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連續多天日增感染人數萬例,這些居高不下的“數字”,時刻牽動著我們的心,大家都期盼著上海能盡快“好起來”。
近日,蘭州大學《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預測數據》網站發布了對上海疫情的預測和分析,結果表明:3月1日至4月10日,上海疫情是上升趨勢;4月10日后,呈現下降趨勢。
上海本輪疫情預計將于2022年5月3日左右得到控制。
表中顯示,4月21日、4月25日、4月29日感染人數分別降到1000例、100例、10例以下。
上海市每日實際和預測感染人數對比
早在兩年前,蘭州大學就成立了全球首個疫情預測系統,鐘南山院士都曾多次點贊。
該系統曾準確預測過河南、廈門、西安疫情,準確率高達94.62%,不少網友都直呼太神了!
網友評論
這次預測可以說是好消息了,但小編還是想說在上海未社會面清零前,更應該關注底層人民的生活,而不是舉行東方衛視抗疫特別晚會和政企廚藝大賽投票。
物資保障問題,老孕病小群體就醫問題,都是重中之重。上海在封控期間暴露出了不少“手忙腳亂、不知所措”的事。比如永康路老人(陽性感染者)***求救引發關注后能被送至醫院就醫,可另外小區的老人因為沒有核酸陰性證明,也不是急性病,被醫院拒絕救治死去,難道被熱議和沒有關注度就可以區別對待了嗎?醫院在處理病患時是否可以變通一下?老人和年輕人不同,不少老人連智能***都不會用,居委會是不是可以主動關注這些老人?為他們開啟綠色通道。
小編的親人在上海某醫院工作被確診密接,第二天就被轉移到義烏隔離,每天的餐食都很豐富,這說明了被密切關注的確診者和密接者待遇的確不錯,那未被關注的市民呢?
小編親人隔離期間的飯菜
希望已經發生的只是個例,未被關注到的市民需求可以得到回應。
昨日,專家也回應了上海救治問題。提到分級收治,把老幼孕等特殊人群收治到定點醫院,無癥狀或輕癥感染者收治到方艙;提到一些定點醫院開出了更多能滿足基礎疾病患者治療的專班;還提到新版診療方案的抗病毒新藥數量充足,還會通過免疫治療、抗凝治療等,打好組合拳等等。
上海不僅是上海人的上海,還是全中國的上海。在接下來的戰“疫”中,希望不要出現恢復去南京的高鐵之類的謎之操作。
要警惕大規模核酸檢測造成的社區傳播,要及時轉運感染者到方艙醫院,要讓物流和電商平臺保持正常運轉,要搭建群眾向上訴求的網絡平臺,要發揮基層戰斗堡壘的作用,市民也要做好個人防護。
上海靜安公眾號提出
“疫”起守“滬”!戰疫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