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草,又名葉下珠,古稱“日開夜閉”、“陰陽草”等。屬于大戟科植物。以其干燥全草入藥。主要分布在華南地區、華東地區等。將帶根全草采挖后,洗凈多余的雜質,可鮮用,可曬干入藥。
珍珠草味甘、略苦,性涼。歸屬肝經、肺經。其主要的功效是:利濕退黃、清熱解毒,明目,消積。
利濕退黃之珍珠草,在臨床上是治療黃疸的中藥。珍珠草甘苦而性涼,能夠清肝經郁熱,利肝膽濕熱,退黃疸。針對肝膽濕熱郁蒸所導致的黃疸,可單獨使用珍珠草,也可以配合茵陳、地耳草、梔子等藥物一起使用,增強退黃之效。
珍珠草還有清熱解毒之力,性涼,可治療熱毒郁結導致的瘡毒癰腫,或者是毒蛇咬傷,或者是狂犬咬傷等,針對這類疾病,可內服可外用,內服者配伍成方煎湯內服。外用者取新鮮珍珠草搗爛外敷患處即可。也可內服外敷并施。
珍珠草有一定清肝明目的功效。前面提及珍珠草入肝經,有清瀉肝經火熱之功,肝開竅于目,清肝火則能起到明目之效。針對肝火上擾,風熱注目所引起的目赤腫痛,雙目晦澀難忍,取珍珠草配合菊花等煎湯外洗。
珍珠草還有消積的作用。此藥有健脾之效,又可清熱,小兒本身體質稟賦較弱,假如過量服食肥甘厚膩,則易導致脾胃失運,飲食內積,蘊成積熱,導致疳積。單取珍珠草用水燉服即可有效緩解疳積。
珍珠草是苦涼之藥,陽虛體弱者謹慎使用。
《生草藥性備要》:治小兒疳眼,疳積,煲肉食或煎水洗。治頭上生瘡仔成堆,痛癢難抵,煎水洗,研末開油搽亦可。
《臨證指南》:治小兒諸疳瘦弱,眼欲盲。為未白湯下,或蒸煮魚肉食。
《植物名實圖考》:治瘴氣。
《福建民間草藥》:平肝,退火,明目,治蛇咬傷。
本文旨在科普中藥的功效,并不推薦隨意使用,若有需要,請至正規醫院,遵醫囑用藥,切勿隨意擅自服食藥材。
喜歡中醫的小伙伴們,別忘了點點關注、轉發,有感興趣的話題可以評論留言,或者私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