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地是五大基本地形類型之一,我國的四大盆地是新疆的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青海的柴達木盆地,跨四川與重慶的四川盆地,它們的總面積占到了全國陸地面積的占全國土地總面積19%,接近1/5。
總體來說,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都位于干旱、半干旱區,內部都擁有沙漠,尤其是塔里木盆地,擁有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也是我國第一大沙漠;準噶爾盆地內部有中國第二大沙漠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柴達木盆地有柴達木沙漠,是我國第五大沙漠;四川盆地是唯一位于濕潤區的盆地,也是四大盆地中唯一沒有沙漠的盆地。
我國四大盆地位置地圖
四大盆地區位各異,景觀多樣。按照從北到南排列,順序分別是:
準噶爾盆地:被阿爾泰山山脈、天山山脈以北、北塔山所包圍,內部有中國第二大沙漠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沙漠中有較為豐富的植被。
準噶爾盆地
塔里木盆地:被天山山脈、昆侖山脈以北、帕米爾高原、河西走廊包圍,以沙漠和綠洲為主,有中國第一大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和第一大內陸河塔里木河,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
塔里木盆地
柴達木盆地:為封閉性的巨大山間斷陷盆地,四周被昆侖山脈、祁連山脈與阿爾金山脈所環抱,擁有豐富的鹽湖資源,鹽礦眾多,被稱為“聚寶盆”。
四川盆地:擁有著名的紫色土壤,被譽為“紫色盆地”,是形態最典型、緯度最南、海拔最低的盆地,位于長江上游,被大巴山脈、橫斷山脈、巫山山脈和云貴高原所環繞,氣候溫潤,西部為川西平原、東部是川東丘陵平行嶺谷區,西部孕育了成都,被稱為“天府之國”,重慶和成都是四川盆地里的雙子星。
比面積:塔>準>四>柴塔里木盆地面積超過40萬平方千米,南北最寬處520千米,東西最長處1400千米,占據了天山以南、昆侖山以北的廣大地區。
準噶爾盆地面積超過30萬平方千米,南北寬450千米,東西長700千米,沙漠占了30%。
四川盆地面積26萬余平方千米,占四川省和重慶市總面積的46%。
柴達木盆地面積約25萬平方千米,占青海省總面積的約1/3以上。
比高低:柴>塔>準>四柴達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海拔2600—3000米,位于我國地勢第一階梯;塔里木盆地海拔在800至1300米,位于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準噶爾盆地海拔在500—1000米,位于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四川盆地海拔在500—800米,位于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
比降水:四>準>柴>塔如果論干濕程度,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濕潤區的四川盆地遙遙領先,年降水量達到了1000—1300毫米,盆地西緣山地年降水量為1500—1800毫米;準噶爾盆地有西風氣流影響,比塔里木盆地降水略多,沙漠區年降水量約100毫米,冬季有穩定積雪,邊緣山地年降水量達200-400毫米;柴達木盆地屬高原大陸性氣候,年降水量自東南部的200毫米遞減到西北部的15毫米;塔里木盆地被亞洲第一大沙漠覆蓋,降水稀少,盆地西緣的烏什為85毫米,阿克蘇57毫米;北緣的庫車63毫米,庫爾勒52毫米;南緣從西向東,阿圖什78毫米,喀什65毫米,和田35毫米,若羌17毫米。
比人口:四>準>塔>柴四川盆地覆蓋重慶和四川的大部分區域,包括成都,重慶、宜濱、瀘州等11個城市和95個縣,人口接近1億,是中國人口最稠密的區域之一,當之無愧是四大盆地中最富饒的一個;準噶爾盆地有新疆首府烏魯木齊及其為中心的天山北麓城市群,總人口超過1200萬;塔里木盆地邊緣有雪山融水形成的季節河,形成了灌溉綠洲,以喀什、和田為代表的城市都位于綠洲中,總人口約1100萬;柴達木盆地,原本是一片荒原,人口稀少,隨著青藏鐵路通車、公路初步成網,形成了格爾木市、冷湖、大柴旦和茫崖等一批新興城鎮,柴達木盆地人口總量約20萬。
四大盆地中最大的城市準噶爾盆地最大的城市——烏魯木齊,常住人口350萬;
烏魯木齊城市景觀
塔里木盆地最大的城市——喀什,總人口約460萬;
喀什城市景觀
柴達木盆地最大的城市——格爾木,總人口約24萬;
格爾木城市景觀
四川盆地最大的城市——成都,總人口1658萬。
成都城市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