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報告訊(桑建偉通訊員李國旗)馮占遠,63歲,***黨員,骨科副主任醫師,畢業于河南科技大學,1980年參加工作,2003年任芝田衛生院院長兼黨支部書記。2005年調至鞏義市人民醫院,2008年任骨康復科、頸肩腰腿痛科主任。中國老年學學會骨質疏松委員會高端人才;河南省中西醫結合骨質疏松與代謝性骨病***委員會委員;河南省中西醫結合骨科微創***委員會委員;鄭州市醫學會疼痛***委員會委員。
從業40余年來,他把自己的青春獻給了鐘愛的醫療衛生事業,40年如一日,忠于職守,懷著對黨的衛生事業的無限忠誠,以堅定的信念發展祖國醫學,靠著自己精湛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以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的人生價值,他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忠實地詮釋著“救死扶傷”的職業使命。
他嚴格要求自己,加強醫患溝通,提高服務品質,不斷學習掌握醫患溝通技巧。此外,他還非常重視診療過程中的心理疏導,在給病人看病時,他特別注重關注患者的心理變化,他認為一個親切的笑臉、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溫暖的問候語、一個拉扶的細心動作本身就是一味對癥良藥。他從自己做起,從點滴做起,視病人如親人,在診治過程中,尊重病人人格,保護病人隱私,耐心細致詢問病史,認真查體,簡化檢查,精準治療。讓患者少花錢、少跑路,少住院,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療方案,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也保證了治療效果,贏得了患者的尊重和信賴。
他在工作中不斷學習,苦練過硬的基本功,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新療法,了解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新動態,積累新經驗。在日常醫療工作中,他堅持理論聯系實際,不斷學習新知識,探索和思考新的治療手段。為了及時掌握新知識、新技術和新的治療***,他利用休息時間大量閱讀中醫骨科小針刀治療頸椎病引起的頭疼、頭暈相關的書籍和雜志,通過摸索和臨床實踐,其編著的《刃針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280例療效觀察》被中國醫學《頸腰痛》雜志收錄、發表。
2018年退休,為實現小針刀治療頸椎動脈型頸椎病能夠更廣泛地為廣大患者解除病痛的折磨,應鞏義市人民醫院邀請成為醫院的退休返聘專家。
患者吳女士,50歲,鞏義市區桐本路社區居住,2017年其在單位上班突然頭疼、頭暈、胸悶,被同事緊急送入鞏義市級醫院救治,前后花費上萬元,找不到病因,病情不但沒有得到緩解,反而更加頻繁的頭疼、頭暈。最后經過老公找到在鞏義市人民醫院骨科上班的馮占遠主任,在經過馮醫生檢查后果斷的斷定其是因為椎動脈型頸椎病導致的頭暈、頭疼、胸悶,馮占元醫生運用小針刀對吳女士進行了治療,當場吳女士的癥狀得到了緩解,在經過馮醫生兩次小針刀頸椎治療,至今病癥沒有再犯。
患者劉先生,66歲,鞏義市竹林鎮人。間斷頭疼、頭暈十余年,前后花費十多萬元,2021年四月在云南打工時突然疼痛、頭暈,在當地治療療效差,被同事送回鞏義市竹林鎮衛生院就診取藥時聽說鞏義市醫院有專家到竹林坐診,因劉先生病情特殊,被院方推薦給下鄉義診的專家馮占遠主任那里,劉先生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讓馮主任檢查自己的病情,在馮主任的診斷治療下,僅僅花了不到800元,做了四次小針刀手術治療,困擾他多年的頭疼、頭暈、胸悶病情徹底治愈。
作為一名醫生,他深深懂得敬業精神至關重要。敬業就是要忠于職守、熱愛本職工作;就是要以病人為中心,全力為病人解除痛苦;就是要對工作精益求精,對患者極端負責;就是要關愛病人,甘于奉獻。選擇了醫生這個職業,就選擇了神圣,選擇了偉大,選擇了高尚,選擇了奉獻。正是由于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持,他出色的診療技術和高尚的職業道德,贏得了同事和患者的一致認同。2003年.2004年.2005年.2014年.2015年分別獲鞏義市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2003年獲鄭州市委.鄭州市人民***頒發抗擊非典先進工作者。退休后仍然積極學習國內新技術,新療法,不斷進取,2020年參加北京中針醫聯醫學科技研究院舉辦"肌筋膜松解術與疼痛的適應癥研修班",進一步提高刃針治療技術,為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解除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