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2000多萬貨車司機是物流行業的重要群體,承擔著生產生活物資運輸的重任。疫情之下,國內多地高速管控封閉,貨車司機們正被困在高速公路上,有人被迫滯留也遭遇溫暖,有人為謀生計以車為“家”。
4月14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交通管控與運輸保障專班發布通知,全力做好公路保通保暢工作,加強從業人員服務保障。近日,南都、N視頻記者對話多名貨車司機,傾聽他們當下的心聲與期盼。
滯留:“堵”在高速公路
從安徽蚌埠到江蘇無錫,是貨車司機楊威(化名)的固定線路。每天早上7點,紅色的掛車停在廠房前,被裝滿二十多噸的鹽水。400公里外養殖場里的小蝦苗,正在等待這些新鮮的水源。這一路穿過多條高速、途經7個服務區。如果一切順利,下午6點前楊威將回到廠里,一天下來,踏實滿足。
4月7日,再次啟程時,熟悉的線路,何時能抵達,竟成了未知數。這天,在接近目的地的璜塘高速出口,密密麻麻的貨車,排起七八公里長隊,如笨重的龐然大物,幾小時過去,紋絲不動。楊威被堵在了京滬高速公路。
同一天,在山東菏澤的荷寶高速公路上,從東明北出口以西望去,數百輛油罐車、貨車層層疊疊,繞過彎道一眼看不到頭。從河南出發的司機閆路(化名),連同空蕩蕩的油罐車,被夾在車流中。目的地東明石化就在不遠處,在這里裝滿一車的柴油,將發往河南駐馬店、四川成都。同鄉司機胡偉(化名)在駕駛室里焦躁不安,貨車上是地磅等稱重設備。疫情防控趨嚴后,當地愿做跨省運輸的司機難尋,發貨方輾轉找到他,這次托付的貨物,眼看又要延誤。
天色逐漸變黑,到深夜胡偉也不敢閉眼,生怕跟丟了前方的車輛。楊威坐在車里抽煙提神。閆路打開手機,在“卡友”群里找人聊天,一說起來也有司機,正堵在其他高速上。
滯留與等待,正在成為高速公路上,貨車司機們的常態。
本來,荷寶高速東明北出口并非閆路的常規選擇。當時到達菏澤后,想要進入東明縣,高速沿途“只有這里能下,其他地方都封了,上不去下不來,油罐車都過來了”。
楊威則在路上發現,還在***的服務區越來越少。起初是餐飲店被關閉,無人售貨超市、洗手間、加油站還在。后來只保留了少數的加油站,周圍也拉起警戒線,除了給車加油,不能在附近逗留。有一次,他在高速公路上跑了個來回,發現一輛貨車仍然停在原地。后來才明白,占用應急車道會被扣分,司機無奈把車開到高速上休息。在部分國道、省道設置疫情防控點查驗車輛后,無法通行的司機也會到高速上碰運氣,“下面路上的車往高速上擠,服務區的車也往高速上擠”。
一夜過去,胡偉的車也沒挪動半步,“頭懵眼花的,很累”。在高速出口,是另一番忙碌的景象。
藍色帳篷里,身著防護服的工作人員,24小時進行核酸檢測采樣。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合格的健康碼和行程碼,是貨車司機出行的標配。閆路習慣了每兩天一次的核酸檢測,從78元到6元,已數不清次數。有時,怕堵太久結果過期,出發前一天做兩次。不符合要求的將被勸返,出口廣場上外地車輛聚成一堆,懊惱的司機們,不愿白跑一趟,遲遲不肯調頭。
楊威常走的璜塘高速出口,還需要司機押下身份或車輛證件、收貨企業親自到場接人。貨車駕駛室被貼上封條,進入當地卸完貨即走。到同一高速口拿回證件,司機們在監督下,匆匆離開。臨走前,企業會送上一兩份盒飯,這是路上唯一溫熱的食物。有時,楊威也會收到幾個黑色塑料袋和紙盒,留在車上如廁時用。
支援:“大家都不容易”
一天一夜過去,閆路車上備的零食吃完了,這一趟正常只需兩個多小時。高速公路下面,是一大片荒地,“買不到吃的,彈盡糧絕了”。司機們忍不住下車,互相借些水、干糧填肚子。
菏澤城關街道劉街村、李街村毗鄰荷寶高速。4月6日早上,劉街村村委會主任劉承帥在疫情防控點巡邏。司機們見有人過來,急切地叫住了他,“小兄弟,能不能給我們搞點吃的。”他一問,司機們大多從河南、湖北、東北而來,和自己父母年齡相仿。
“到這兒來了,不能餓著。”劉承帥和李街村村干部商議,8個人各拿出100元,買了一大袋包子和水,隔著高速防護網,送給了司機們。后面,一撥撥車隊慢慢排到村前,李街村黨支部書記張少林見人越來越多,又從自家搬來幾十箱物資,放在田邊村道上。
4月6日至9日,菏澤市城關街道劉街村、李街村村民為荷寶高速滯留貨車司機提供食物等物資。
閆路和胡偉開到這里時,以為是賣貨的商販,下去詢價才知道不要錢。張少林怕司機誤解不敢拿,在田邊支起帳篷,拉上醒目的紅色橫幅——“免費提供面包、方便面、礦泉水”。
為了減少接觸,村民搬來桌子,放在防護網下面。一份份打包好的食物擱在桌上,司機們分批領取。
閆路代表同一車隊的司機們,下來拿了幾包。“說實在話,沒有吃的了,提供這種幫助,非常感謝。”
從早上7點到晚上8點不間斷發放,村民們看到這一幕,也自發趕來幫忙。有人負責搬運,有人專門打包。還有村民早上下地干完農活兒,回家燒柴禾熬小米粥,臨近中午抬來一大鍋。令劉承帥印象深刻的,是一位60多歲的村民奶奶。在田邊燒起肉片湯,一碗碗盛起,交到司機手上。“她的兒子就在外地打工,想著辦點好事,孩子在外面有困難,肯定也有人幫。”
山東菏澤村民為滯留高速的司機免費發放肉片湯。
飯點一到,張少林舉著大喇叭,在地里來回走動,朝向司機們喊話,“給恁熬的免費小米粥,熱湯熱水的,有榨菜和饅頭,讓你們吃飽!”晚上,四周沒有光亮,村民用手機打起手電,為下高速的司機照路。
張少林尤為欣慰的是,13歲的女兒妞妞向他提出,要拿出壓歲錢采購物資。身在廣東深圳的山東老鄉知道這些,一定要轉來2000元,“看到司機們也想幫。”
4月8日,在京滬高速公路附近,一位路人向高速上投擲礦泉水,緩解滯留貨車司機飲水問題。
楊威堵在高速上的第二天,出發時打滿的一壺水,已經用得一滴不剩。近30度的天氣,悶在駕駛室里,口渴難耐。
后視鏡里,一瓶瓶礦泉水被拋上高速公路。他趕緊下車,原來,一位路過的叔叔,從電動車上搬下一箱水,用力向高速公路上投擲。礦泉水瓶落在腳邊,兩名司機蹲下身撿起,不斷豎起大拇指。穿著藍色工裝的叔叔,沒有透露身份和姓名,一只手里還拿著白色頭盔,臉上浮現笑意,說著,“大家都不容易。”
楊威拍下了這一幕,在鏡頭背后自語,“沒水喝,無錫的叔叔,送的水。”接下水的兩名司機,一直說著“謝謝”。20多瓶珍貴的礦泉水,司機們互相分了些。楊威拿了兩瓶,一口氣喝了一瓶半,“就像雪中送炭一樣,特別渴的時候才知道水的珍貴。”剩下的半瓶又撐了近一天。36小時后,他終于駛出高速口。
4月9日早上,張少林和劉承帥去高速邊送物資時,發現滯留的車輛不見了。直到兩天后,確認司機們已經離開,才拆下帳篷、搬走桌子。“我們挺高興的,不再滯留在這里了,祝他們一路平安!”
保障:出口領到“愛心包”
截至4月10日,疫情之下,上海、安徽、陜西、河北、遼寧、西安、河南、山東、浙江等10余個省市高速管控封閉,部分收費站出入口、服務區關閉,貨車司機們正被困在高速公路上。
45歲的貨車司機代峰(化名),入行已有20多年,常在長三角、珠三角地區跑車,“持續的高速堵車根本沒碰到過。”據他觀察,今年3月中旬以來,長三角地區多處高速出現擁堵。4月初,往返安徽蕪湖和江蘇無錫,在寧滬高速碩放出口,他又被堵了兩天兩夜。
“防疫是為了大家的安全,但是每個地方一個政策,我們也很困惑。”楊威記得,他在無錫江陰下高速,“三個出口要求都不一樣。”普遍需要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合格的健康碼和行程碼。有些出口額外限制從涉疫地區前來的人員車輛。對于陰性結果超時的司機,有些出口會補充抗原檢測,有些則直接勸返。他的手機里下載了多個城市的政務服務App,用于填寫申報電子通行證。
南都記者注意到,4月14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交通管控與運輸保障專班發文,要求全力做好公路保通保暢工作,加強從業人員服務保障,建立統一規范的通行證制度。
其中提到,嚴禁擅自阻斷或關閉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嚴禁防控措施簡單化、“一刀切”。受疫情影響的高速公路服務區要堅持***運營狀態,不得擅自關停,確需關停的應報經省級聯防聯控機制批準后方可實施,并提前向社會公布。高速公路服務區臨時關停期間,要在不影響防疫工作基礎上,繼續保留加油、如廁等服務功能。進一步優化完善部省站三級聯動調度機制,加強對重要通道、易擁堵收費站、重要服務區的運行監測,及時開展疏導調度,保障路網暢通。
此外,提請省級聯防聯控機制適時啟動重點物資運輸車輛通行證制度,對于持有《通行證》跨省份進出涉疫地區車輛,各地要保障順暢通行。
***方面為貨車司機發放的食物。
最近,廣州也發布通告,“行程碼帶星號的省外來(返)穗貨車司機由屬地社區納入閉環,每人每趟次可領取生活補貼100元,離穗或結束隔離時由屬地社區發放”。
杭州則印發”關心關愛貨車司機十條舉措“,包括全天候免費提供熱水,正餐時間為滯留的貨車司機免費提供餐食。有條件的高速公路服務區、物流園區,在確保防疫安全的前提下,優先安排貨車停車場地,為貨車司機提供休息、熱水、熱餐、淋浴等服務。
貨車司機領到的“愛心包”,內有方便面、礦泉水、口罩、濕巾等。
現在,楊威再經過璜塘高速出口時,“一般要排個一天,好的時候半天左右。”在碩放高速出口,代峰曾收到當地發放的“愛心包”,包括方便面、礦泉水、口罩、濕巾和消毒水,有時也能領到牛奶、八寶粥、自熱鹵肉飯。至于高速路況,他察覺到“還是堵,情況逐漸在好轉”。
盼望:期待如常的日子早日歸來
疫情之下頻繁跨省流動,貨車司機成為“高危”職業。今年3月以來,北京、廣東、浙江、山東、河南、河北、遼寧等地都有貨車司機被確診新冠肺炎。
閆路已有兩個多月沒有回家了,除了辦紅白喜事,他一直在外飄蕩。“我們也可想回家知道不?我們回去的話,也不想給當地***添麻煩,都會管好自己的。”
在路上,更重要的是為了生計。“我們要生活的,有人還要還車貸,總要跑車養家的,對不對?”代峰獨自租住在無錫,煩心的遭遇絕少和家人提。疫情期間貨運價格看漲,他更不敢松懈。從菏澤回家后,胡偉被要求居家隔離,“百分百后悔,掙幾百塊錢光吃都吃完了。”
多位從業者都提到,貨運企業、貨車司機的收入有明顯下降。2016年,我國貨運卡車司機達到3000萬人。據《2021年貨車司機從業狀況調查報告》,最近的貨車司機數量已降到2000多萬。
2019年,楊威從電子廠轉行,成為一名貨車司機。剛入行時,他跟著師傅跑長途,單程24小時,兩個人換著開。車內常備鍋碗瓢盆,帶的全是香菇、臘肉、粉絲、木耳等經放的干貨,一鍋燉在一起吃三頓。靠攢下的錢,他在家鄉貴州凱里買了房。他認為,比起工人,司機的收入仍然可觀。
有還房貸的壓力,疫情期間楊威也從未停下。實際上,跑過長途,滯留高速公路,身體所受的苦,幾乎不值一提。他更在乎耽誤的時間和成本。
疫情的變化常令楊威措手不及。3月中旬,他不想晚上趕路,在南京市內高速服務區過夜。后來當地出現相關風險地區,他的行程碼也被加上星號。直到4月12日,代峰的行程碼剛剛“摘星”。3月底他前往無錫,途經常州,“在高速上堵了8個小時沒動,然后就帶星了。”
楊威曾遇見從山東到江蘇的貨車司機,出發時當地一切正常,到達后山東出現中高風險地區,人員車輛一律被目的地勸返。“拉這一趟得虧多大,自己要承擔一萬多塊。”司機們不愿輕易回去,“不讓下高速卸貨,停在服務區,停了十幾天的都有。”
行程碼帶星后,返回安徽住處前,楊威接到了社區***。為了避免居家隔離,影響出車拉貨,他決定先不回去,干脆以車為“家”,住在高速服務區。“摘星”之前,代峰也沒敢踏入無錫家中半步。
每晚,安徽鳳陽服務區停放著四五十輛貨車,楊威的紅色掛車是其中小小的一個,他想象服務區是大客廳,車子是一間臥室,洗漱用品都在車上,掀開引擎蓋,洗好的衣服正好掛在上面。除了每天早上到廠里裝貨,順便買點涼菜、饅頭帶上,以防堵車時餓了,楊威沒再下過高速。
每天,跑在送貨的路上,他感到踏實安心。更多的貨車司機和他一樣,不懼在高速上漂流,卻也盼望沿途被善待,如常的日子早日歸來。
出品:南都即時
采寫:南都記者張林菲實習生崔曉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