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油是出了名的高鹽食品。超市隨手一瓶,一勺醬油(15ml)的鈉含量就超過了1000mg,相當于2克多白花花的鹽。
要知道,推薦一天吃鹽不超過5g啊。
中國,又是醬油消耗大國,很多家庭必備調料。所以,在健康減鹽的大趨勢下,很多商家都打起了“減鹽”的招牌。
但事實上,很多以“低鹽”為賣點的醬油,鹽含量并不少。
我們選了幾款減鹽醬油和普通醬油,比較了它們的鈉含量。
發現雖然從整體上看,減鹽醬油的鈉含量有所降低,但減鹽幅度并不一樣。有些醬油,雖然減了鹽,但鈉含量也跟其他普通醬油差不多、甚至更高。
所以,小栗子要提醒大家,購買低鹽醬油時不能簡單看正面包裝上的減鹽百分比,最好同時查看標簽的食鹽含量和鈉標示值——別忘了看清楚對應的“每份”醬油指的是15ml、10ml還是8ml。
醬油是發酵出來的——發酵嘛,各種雜菌交叉感染的結果。
小時候去小賣部打醬油(暴露年齡了),有時會看到醬油缸表面有一層白白的膜。這東西叫醭(bú),細菌活動的產物
雖然醬油很咸,但微生物仍然能生存,醬油開封之后也不可能幾天就用完,所以多數醬油產品都需要加一些國家許可使用的防腐劑。
減鹽醬油減少了鹽,防腐壓力更大,對衛生、工藝要求也更高。
不加防腐劑、或者防腐劑添加少,說明產品本身的衛生監控、工藝控制得好;
是否愿意為這種品質差異支付更高的價錢,就個人選擇了;但不加防腐劑也可能只是多加了鹽,未必有利于健康。
低鹽醬油也會通過添加酒精、用小包裝、提醒消費者開封后冷藏保存等途徑來解決防腐難題。
很多人用醬油來提鮮,于是對低鹽醬油可能會有這樣的顧慮:
減鹽了,還一樣鮮么?
醬油包裝上的的“氨基酸態氮含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應醬油的鮮味強弱。氨基酸態氮含量高,味道更鮮美。
市面上有些減鹽醬油,是通過犧牲部分氨基酸態氮來達到“減鹽”的目的。加更多水,鹽分就被稀釋;但這樣一來,鮮味物質也會被稀釋,需要補充更多增鮮劑(比如俗稱味精的谷氨酸鈉)來補充鮮味。
增鮮劑屬于食品添加劑,只要符合規范使用,就不用太多擔心安全性。但小栗子還是要啰嗦2點:
1.味精中也含有會升高血壓的鈉。雞精比味精更健康嗎?
2.添加大量鮮味劑、甜味劑會掩蓋咸味,讓你意識不到自己吃下了很多鹽。
下面兩款,都是以低鹽為賣點的醬油。
右邊這款加了3種增鮮劑,左邊這款沒加;但它們的氨基酸態氮態氮含量差不多,說明左邊這款醬油中的鮮味物質全部來自原料發酵,可以推測它在工藝上更好,真正做到了減鹽不減鮮。
道理講完了,接下來又到喜聞樂見的kiss環節了,分享幾款我們覺得不錯的低鹽醬油。
欣和這款淡鹽醬油,國產減鹽醬油中實至名歸的第一名。沒有加增鮮劑,標簽顯示,氨基酸態氮含量仍然不低于0.9。
根據國標(《國家標準GB/T18186-2000釀造醬油》),氨基酸態氮含量≥0.8g/100ml,屬于特級醬油。
大字的含鹽量最低,含鹽量最低,也沒有添加味精和防腐劑。
不足之處購買不方便,日本的牌子,需要代購,鮮味比欣和稍差。
除了大字,網購還能買到萬字、丸島等日本品牌的低鹽醬油。
日本的低鹽醬油品類非常多,也有相應的標準。包裝上可以打出“減鹽”兩個字的醬油,鹽含量必須低于9g/100ml(鈉3550mg以下)
萬字在淘寶有旗艦店,購買相對方便;鈉含量更低的這款,代購可買到;我們辦公室有一瓶,小伙伴們嘗了覺得鮮味上比大字的突出一些。
丸島在網上多半是打“寶寶牌”,賣得很貴。(果然女人和小孩的錢最好賺)
兒童醬油真的沒必要買,國內也沒有所謂“兒童醬油”的標準。所以,購買醬油,別管兒童不兒童,想買鈉含量低的,直接看成分表就可以了。
我們把市面上以低鹽為賣點的醬油擼了一遍,根據“減鹽”和“鮮度”兩個維度,理了這份“低鹽醬油kiss/diss清單”,供大家參考。
聽說芒果蘸醬油很驚艷
超想用我的萬字低鹽試試了
有人試過嗎?
撰文|山楂
設計|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