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花雖然品種繁多,按照花期、品種來源等因素,可以分成5個系統:
春鵑品系。
夏鵑品系。
西鵑品系。
東鵑品系。
高山杜鵑品系。
這種分類,有利于進一步對杜鵑的植物學特征、生物學特性,育種繁殖、栽培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異同,實施不同的養殖管理措施。
(一)春鵑:春鵑為半落葉灌木。是當今世界上最著名的花卉之一,花朵10分美麗。因春天開花,定名為春鵑。花管狀型,有深紅、淡紅、玫瑰、紫、白等多種色彩。春鵑花期4-5月,***時,滿山鮮艷,像彩霞繞林,因此,被譽為"花中西施"。
春鵑比較耐寒,喜歡涼爽,濕度大的氣候環境。不耐積水。喜歡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酸性砂質土壤。
春鵑花頂生,1-3朵,寬喇叭狀,多為單瓣,咽喉部有深色斑點,色彩有大紅、深紅、紫紅、粉色、純白、灑錦等。
上圖為春鵑小桃紅的西塘小桃紅變種。
春鵲的代表品種是毛杜鵑(錦繡杜鵑)。
下圖為:春鵑中稀有重瓣珍品鳳鳴錦杜鵑花。
(二)夏鵑夏鵑是常綠灌木,發枝葉在先,開花較晚,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枝葉纖細,分枝稠密,樹冠豐富整齊,葉片排列緊密,花徑6-8厘米,,花色、花瓣豐富多彩。
傳統的品種有:長華、大紅袍、五寶綠珠、紫辰殿等。
其中五寶綠珠,花中心又開一朵小花。呈臺閣狀,是杜鵑花中重瓣程度最高的珍品。
夏鵑發枝力強,耐修剪。可修剪成傘狀,也可用作花籬,花叢配植。
(三)西鵑西鵑,亦稱西洋鵑。多為歐美雜交園藝品種。花色最為豐富艷麗,自然花期3-4月。采用調控栽培技術,提前開花,春節市場多為此品種
西鵑,樹冠廣卵型或傘型、樹干彎曲,植株低矮,半張開,生長慢,常綠型,枝條粗短有力,葉片厚實,深綠色。
西鵑,多年生長、一般播種3年后開花,性成熟期3年、盛花盛果期10年至20年、3月至4月開花、8月果熟。
西鵑最大缺點是難養,適應性、抗病性較差,只適合盆栽。夏季注意遮蔭,冬季注意保暖。
(四)東鵑東鵑是日本的石巖杜鵑的變種及其雜交品種。花期春天,3-4月。一般比毛杜鵑早幾天。因從日本引進而得名。
樹冠廣卵型或傘型;樹干彎曲;分枝角度中;植株低矮;枝條細軟;無序發枝;橫枝多;葉卵形;葉片薄;毛少;嫩綠色;有光澤。
花冠漏斗形,花很小,花色有紅、白、粉、白綠、嫩黃、鑲邊、灑金等。花繁密,盛花期幾乎不見枝葉只見花。花期3-4月。比毛杜鵑略早幾天。7-8月老葉脫落,花芽形成,不耐強光,可露地種植,萌發力強。
(五)高山杜鵑高山杜鵑,高山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株高1-3米。枝條粗壯,葉革質,叢生枝頂,這是和其它杜鵑明顯的區別。
高山杜鵑,花型套瓣、重瓣為主,單瓣少。花期4-5月。開花1月左右。花為粉紅、白色、淡紅、黃色等。
高山杜鵑花喜冷涼、濕度大的環境,由于樹冠大,需水量也大。根系發達,為淺根性樹種,栽培基質宜疏松,含豐富腐殖質,土壤團粒結構良好,pH值在5.5至6.5之間,用泥質瓦盆栽植最好。高山杜鵑不耐高溫,超過35℃生長不良,但可耐-10℃嚴寒,在上海、無錫、蘇州等江南地區能安全越冬。
圖片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