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小編鄰居家的孩子,在家玩耍的時候,不小心碰到了茶幾上爺爺沒來得及蓋上的保溫杯,結果被保溫杯里的熱水,燙了好大一個水皰。
鄰居一家急得不行,看著孩子手上被燙出的大水皰,一時竟不知道如何是好。
這讓小編想起,就在前幾天看到的一個新聞
新聞中的媽媽像往常一樣,把燒好的熱水倒進桶里,然后去接涼水。
突然,傳來孩子撕心裂肺地慘叫,媽媽跑來一看嚇壞了,孩子跌坐在滾燙的水桶中,被卡得動彈不得,開水燙得孩子直哭······
媽媽趕緊上前抱起孩子,孩子身上還裹著厚厚的外套,媽媽趕緊把孩子衣服脫掉,沒想到孩子身上已被嚴重燙壞……趕到深圳市兒童醫院時,孩子已是重度休克。
醫生介紹,孩子的燒傷面積達到了72%,屬于III度燒傷,入院當天就被送進PICU搶救。
萬幸,經過10多天的吸氧、擴容補液、輸注血漿、白蛋白、抗感染等治療,在醫護人員共同守護下,孩子的生命體征才漸漸平穩下來。
但醫生說,由于孩子的背部皮膚燙傷很深,已經沒有皮膚覆蓋,醫生需要在孩子頭部取皮,再移植到背部,讓傷口“長出”新皮膚······
一次次地取皮、植皮,這個過程孩子需要承受多大的痛苦,作為媽媽的小編簡直不敢想。
時間再往前推,還有新聞報道,一名12歲男孩因為熱水袋爆裂被燙傷下半身。
據一個調研數據顯示,超過40%的兒童意外傷害發生在家中,而意外燙傷是兒童家庭意外傷害的首要原因。
還有相關統計,全球每年約有9.6萬兒童因燒燙傷致死。燒燙傷是小兒受傷死亡的五大威脅之一,死亡率僅次于溺水和車禍。
孩子一旦發生意外燙傷,家長第一時間想到正確的處理方式,能夠將傷害減少到最低程度。
那么如何正確處理呢?又該如何規避意外燙傷呢?
今天就請我們***的兒科醫生張曉蕊來講一講。
01發紅緊急處理***
√去除衣物、飾物和一些沒有粘在孩子皮膚上的碎屑等。
√用常溫或冷的自來水對燙傷創面進行降溫,如果衣物被熱水浸濕或燒著的話,不必脫衣服,可以迅速把衣服泡到涼水里或沖洗局部,然后再把燒燙傷部位的衣物除去。
小提示:用流動的或者靜止的冷水來冷卻創面,可以減輕疼痛并且限制組織損傷,沖洗直到疼痛減輕,一般時間不超過5分鐘,國內也有推薦10~20分鐘,不需要很精確,疼痛或者發燙的感覺好轉后就可以隨時停止,因為時間過長容易導致傷口浸漬。
√也可以用水或者無菌生理鹽水浸潤紗布冷卻后外敷,時間可以達到30分鐘,有利于減輕疼痛。如果孩子疼痛明顯的話,可以使用對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口服達到鎮痛作用。
√清洗創面,目前不推薦使用碘伏等皮膚消毒劑來清潔創面,以免抑制愈合進程。可以使用溫和的肥皂和自來水清洗,也可以使用不含酒精的氯已定來清潔創面。
√如果是口腔內燙傷,也要用水冷卻,并且監測是否有呼吸道損傷表現,輕度的口腔粘膜燙傷,只需要用鹽水漱口和做好口腔清潔即可。
如果是唇部或者口角部位輕度燙傷,可以局部涂敷抗生素軟膏,并且涂抹凡士林防止嘴唇干燥。
√如果傷處沒有液體滲出,可以用無菌紗布或干凈干燥的布覆蓋受傷部位;如果傷口處有液體滲出,輕柔地用消毒紗布覆蓋傷處,并盡快就醫,沒有消毒紗布的話,可以用干凈的床單或者毛巾覆蓋傷口。
需要注意的是
1.清除衣物的時候不要強行剝離,如果衣物和燒傷部位緊緊黏在一起,盡可能把衣服剪下來就可以了,不要摩擦燙傷的部位,以免長水泡。
2.如果燙傷面積超過身體面積的10%時,做降溫處理的時候要注意監測孩子的體溫,以免出現低體溫。
3.幼兒口腔燙傷注意密切監測呼吸情況,因孩子氣道結構較為狹窄,即使是會厭的輕微炎癥和腫脹也容易引起梗阻。
4.創面不要用各種生活中的物品涂抹,例如奶油、油脂、牙膏、粉末等,另外也不用紅藥水、醬油等涂抹創面,以免因為顏色的變化,影響對局部情況的判斷。
5.征詢醫生之前不要自行外用藥膏。如果局部出現明顯紅腫、有分泌物或難聞的氣味,盡早就醫處理。
這個行為或處理方式不可取
誤區一:用冰塊或冰水冷卻創面
避免用冰塊或者冰水冷卻創面,這樣反而可能會加重疼痛,加深燙傷。
誤區二:怕感染用抗菌藥物
這類損傷極少發生感染,因此無需使用外用抗菌藥物,也不需要全身預防性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和使用敷料覆蓋。
誤區三:用含有酒精的漱口液
口腔內燙傷避免使用含有酒精的漱口液,以免***創面、加重疼痛。只可用水沖洗,不要用任何其他液體。
02水泡緊急處理***
√按照輕度燙傷中所描述的***,進行局部清理衣物以及沖洗等操作,然后盡早就醫確認。
√一旦水皰破裂,應該就醫,予以清除。
√對于沒有破裂的完整的水皰的處理,目前仍有爭議。可以覆蓋非粘性干凈繃帶,每日更換1~2次。
需要注意的是
1.如果用剪刀等工具清理局部衣物的話,注意刀尖向上,以免刺破水皰。
2.如果孩子的水皰持續數周都不吸收,提示可能存在潛在的深II度或者III度燒傷,需要考慮***的燒傷科進行確認和治療。
這個行為或處理方式不可取
如果水皰沒有破裂,不推薦使用針來抽吸完整的水皰,因為這樣可能增加感染的風險。
03大片面積燙傷緊急處理***
√去除衣物和所有的飾物,如果有化學燒傷可能需要立即沖洗,可以用食品保鮮膜、塑料袋、干凈的床單或者毯子、沒有絨毛的衣服等覆蓋受傷區域,以減輕疼痛、保暖以及防止干燥。
√輕度、中度燙傷的孩子立即用冷水冷卻受傷部位10~20分鐘,以限制損傷蔓延。
√為孩子提供一些基礎的生命支持,例如輔助供氧、液體攝入、給予鎮痛劑止痛,并且評估孩子各臟器情況等處理方式,這些都需要***的醫護人員進行,因此需要及時撥打急救***等,爭取醫護人員盡快到位,并對孩子進行轉運就醫。
需要注意的是
在皮膚開始腫脹前除去局部的衣物,不要觸碰任何黏附在損傷部位的東西,盡早就醫。
這些行為或處理方式不可取
1.已經粘在身上的飾物等不要強行去除,不要用長時間對局部進行冷卻處理,最長時間一般控制在30分鐘之內,水溫不要太低,一般不低于8度,絕不可以用冰塊做局部處理。
2.盡量不要自行處理大面積的損傷,尤其不要使用各種生活用品包括油脂、藥膏等以及含酒精的液體等,涂抹在局部或者做局部沖洗,以免加重損傷、導致感染甚至酒精中毒等。
04燙傷創面愈合后如何護理?1.保持創面的清潔干燥。不要自行外用各種生活用品涂抹,要遵醫囑外用藥物,以免增加感染風險。
2.如果出現感染表現要及時就醫。例如局部紅腫、疼痛,出現發熱等表現,提示可能出現局部感染,要及時就醫處理。
3.水皰盡量不要弄破,以免加重感染風險。如果已經有破損,盡量保留皰頂,外用無菌敷料覆蓋,有利于避免感染。
4.不要過早強行撕掉痂皮。皮膚愈合后痂皮會自行脫落,不要過早強行撕掉痂皮,以免影響傷口的愈合,導致瘢痕出現。
5.對于瘙癢首選處理用藥是抗組胺藥。例如苯海拉明、西替利嗪等,當然也不一定能完全緩解瘙癢,其他局部用藥包括蘆薈產品、含凡士林的乳霜、礦物油、水凝膠敷料,局部用糖皮質激素等。
需要注意的是,局部糖皮質激素不能用于未愈合的燙傷,也不應使用羊毛脂含量高的外用藥物,以免加重瘙癢。
05燙傷后如何避免留疤?對于瘢痕形成的預防,效果因人而異。主要注意預防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等的形成,因此一旦傷口閉合,就可以開始進行一些局部處理。
預防瘢痕形成,處理的方式包括使用硅膠片、硅凝膠、壓迫治療,例如穿彈力衣(主要用于肢體燙傷,極少用于軀干)。
如果幼兒燙傷后上皮形成時間超過10~14天,則需要及時到專科就診,一般增生性瘢痕形成可能就很難避免了。
06日常生活中,這些燙傷隱患一定要注意孩子一旦燙傷,不光承受著難以言說的痛苦,還面臨“毀容”式的損傷,即便是現在醫療發達,但想恢復如初,也是有難度的。
所以,在防燙傷這件事上,我們家長一定要時時刻刻小心。一時的疏忽大意,很可能會造成孩子面臨危險的傷害。
那么我們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做呢?以下這些事要注意:
1.做飯時,盡可能避免抱孩子去廚房,也要讓孩子遠離廚房。讓孩子遠離高溫的爐具、壁爐和烤箱等,已加熱的烤箱門等不要打開或無人看管,用完后,拔下插頭。
2.使用電源保護蓋,并讓孩子遠離電線和插座,定期檢查家中的電路設備、燃氣設備等是否存在安全隱患,定期更換老化、磨損的電線。
3.蠟燭、火柴、打火機、卷發器、熨斗、香煙、汽油、鞭炮或者其他易燃材料、加熱設備等放在孩子不能拿到的地方。
4.把高溫物體,例如食物(如裝有熱湯的容器)、液體(如開水瓶或杯子)或炊具的手柄等放置于遠離桌子或者爐具邊緣的地方。
5.不要直接將嬰兒奶瓶等,放在微波爐里面加熱,喂食孩子之前永遠先嘗試食物或者液體的溫度,不要直接將裝有溫度較高的液體的容器遞給孩子。
6.不要使用熱霧或者熱蒸汽加濕器。
7.讓孩子穿著不易燃的衣服,尤其是夜間,可以選擇棉質衣服。
8.安裝煙霧探測器。
9.熱水器溫度設定在不超過49度的溫度,并且將孩子放入水中之前務必先檢查水溫。
10.在炎熱的室外環境中,汽車若停放在陽光下,可以使用布或者遮光材料遮擋座椅和安全帶,日光照射強烈的情況下,外出時涂抹防曬霜。
11.不要在床上吸煙。
12.不要讓兒童玩爆竹或者煙火。
今天的分享到這里啦~
孩子的安全和健康高于一切,快把這篇文章分享給家人和親朋好友,大家一起做好防范措施,杜絕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