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鰭鯊,又稱烏翅真鯊、黑鰭礁鯊,真鯊目真鯊科真鯊屬。是熱帶和亞熱帶常見的中小型鯊魚,分布于印度洋-西太平洋海區,在中國見于南海海域、臺灣周邊海域。棲息在淺海礁區、潮間帶、近外海水域或河口內灣。單獨或成小群游泳。活動范圍很小,表現出很強的位置保真度和有限的活動性,在大洋上的長距離運動似乎不常見。性情兇猛,會主動攻擊戲水的人類。
平均體長1米,最長可達近2米。體呈紡錘形,軀干很粗大,頭、尾細小。頭寬扁,尾稍側扁。吻寬短,背視弧形,前緣廣圓,側視鈍尖。眼小,圓形,瞬膜發達。口寬而圓弧形,口閉時上下頜緊合,不露齒。背鰭兩個,第1背鰭中大,第2背鰭頗小。胸鰭寬大,鐮形,外角鈍尖。尾鰭寬長,尾椎軸上翹。體上側面灰褐色,下側面和腹部白色。背鰭、胸鰭、腹鰭、臀鰭的末端和尾鰭后端均有黑斑。
真鯊屬,軟骨魚綱真鯊目真鯊科的一屬,通稱真鯊。也是現代鯊類中最大的一屬,共有30余種,有黑鰭鯊、黑尾真鯊、黑吻真鯊、澳洲真鯊、逝絕真鯊、蒂氏真鯊、鉛灰真鯊等。絕大部分為海生種,少數種類也進入淡水。主要棲息在大陸沿岸近海區,無真正深海種。一般皆為強壯而活躍的快速游泳能手,亦是著名的貪婪掠食者,同時某些種類生性兇猛,攻擊性強,是海中極危險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