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奉上標題中問題的答案:成語“踽踽獨行”,“踽”字讀為“jǔ”,但很多朋友因為形聲字的原因,錯讀為(禹“yǔ”),關于成語的出處,請看第四字踽字詞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文講“足”部的四個漢字:踧、躣、踖、踽。四個字的詳情如下:
1、踧。讀音有兩個:
(1)dí。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注的讀音,給的解釋是:“踧,行平易也。從足,叔聲?!对姟吩唬骸q踧周道’。”形聲字。本義是平坦的樣子。這里引用的“踧踧周道”,出自《詩·小雅·小弁》:“踧踧周道,鞫(jú)為茂草”。《毛傳》:“踧踧,平易也?!币馑际牵浩狡教固沟木┒即蟮?,如今塞滿叢叢草。
(平坦的大道)
(二)cù。這個讀音出自《廣韻》。用法有二:
(1)組成專用詞“踧踖”。其一表示恭謹的樣子。比如《論語·鄉黨》:“君在,踧踖如也,與與如也。”何晏《論語集解》引馬融曰:“君在,視朝也,踧踖,恭敬之貌。”意思是:國君臨朝,(孔子)恭敬小心,儀態得體。這個用法,在現代漢語也用,比如謝冰心《我們太太的客廳》:“陶先生仍舊踧踖的含糊的答應了一聲?!逼涠硎拘胁贿M。唐慧琳《一切經音義》卷四十七引《字林》:“踧踖,不進也?!庇志戆耸乓犊悸暋吩疲骸佰q踖,行不進也?!?/p>
(2)驚貌。《法言·學行》:“或人踧爾曰:‘旨哉!問鑄金得鑄人,學者所以修性也?!崩钴壸ⅲ痕q爾,驚貌。
此外,踧還通“蹙”、“蹴”等,各取所通字字義,此不再詳列。
踧的小篆寫法如圖:
(踧的小篆寫法)
2、躣。讀qú。《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躣,行貌,從足,瞿聲。”形聲字。本義是行貌。比如宋玉《九辯》:“左朱雀之茇茇兮,右蒼龍之躣躣?!焙榕d祖《楚辭補注》:“躣躣,行貌。”這句詩的大意是:朱雀在左翱翔,蒼龍在右奔行。
(奔行的蒼龍)
躣的小篆寫法如圖:
(躣的小篆定法)
3、踖。讀音有兩個:
(一)jí。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注的讀音,給的解釋是:“踖,長脛行也。從足,昔聲。一曰踧踖。”形聲字。本義有二:
本義一:長脛行也。王筠《說文句讀》:“脛長,故能登席不由前也?!遍L脛,踰越等次而行走。
本義二:組成詞組“踧踖”,即上面“踧”字詞條解釋的恭敬之貌。
本義之外,踖還指踐踏。《釋名·釋姿容》:“踖,藉也,以足藉也。”比如《顏氏家訓·兄弟》:“如此,則行路皆踖其面而跑蹈其心,誰救之哉?”王利器《顏氏家訓集解》:“顏本注:‘踖,踏也。’郝懿行曰:‘踖,踐也?!?/p>
(請勿踐踏)
(二)qì。這個讀音出自《集韻》。
組成專用詞“踖踖”,意義有二:(1)敏捷而恭敬貌。比如《詩·小雅·楚茨》:“執爨踖踖,為俎孔碩?!笨诐}達疏:“踖踖然,敬慎于事而有容儀矣?!贝笠馐牵簭N師敏捷恭敬做菜肴,案上魚肉真不少。(2)慚愧貌?!短で凇罚骸皠谯e踖,心爽蒙柴不卻?!狈锻ⅲ骸佰e踖,慚愧貌?!?/p>
(三)què。這個讀音出自《廣韻》:有四個用法:
(1)馬行迅疾;(2)行貌;(3)蹴;(4)陵地。均較生僻,了解即可。
踖的小篆寫法如圖:
(踖的小篆寫法)
4、踽。讀jǔ?!墩f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踽,疏行貌。從足,禹聲?!对姟吩唬骸毿絮狨帷!毙温曌?。組成專用詞“踽踽”,本義是孤獨的樣子。因為形聲字的原因,很多人誤讀為(禹“yǔ”)聲。比如《詩·唐風·杕杜》:“獨行踽踽,豈無他人,不如我同父?!薄睹珎鳌罚骸磅狨?,無所親也?!边@句詩的大意是:獨自行走苦伶仃,難道沒有人同路行?不如同胞骨肉親。踽踽,即無親獨行的樣子。現在踽踽獨行發展成漢語成語,意思就是孤零零地走著,多用來形容非常孤獨。
(踽踽獨行的老人)
踽踽這個詞較為常用。比如陸游《初夏雜詠》之四:“踽踽飄零客,悠悠剩長身?!爆F代漢語也常用,比如茅盾《霜葉紅于二月花》十一:“老駝福踽踽地走到河邊,朝那滔滔東流的河水看也一會兒,獨自微微一笑?!?/p>
也指獨行貌(不包括無親義)。比如《孟子·盡心下》:“古之人,行何為踽踽涼涼?生斯世也,為斯世也。善斯可矣。”朱熹《孟子集注》:“踽踽,獨行不進之貌?!边@段話的大意是:古時候的人,處事為什么落落寡合呢?生在這個世道,就迎合這個世道,過得去就行了。
(踽行)
踽也可以單用,意思也是獨行的樣子。裴子野《南齊安樂寺律師智稱法師碑》:“曳錫踽步,千里游學,擁經持缽,百舍不休?!本褪怯眠@個用法。
本義之外,踽在舊時還指婦女相見半跪為禮。明代方以智《通雅·諺原》:“拜謂之屈。后轉為抯,或轉為踽……《說文》有‘踽’字?!堕L箋》言:婦人相見,半跪為禮曰踽。此吳門方語耳?;蛑^之處,又謂之扶扶。”
踽的小篆寫法如圖:
(踽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328,部分圖片引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