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草銜環這個成語用來比喻感恩報德,至死不忘。結草是指把草結成繩子,銜環是指鳥嘴里銜著玉環。這兩個詞語分別來兩個典故:
結草的典故出自《左傳·宣公十五年》,說的是春秋時期,晉國魏武子的兒子魏顆,為人明禮敦厚,任晉國將軍之職。魏顆的父親魏武子魏犨有一個愛妾,沒有生子。武子每次出征時都囑咐魏顆說:“我若死,一定要選良配嫁出她。”到了武子病危時又對魏顆說:“我死后一定要讓她殉葬,使我在九泉之下有伴。”武子死后,魏顆將祖姬嫁出了,其弟責怪他未尊父親臨終之囑,魏顆說:“人在病重的時候,神智是昏亂不清的,我嫁此女,是依據父親神智清醒時的吩咐。”魏顆在父親死后,依照父親清醒時的囑咐,把父親的寵妾嫁了人,沒有殉葬。這個寵妾一家對魏顆十分地感激,從此就把魏顆當做救命恩人來看待。
公元前594年的秋七月,秦桓公出兵伐晉,派遣了威震當時的名將杜回帶兵,大軍在晉國輔氏(今陜西省輔邑縣)扎營,準備會戰,晉國面臨重大威脅,就派魏顆將軍出師對抗。雙方交戰,魏顆與杜回相遇,杜回不用車馬,率慣戰者數百人“下砍馬足,上劈甲將”,神勇無敵,硬拼打不過,魏顆就想以計取之。后來魏顆在青草坡設下埋伏,將杜回誘至此地,雙方展開大戰,正在難分難解之際,杜回忽然一步一跌,魏顆突然見一老人“將青草一路挽結,以攀杜回之足”,杜回施展不開,摔倒在地,當場被魏顆所俘,魏顆遂大敗秦師,這就是秦晉輔氏之戰。
晉軍獲勝收兵后,當天夜里,魏顆在夢中見到那位白天為他結繩絆倒杜回的老人,老人說:你善嫁我女兒,我在九泉之下,感謝您活女之恩,今天結草以助,是為了替女兒報答你的大恩大德!將軍當世世顯榮,子孫貴為王侯,無忘吾言。魏顆因為活捉了秦國大將杜回,建了軍功被晉國君主封于令狐(今山西臨猗)。魏顆的后代以祖上封地為姓,稱令狐氏。
寵妾的亡父為報答魏顆,在魏顆與秦國打仗時,結草把秦將杜回絆倒,使秦軍大敗。后來就用“結草”表示報恩。
銜環的典故是記載在南朝梁國吳均的《續齊諧記》中的一個略帶有神話色彩的故事。據說,東漢年間,有個九歲的小孩叫楊寶,心地很善良。有一天,他來到華陰山玩耍,看到了一只滿身是傷的黃雀墜落在樹下,并且被一群螞蟻團團地圍住了。楊寶覺得小黃雀很可憐,趕緊上前去把小黃雀捧在手心里,抱回了家。
他回家后,把小黃雀放到一個鋪了草的小箱子里,還每天都用黃花去精心地喂養著小黃雀。在楊寶的精心照料下,小黃雀一天天地好了起來。它的羽毛長全了,又恢復到之前有生機的樣子了。
可就在有一天的夜里,楊寶正在讀書,忽然一個穿著黃衣的童子向他走了過來。他說:“我本是西王母的使者,奉西王母的使命前往蓬萊仙島。可是在半路上,我不幸地被鷂鷹所傷,多虧你救了我,在這我非常地感謝你。”
這時這個小仙童從身上拿出了四枚晶瑩潔白的玉環,把它送給了楊寶說,“我又要奉命到南海去了。現在我把這四枚玉環送給你,它可以讓你的子孫四代人品高潔,并且可以登上朝廷的高官位置,享盡榮華富貴。“說完,黃衣小仙童就不見了。
楊寶后來果然做了高官,而且十分受人敬仰。而他的兒子楊震,孫子楊秉,曾孫楊賜,玄孫楊彪后來也確實都位居高官,并且公正廉潔。
后來,這兩個看似沒有什么實際意義的詞被組成了“結草銜環”這個成語。
本文為中國大百科全書數據庫原創,轉載須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