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讀特
“骨頭里鐫刻著忠誠,血液里流淌著信仰。哪怕匍匐在你身旁,也會高高擎起,人民至上!”11月30日晚,詩畫音樂劇《鐫·刻》在深圳華夏藝術中心上演。如歌如泣的劇情,多姿多彩的音樂,青春盎然的演繹,如詩如畫的舞美……徹底點燃了臺下的深圳觀眾,深深烙印到了觀眾們的腦海里,給冬日的鵬城帶來了“冬天里的一把火”。
音樂劇《鐫·刻》現場圖
該劇是遼寧省慶祝中國***成立100周年優秀舞臺藝術作品展演劇目和沈陽市2021年文藝精品創作生產計劃重點項目。由中國劇協副主席、梅花大獎獲得者、全國人大代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沈陽大學評劇藝術研究中心主任馮玉萍教授擔任策劃、導演,沈陽市作家協會主席李輕松擔任編劇,***知名專家、學者、演員組成創作班底,沈陽大學近百名學生參演,用新時代大學生的視角去理解、感悟中國***的正確領導。
《鐫·刻》深圳站演出由中國戲劇家協會、深圳市委宣傳部、深圳市文聯、南山區人民***聯袂呈現。該劇作為第七屆中國校園戲劇節、粵港澳大灣區青年戲劇邀請展、南山戲劇節三項活動的重點項目,向深圳觀眾講述了大愛與擔當。作品以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校園作為切口,以音樂劇的形式,講述了一代代***人在一個個歷史節點中所彰顯的大愛與擔當。
演出極具創造性。鮮紅的黨旗在紅船上展開,像波濤,更像火焰,《鐫·刻》的開場氣勢恢弘。此時,畫風突然一轉,來到盛京大學學生江波的生日會現場,中外學子歡聚一堂,一段歡歌熱舞之后,學校廣播里突然傳出新冠疫情來襲,學校需要封校的通知。疫情來臨,學生們的驚愕惶恐,學校老師們的犧牲小家為大家,白衣天使忠孝兩難之下的抉擇逐一呈現。
校園,是整個抗疫工作的一個微小縮影,這個縮影折射出了中國***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擔當與情懷。以校園抗疫為主線,《鐫·刻》串聯起了中國***建黨百年歷程中的動人故事。演出過程中,現場掌聲不斷,不少觀眾灑下了熱淚。觀眾徐先生用了三個“沒想到”表達自己的感受,他說:“音樂之豐富,表演之動情,劇情之深刻,觀后情緒激動,久久不能平靜。劇中劇,戲中戲,校園抗疫串聯起歷史、現實故事,新穎獨特。”
“如何把中國***的紅色基因傳承下去,刻在青年一代的骨子里?”這是中國劇協副主席、沈陽大學評劇藝術研究中心主任馮玉萍教授的思考。在接受深圳媒體采訪時,作為教育者的她表示,她希望對青年人進行培根鑄魂,進行黨史的教育;作為文化工作者,她希望用作品打動觀眾,讓紅色信仰在青年人心中生根、開花、結果,《鐫·刻》是一場創新與嘗試。
【讀特新聞+】主創有話說
《鐫·刻》導演、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馮玉萍:為年輕人而做的音樂劇
原創詩畫音樂劇《鐫·刻》對中國故事以創新的理念和手段,進行多維度展現和表達,并以演員年輕態的演繹令人耳目一新,屢屢觸動當代年輕人的情感“共振點”?!剁潯た獭穼а荨⒅袊鴳騽〖覅f會副主席馮玉萍告訴記者,之所以采用音樂劇的形式而非其擅長的評劇,是為了讓更多年輕觀眾走進劇場、相互傳唱,“這是為年輕人而作的音樂劇”。
《鐫·刻》當晚在深圳的演出精彩震撼,演員的表演嫻熟到位。馮玉萍透露,其實這部作品的籌備時間非常短,今年5月才定下第一稿,5月23日正式建組。因為演員大多都是學生,學生們白天要上文化課,只能利用課余時間排練,所有***老師都跟隨學生們的時間調整作息,每天排練至深夜。功夫不負有心人,《鐫·刻》今年7月5日如期在沈陽盛京大劇院成功首演。
《鐫·刻》作曲、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劉思軍:音樂種類琳瑯滿目
音樂是一部音樂劇的靈魂,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整部作品能否成功。在《鐫·刻》中,觀眾不僅欣賞到了流行音樂、搖滾音樂以及中國不同民族的音樂,甚至還有西班牙吉他、巴西桑巴、歐美說唱等世界各地的音樂類型。擔任作曲的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劉思軍表示,這部劇是發生在校園里,有我們國家不同民族的學生以及不同國家的留學生,所以音樂種類可謂琳瑯滿目;此外,這部劇是面向年輕人的,如果曲風太單一是不符合當代年輕人審美的。
劉思軍還告訴記者,雖然《鐫·刻》的演員都是學生,但并非對聲樂一竅不通。劉思軍說:“他們有些人的父輩是從事戲曲、聲樂表演的,經過遺傳或者從小耳濡目染,嗓子調門就特別高,很有自己的特點。所以我會根據他們的特點來寫作,在排練過程中跟他們互相磨合,要把演員個人的聲線特點展現出來。”
(原標題:點燃鵬城“冬天里的一把火”詩畫音樂劇《鐫·刻》上演展現獨特魅力)
(作者:深圳特區報記者劉莎莎/文楊少昆/圖)
本文來自【讀特】,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