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革”部的三個漢字:“?、?、鞭”。這三個字在現代漢語中,前兩個是生僻字,“鞭”字是常用字,收錄在1988年國家語委頒布的《現代漢語常用字表》中,因此,本課前兩個字了解即可,重點漢字是“鞭”。三個字的詳情如下:
1、?。讀suī?!墩f文解字》給出的解釋是:“?,緌也。從革,巂(guī,鳥名,就是子歸)聲?!毙温曌帧1玖x是馬鞍的絛(tāo)飾。徐鍇《說文系傳》:“按:《禮》注,緌纓之飾也?!薄稄V雅·釋器》:“?謂之鞘?!蓖鯂S《觀棠集林·胡服考》:“古者鞍有垂飾,名之曰?。”
(?的位置)
也說是拉著上車的皮帶。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解部》:“?,此當為挽以上車之革?!?/p>
又引申為垂貌。《廣韻·支韻》:“?,垂貌?!?/p>
也可以直接指馬鞍?!镀n惥帯B獸類·革部》:“?,鞍也?!?/p>
“?”的小篆寫法如圖:
(?的小篆寫法)
2、?。讀音有兩個:
(一)jí。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注的讀音,給出的解釋是:“?,急也。從革,亟聲。”形聲字。本義是急。也作“革”。
徐灝《說文解字注箋》:“錢曰:‘《檀弓》:夫子這病革矣。注:革,急也,應即?字?!癁矗汗湃酥^革為急,其后乃別制?字?!薄短垂防镞@句話的意思是:您老人家的病已經很危險了。因為“革”有革除之義,這句話千萬不能錯誤理解為病已經好了?!都崱ぢ氻崱罚骸?,或作革?!?/p>
(二)qì。這個讀音出自《廣韻》。皮革堅硬。《廣韻·職韻》:“?,皮鞭貌?!都崱ぢ氻崱罚骸?,韋堅也?!?/p>
“?”的小篆寫法如圖:
(?的小篆寫法)
3、鞭。讀biān?!墩f文解字》給出的解釋是:“鞭,驅也。從革,便聲?!毙温曌帧1玖x是驅馬。因為許慎提供的有“鞭”的古文字形,古文字形象手執鞭形,既可驅馬,又可鞭人。所以我們也看一下它的字形:
(鞭的字形演變)
秦系文字中,“鞭”是形聲字。而古文字形中,“鞭”是象形字或會意字。古文字形是(上亼下攴),亼是集中的意思,王筠《說文句讀》:“從亼攴者,亼(jí,同“集”)者集也,集眾革以攴(pū,同“撲”)之也。就是把皮革集中起來撲人或馬。
(皮制馬鞭)
《晉書·苻堅載記》:“以吾之眾旅,投鞭于江,足斷其流?!币晕椰F在部屬之眾多,把馬鞭全部投入江中就足夠截斷江流。后來,這里發展出了成語“投鞭斷流”,用以形容人馬眾多,兵力強大。
(投鞭斷流連環畫)
回到“鞭”這個字形上來。鞭的字義,既指馬鞭,又指“驅馬”,這二義是名動相因,同時存在的?!蹲髠鳌ば迥辍罚骸半m鞭之長,不及馬腹。”馬鞭雖然長,但達不到馬肚子。這里的“鞭”是馬鞭?!蹲髠鳌ぐЧ吣辍罚骸俺勺右轮?,杖戈,立于阪上,馬不出者,助之鞭之。”陳成子披著雨衣拄著戈,站在山坡上,不肯走出來的馬,就拉著它或者用鞭子抽打它。這里的“鞭”是以鞭驅打,即驅打。鞭的這些基本意義古今是一致的。
(以鞭驅馬)
也泛指鞭打。《左傳·襄公十四年》:“公怒,鞭師曹三百。”衛獻公生氣,鞭打師曹三百下。
鞭在本義之外,還有其他用法:
(1)古代官刑之一?!都崱は身崱罚骸氨蓿瑩湟??!薄稌に吹洹罚骸氨拮鞴傩獭!薄秶Z·魯語上》:“薄刑用鞭撲,以威民也。”最輕的刑是鞭打,用來威嚇百姓。沈寄簃《歷代刑法考·總考一》:“言九刑以墨一、劓二、剕三、宮四、大辟五、又流六、贖七、鞭八、撲九,故曰九刑也?!逼鋵崳澜绺鲊缙诙加斜扌?,比如法國畫家讓讓·巴普蒂斯特·德布雷(1768–1848)就把鞭刑畫在了作品里:
(法國的鞭刑)
(2)竹根。三國吳賛寧《荀譜·名》:“竹根曰鞭?!碧K軾《東坡八首并序》:“好竹不難栽,但恐鞭橫逸。”因為竹根蔓延得很快,不好把握種植面積。
(竹根)
(3)古代兵器的一種。如:竹節鞭;三棱鞭?!端疂G全傳》第五十五回:“卻好那一鞭打下來,正在刀口上?!?/p>
(雙鞭呼延灼)
(4)爆竹。比如:一掛鞭;放鞭。
(鞭炮)
“鞭”的小篆寫法如圖:
(鞭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530,部分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版權方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