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奇銳
編輯|樓婍沁
近日,日本花王集團旗下彩妝品牌“KATE凱朵”(下稱“KATE”)被傳將撤出中國市場。在小紅書等社交媒體上,不少網友發帖稱所在城市的KATE專柜正在進行清倉折扣,屈臣氏等連鎖美妝零售商的部分門店內已經沒有存貨銷售。
化妝品行業媒體《青眼》援引相關消息人士稱,KATE在線下渠道的銷售表現較差且供應商的后續服務無法跟上,下架和撤柜難以避免。
而界面時尚致電花王集團客服,對方稱線下撤柜可能是由于合約到期所致,天貓和京東等線上渠道仍正常提供銷售服務?;ㄍ跫瘓F則在發稿前未就此事給到官方回復。
界面時尚梳理KATE全國線下店鋪時發現,KATE在全國超過25個省市均布局有線下門店,主要是通過自營柜臺以及和美妝***店合作兩種方式運營。值得注意的是,KATE門店列表更新并不算及時,其中位于北京王府井的新燕莎金街購物中心的門店仍然顯示為運營狀態,但由于疫情原因,該購物中心在2020年下半年已經關門停業。
與冷清的線下渠道相比,KATE在線上的表現并不算差。當前KATE的線上渠道代運營商為麗人麗妝集團,根據其發布的2021年“雙11”數據報告,KATE的眼線液筆和粉底液等產品成為爆款。而在更早之前的“6.18”期間,Kate官方旗艦店的銷售額增長13%,銷量突破1000萬元。
但在天貓整體的美妝大盤中,KATE的表現并不算突出,而其背靠的母公司花王集團在中國市場的布局重點正向高端定位靠攏。在日本,花王集團是與資生堂齊名的大型日化企業,但在中國,花王集團最為出名的仍是碧柔、珂潤和芙麗芳絲等平價產品。
2018年,花王集團對外披露了新一輪改革的措施,計劃在2021年前將旗下約50個化妝品品牌削減至約30個,其中包括DADA和RAPHAIE等增長乏力的品牌。調整后,花王集團將加強對高檔化妝品的投資,但在集團中定位頂端的SENSAI和SU***U卻是在最近兩年才進入到中國市場,而對手資生堂集團和寶麗集團已經成為消費者心中高端日妝公司的代名詞。
財報則給了最直觀的表現。在2015年之前,花王集團在中國市場一直處于虧損狀態,直到2017年才真正好轉。而也正是在這個階段,中國赴日游客數量大幅增長,他們在日本購買花王旗下品牌的體驗顯著地影響到了花王在中國市場的發展。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輪改革中,KATE也成為投資重點。KATE成立于1999年,在日本層長期蟬聯各類美容榜單的細分類別冠軍,并在2020年近日中國市場。相較于SU***U,KATE的定價并不算高,其天貓期間店產品的售價多在百元上下,最貴的則是308元的防曬隔離套裝。
因此,在花王集團忙著向高端化布局的進程中,KATE的重要性或將下降。而在更早之前,資生堂集團已經以1600億日元(約合98億人民幣)的價格將旗下珊珂、水之密語和絲蓓綺等大眾品牌出售給私募基金公司CVCAsiaPacificLimited,目的便是為了能將更多資源集中到高端以及奢侈護膚業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