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馮琪)3月4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開幕。針對近日引起公眾關注的學制改革話題,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副會長、華中師范大學教授周洪宇指出,學制改革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牽一發而動全身”,需要社會形成共識,只能循序漸進,不能過于冒進。
“教育領域改革持續向縱深推進,學制改革也應當被提上重要議事日程。”記者了解到,今年全國“兩會”,周洪宇也準備了一份《關于深化新時代學制改革的建議》,提出在部分地方試點“五四制”“九年一貫制”等靈活多樣學制的主張。
學制改革只能循序漸進、不能冒進
學校制度(簡稱“學制”)是教育制度的基本內容和重要組成部分。據悉,當前全國范圍內絕大部分地區統一采取“六三學制”,以普通教育為主,小學六年、初中三年,是我國實施九年義務教育的主導學制;也有個別地區采取“五四學制”,即小學五年、初中四年。
對于“六三學制”,有人提出不同看法,認為小學年限太長,把五年能夠完成的任務拖到六年完成,既浪費人、財、物,也延緩了學生的身心發展;而初中三年,大量新學科出現,導致學生學業負擔過重。
“五四學制”是中國九年義務教育的一種實驗性學制。其倡導者認為,小學生潛力較大,五年完全可以完成初等教育任務,為兒童的發展贏得寶貴的時間;初中學生原本課業負擔過重,延長一年,可以減輕學業負擔,同時可在完成文化科學基礎知識教育的同時,根據當地需要適當增加職業技術教育課程,使學生在思想、知識和勞動技能上做好升學和就業兩種準備。
“五三學制”則是一種實行小學五年、初中三年的實驗性學制。周洪宇指出,長期以來,這種學制在一些省市,尤其是許多農村廣泛存在,但隨著1986年《義務教育法》的頒發,明確我國實施九年義務教育,意味著這種學制只能在一定時期內過渡性存在。2001年發布的《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指出,國家將全面普及九年免費義務教育。實行“五三學制”的地區,2005年基本完成“六三學制”過渡。
此外,還有“九年一貫制”,將小學、初中教育作為一個整體,協調安排九年的教育教學內容。周洪宇告訴記者,從實驗結果來看,“九年一貫制”對不間斷地提高基礎教育質量、幫助學生克服小學與初中銜接時在心理、學習、生活等方面的不適應、合理調整九年之間的教學內容密度、加強教育行政部門的整體管理等具有積極作用。
“中等職業教育制”則是主要在高中階段培養中級技術工人、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及其他***人員的職業教育。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接收完成九年義務教育的畢業生,學制三年,是職業教育體系中的重點。
當前,關于學制改革,有人主張,將現有基礎教育階段主體“六三三”12年的學制年限縮短至10年甚至9年。對此周洪宇認為,學制改革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師資、課程、教材、校舍、設備以及經費支撐等,需要社會形成共識,需要修改相關法律法規。學制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只能循序漸進,不能過于冒進。
周洪宇稱,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學制也會隨之調整以適應現實發展的需要,但是無論怎樣改革,都要立足中國國情教情實際,把握世界教育發展趨勢,按照教育發展自身規律,深入實際調查,開展研究實驗,進行試點改革,進而形成新時代學制改革的總體思路與實施方案,而不是簡單地一概而論。
不應簡單壓縮學制,建議合理分段、靈活多元
周洪宇認為,新時代學制改革可以將教育發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結合,在中央***統一領導、集中規劃的基礎上,向各地、各校提出硬性底線要求,以確保學制改革創新的方向不動搖,同時基于國家財政狀況和各地經濟發展水平,為不同地區、學校發展提供更多彈性和廣闊空間,以實現不同區域的多樣化特色發展。
他建議,請全國人大委托教育部會同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科技部、文旅部、人社部、衛健委等部門共同研究辦理新時代學制改革事宜。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明確遵循規律、有利育才、一主多元、換軌便利的基本原則,同時,強調集中領導、統一規劃,避免各行其是、亂象叢生,引起社會震蕩、影響改革發展。
周洪宇提出了關于新時代學制改革的主張,即在當前基礎教育階段普遍實施的“六三制”基礎上,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在部分地方試點施行“五四制”“九年一貫制”等靈活多樣的學制分段形式。
具體來說,首先是“縮短小學年限”。周洪宇認為,現行小學六年學制確實有點長,已不完全適應當代經濟社會與文化教育發展的現實以及兒童自身發展的需要。學制改革可將現行的“六三制”改為“五四制”,改變目前幾乎完全是”六三制”占主導的局面,使學制更加靈活多元、富有彈性,滿足不同地區不同發展水平不同受教育群體的不同需要。
同時,周洪宇建議,加快“建設九年一貫制學校”,實行“九年一貫制”。“九年一貫制”實驗學校,更有利于培養人才,減少升學壓力,減少時間浪費,提高培養效率,爭取在今后一段時期內將現有極少數“九年一貫制”實驗學校逐步擴展到更大范圍。
此外周洪宇建議,強化職業教育地位,高中職業教育應進一步加強與優化,不同地區尤其是農村邊遠貧困地區,初中最后一年可適當增加職業教育內容。
“總的來說,新時代學制改革不應是簡單壓縮學制,而是對現有學制本身進行合理分段、健全完善,從單調、統一的‘六三制’逐步轉變為‘六三制’與‘五四制’、‘小學初中分離制’與‘九年一貫制’并存,形成一個更為靈活多元、富有彈性與活力、更能滿足新時代不同人群、不同實際需要的新時代學制體系。”周洪宇表示。
新京報記者馮琪編輯繆晨霞校對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