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柳宗元韓愈用木芙蓉詩,致敬屈原,搴芙蓉兮木末
早秋來臨,隨著荷花的盛極而衰,人們往往發(fā)現(xiàn),許多池塘邊會有另一種灌木開花,單瓣的花朵類似木槿,但復(fù)瓣的花朵更像牡丹芍藥,它們有紅有白,裝點(diǎn)秋天翠綠的枝頭,花朵繁多而茂盛,仿佛是荷花從水塘里走出,開到了樹梢,這就是著名的秋花,木芙蓉。
傳說木芙蓉的原產(chǎn)地在湖南。也的確,很多詩里寫木芙蓉,離不開湖南的水邊。
但是它是什么時候被發(fā)現(xiàn)然后廣為人知的呢?
“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屈原九歌《湘君》
這是最早記錄芙蓉的文字和詩,楚國大夫屈原被流放到湘沅之地。彼時,楚國的疆域廣闊,但湖南對于興盛的楚國,仍舊是邊遠(yuǎn)荒蠻之地。
這里湘江浩渺,屈原在此生活,相對于楚國中心都城地帶,這里有高山沼澤森林,處在原始狀態(tài),本身楚國就尚巫祭,身為楚國大夫的屈原,以磅礴的歌詠,充沛的感情祭祀自然之神,又如神靈附體。
只是這芙蓉,到底是荷花還是木芙蓉呢?
荷花多生于淺水沼澤地帶,而木芙蓉則生長在潮濕的水岸和山林。
但是它們都擁有碩大純美的花冠。
荷花是草本,而木芙蓉是木本。
屈原這個芙蓉兮木末,到底是水中亭亭的荷花,還是木芙蓉枝頭的花朵呢?
但是有一點(diǎn)可信的是,在這里看過百草千花的屈原,他一定看見過木芙蓉花。因?yàn)槟拒饺鼗ǖ拇T大美觀,必不會被這里的人所忽略,凡是美的,都必以祭神靈,這是原始宗教的本質(zhì)所決定。
能夠完全確定木芙蓉這種植物名稱的是在唐朝。
“水面芙蓉秋已衰,繁條偏是著花遲。平明露滴垂紅臉,似有朝愁暮落時。”趙彥昭《秋朝木芙蓉》
水面上的荷花秋天已經(jīng)衰落,木芙蓉卻正是枝條繁茂,開花遲在了秋天。
那早上的露水滴在了紅色的花朵上,仿佛是花朵在憂傷,她自己無人可見的美麗,會在晚上凋謝。
這首詩的名字寫的是秋天早上帶露的芙蓉。聯(lián)系詩的內(nèi)容,可以知道這是種在水邊的木芙蓉花。
這首詩的奇特不在于他寫下艷麗卻憂愁的木芙蓉,而是在于這首詩的寫作年代。
趙彥昭是早唐的宰相,和安樂公主,太平公主多有交集,流傳下來的詩大多數(shù)是奉詔的宮廷詩。那么這首詩里的木芙蓉,很可能是種植在宮廷或者貴族府邸的花卉。
那么木芙蓉很可能作為地方進(jìn)貢的花卉,從湖南移植到北方宮廷。
而牡丹也是因?yàn)樗鍩蹚V泛收集天下奇花異草而從易縣進(jìn)貢到宮廷,到唐朝成為享譽(yù)盛名的國花。
而且趙彥昭的木芙蓉已經(jīng)園林搭配很成熟,是專門種在荷花塘邊的,也就是在早唐,木芙蓉已經(jīng)特指了是這種有別于荷花的木本芙蓉。
又有傳說,這首詩是中唐李嘉祐所作。他是唐玄宗時代的進(jìn)士,曾經(jīng)貶謫到江西四年。但是有理由相信,木芙蓉花應(yīng)該早就特指了這種有別于荷花的花木,它早就從湖南江西等地進(jìn)入了北方,裝點(diǎn)貴族的池塘園林。只是推廣不夠廣泛而已。
“有美不自蔽,安能守孤根。
盈盈湘西岸,秋至風(fēng)露繁。
麗影別寒水,秾芳委前軒。
芰荷諒難雜,反此生高原。”唐朝柳宗元《湘岸移木芙蓉植龍興精舍》
中唐時代的柳宗元山西人,少年得志,21歲就考中進(jìn)士。然后持續(xù)在京城做文官,很少有出京的機(jī)會,直到32歲因?yàn)閷m廷政變從禮部員外郎一跌成為流放外省的小地方官。這個流放貶謫的地點(diǎn),就是湖南永州,而且一去落腳點(diǎn)在龍興寺。
也是因?yàn)楦F,因?yàn)橹挥兴聫R帶著皇家驛站性質(zhì),所以他就在龍興寺的區(qū)域內(nèi)找了個地方安家。
這里和北方天然不同,比如湘江一帶岸邊的木芙蓉在秋天***,這是北國難以見到的奇觀。所以他心生歡喜,找了最美最大的一棵從湘江邊移植到住所。
這是木芙蓉的原產(chǎn)地,枝葉繁茂,花朵鮮麗。
你那美得天然難以掩飾的光彩,我怎么能讓你獨(dú)自在湘江邊,獨(dú)自經(jīng)歷風(fēng)霜雨露?
我將你移植在庭院里,由我來呵護(hù)。
在這里你不用和破敗的水草共生,你是高原上的荷花,有著獨(dú)特的生命力!
柳宗元為什么喜歡木芙蓉,除了木芙蓉本身讓他驚艷,還在于,這里是屈原流放之地,屈原的那句“搴芙蓉兮木末”,至少柳宗元愿意相信屈原的木末芙蓉就是這里艷麗的芙蓉花。有著和先賢一樣的流放遭遇,從內(nèi)心到精神都渴望一種依賴。
所以柳宗元這首木芙蓉是致敬了屈原。
也因?yàn)榱谠?dāng)時的文名和聲望,木芙蓉開始為更多是人所知道。
“新開寒露叢,遠(yuǎn)比水間紅。
艷色寧相妒,嘉名偶自同。采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
愿得勤來看,無令便逐風(fēng)。”唐朝韓愈《木芙蓉》
韓愈和柳宗元同時代人,不過他看到壯美的木芙蓉比柳宗元晚一點(diǎn),因?yàn)橥砟甑捻n愈被派到云南,這里地氣豐茂,木芙蓉花在秋天絢爛***。就算是京城有,哪里有這里原始蓬勃。
那秋天的木芙蓉開在寒露當(dāng)中,比水中的荷花還要鮮艷。那荷花會不會嫉妒木芙蓉?因?yàn)閮煞N不同的花卻叫同一個名字。
那江上可以采到美麗的荷花,但是岸上卻可以攀折木芙蓉。這依然是在向屈原致敬,解讀著屈原的木末芙蓉。
我愿意經(jīng)常來這里看看秋風(fēng)里的木芙蓉花,我不愿意它寂寞在秋風(fēng)里。
“晚涼思飲兩三杯,召得江頭酒客來。莫怕秋無伴醉物,水蓮花盡木蓮開。”唐朝白居易《木芙蓉花下招客飲》
和柳宗元幾乎同時代的白居易也沒有閑著,他是在江西九江看到水邊木芙蓉。實(shí)際證明中唐時候,木芙蓉已經(jīng)廣泛種植或者引種在江南或者中部廣大地區(qū)。只是以湖南的最美最有盛名。
白居易寫這首詩晚于柳宗元十年左右,不過貶謫的心情是一樣的。
他在江西水邊看到了秋天盛開的木芙蓉花,趕緊招客飲酒。
雖然沒有寫芙蓉花的美麗,但是甘愿一醉,可以想到那種繁盛。
而且用的是一句水蓮花盡木蓮開。水中的荷花已經(jīng)謝了,但是岸上的木芙蓉卻開了,那種連綿不盡的花的歡喜,給落魄的仕途生涯增添了亮色。
“晚涵(函)秋霧誰相似,如玉佳人帶酒容。”白居易《木芙蓉》
在另外一聯(lián)短詩里,白居易寫了木芙蓉的美,那傍晚木芙蓉***,就像佳人帶著晚霞的醉容。
有些木芙蓉花早晨***時為白色或淺紅色,中午至下午***時為深紅色,叫作“三變花”或者“醉芙蓉”。白居易這擬人的句子倒也生動。
還有一提的就是,這位詩人在先前的《長恨歌》里,寫下“芙蓉帳暖度春宵。”那么芙蓉帳是什么帳子呢?有人說,是木芙蓉花染成的粉色的帳子,有人說是帳子上繡滿芙蓉花,就像木芙蓉***時,像個錦繡的帳篷。這兩種說法都和木芙蓉脫不開關(guān)系,也側(cè)面證明了宮廷種植或者運(yùn)用木芙蓉,應(yīng)該比詩詞文字記錄得要早。
只是在江西自然的天風(fēng)水岸邊看到繁茂的木芙蓉花開,更讓白居易真正的興奮吧。
“湘上陰云鎖夢魂,江邊深夜舞劉琨。秋風(fēng)萬里芙蓉國,暮雨千家薜荔村。”唐朝譚用之《秋宿湘江遇雨》節(jié)錄
這是晚唐詩人經(jīng)過湖南。這個時候,他看到湘江邊上連綿的木芙蓉花,一片秋色里的蒼茫壯美。這是芙蓉的家鄉(xiāng),芙蓉的國度啊。從此湖南就有了芙蓉之國的美稱。
這里的芙蓉不是荷花,因?yàn)楹苫ê茈y在秋風(fēng)的江邊形成壯觀花潮,只能是那不畏風(fēng)雨的木芙蓉。它們連綿在江岸邊,讓這湘江大地,呈現(xiàn)出另外的壯美。”四十里城花發(fā)時,錦囊高下照坤維。雖妝蜀國三秋色,難入豳風(fēng)七月詩。“唐朝張立《詠蜀都城上芙蓉花》
與此同時,四川晚唐蜀國成都,在花蕊夫人的倡導(dǎo)下,滿城種植木芙蓉,面積廣達(dá)四十余里,秋間盛開,蔚若錦繡。木芙蓉的推廣種植達(dá)到頂點(diǎn),成都真成了錦繡之城,芙蓉之城。
當(dāng)然有好事者會提反對意見,說這四十里花美是美,可是這是人工堆成的錦繡,這不是天然生長在這里的花朵,所以雖然好看,但是和這里的自然民俗相去甚遠(yuǎn),也不算德政吧。還拿詩經(jīng)七月作比。
但是成都的木芙蓉是封建時代城市綠化的典型,成就了成都一座城市的千古美名。從此”芙蓉城“就是成都的別稱。
木芙蓉花在荷花開謝之后,以蓬勃的生機(jī),傲霜的品質(zhì),裝點(diǎn)秋色,固土護(hù)坡,凈化空氣,給人明麗繁榮的美好享受,給人積極的精神能量,是秋天著名的觀賞花卉。現(xiàn)在成為廣泛種植的綠化樹種。你家附近的木芙蓉一定也在秋風(fēng)中含苞待放。
去找一找吧。
還有,請找找《紅樓夢》中有沒有木芙蓉?如果有,它出現(xiàn)在什么地方,有何深意呢?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