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斂鋒芒,行而不爭
炊煙裊裊,良田美池,這是古樸而醇郁的中國;沖破桎梏,修身求真,這是智勇又自省的華夏;無畏毀謗,四海一心,這是團結且壯美的炎黃。安克雷奇會談上響徹著鼓舞人心的中國聲音:終于,我們不再是魯迅先生“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怯懦模樣。然而,新時代的中國外交絕非僅僅著眼于為過往的屈辱正名、于一眾狼子野心之輩中尋斷高下。恰恰相反,處在高質量發展階段的中國人更應該內斂鋒芒,行而不爭。
道家有云:“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面對新冠橫行后傷痕累累的社會大環境,中國***不卑不亢,客觀地延緩了經濟發展的步幅,千千萬萬的無名英雄“俯首甘做孺子牛”,于細微處積聚力量,如此“不爭”,終換得天下既定、民之所向;反觀處處出言不遜、似乎并不把疫情看在眼中的美國,無時不“爭”,卻落得動亂連連,虛假的盛世繁華一戳即破,更何談什么快速恢復、百姓安康?
當今之中國,國內外形勢復雜,任務繁重。時代之羽便飄落在我們每個人的肩上,撐開一片艱苦耐勞,沸騰起血液中的愛與擔當。我們要既擁有俯下身去的耐心與謙和,更別忘記了擎起時代之火光,讓它在你拳拳之心的共振中,匯成紅赤的火炬、化作滿天明星林
終有一-時,
苦干經年、
奮力數載,
吾輩當一鳴而起
驚懾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