫。那時,戚繼光還沒出人頭地,家里窮得很。有一次,她晚飯燒魚,把魚肉最肥美的魚身中段留給丈夫戚繼光吃,她自己呢?她只吃魚頭和魚尾,戚繼光后來知道這個情況,抱著妻子,感動得熱淚直流!
王氏不僅賢惠,而且有勇有謀,戚繼光率部抗擊日本倭寇,臺州一戰,王氏與“戚家軍”的家眷親屬暫居新河城,城內守軍很少。這時,突然大批日軍***突襲,包圍了小小的新河城,城內人人萬分驚恐,因為城外的日本人太多太多了,情勢危急之下,王氏說服守城官兵,動員城中女人孩子,統統穿上“戚家軍”的軍服,大大方方地列于城上。城外日軍,抬頭一看,見城墻之上,到處都是密密麻麻的中國軍人。倭寇匪首以為城中有戚家軍的主力部隊,立刻嚇得扭頭后撤,王氏上演了一部現實版的“空城計”,活生生地嚇退了窮兇極惡的日本人。
后來,戚繼光千里回師,回到新河,見到日軍早已退去,這位身經百戰的男人,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從此,王氏的聲名大震,震撼全軍,連北京也知道了王氏。這位既賢惠溫柔,又智勇雙全的女人,戚繼光也深深佩服自己有勇有謀的妻子!王氏在生活中照顧,在事業上輔佐、幫助丈夫戚繼光徹底打敗日本人,保衛了明代中國的東南國土。然后,戚繼光被朝廷調到薊北,鎮守長城要塞,成為國家和萬民依靠的大將軍,當時,戚繼光就被人譽為“國家的萬里長城”。丈夫在外是抗倭英雄,而到了家里,面對妻子王氏,依然不得不“百煉之剛化作繞指”。征服戚繼光這樣的一代名將,最后,她不愿意沉淪在死亡婚姻之下,選擇了離婚分手,人們不能不嘆服王氏生活的智慧和勇氣。
她既不是悍婦,她可以讓夫君吃魚身而被傳為千古佳話;她也不是弱女子,她能夠上演“空城計”,嚇退來犯倭寇;她更不是小女人,隨丈夫領軍輾轉全國,南平倭寇,北拒蒙古,一個小女人焉能有如此能耐?王氏既賢惠,又剛毅,還聰明,更有自己的自尊心,在妻妾成群的家庭中,作為妻子,最后選擇與丈夫分手歸家,由此可見,王氏思想觀念的空前解放。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一個無私付出的女人。然而雖然戚繼光很有名氣并且肯定在明史有傳,但他的妻子并未有任何事跡于歷史有印記,在古代男權社會里,歷史沒有只字片語記錄是正常的。然而留下著作與詩集無數的儒將戚繼光,所有的愛給了國家、給了將士、給了故鄉蓬萊閣,卻沒有只字片語留給陪她走過奮斗初期、一起吃苦的發妻王氏,對一個女人來說,著實是有些冷酷的。
陸游愛小宛,一曲白頭吟,成就千古絕唱;蘇軾愛王弗,十年生死兩茫茫,緬懷了幾個世紀,與她們相比,所有美好年華和期待都傾注在戚繼光身上的王氏,當她所有的愛得不到回報,甚至得到的是欺騙,爆發是無可避免的。在古代中國家庭中,夫妻的矛盾可大可小,既有著人性激烈和斗爭的一面,也有包容和寬恕的一面,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丈夫與妻子總會有個地位問題。男人怕老婆,文雅一點的稱呼是“懼內”。在中國,丈夫“懼內”已經有數千年的傳統了。而到了大明王朝時候,朝廷修改了家庭婚姻政策,讓中國人的家庭有了比較寬松的生活,帶來的是女性思想觀念的解放。作為戚繼光妻子的王氏,不論她讓夫君吃魚身而被傳為千古佳話,還是她上演“空城計”嚇退來犯倭寇;也不論她常年隨夫征戰沙場,還是最后毅然決然地結束婚姻、走出夫家,可以說都是這個時代女性解放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