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白曉
通訊員張鋒王雪妍報道
本報膠州訊觀察黃粉蟲狀況,調節溫度、濕度條件,喂食麥麩……5月13日上午,青島康農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建立正在位于膠州市里岔工業園的養殖車間里忙碌著。
記者看到,幾百平方米的車間內,數千件一米長、半米寬、十厘米厚的木箱子整齊排列著,箱子內,密密麻麻的金色小蟲翻爬不停。
“黃粉蟲也叫面包蟲,別小看它,這蟲子可全身是寶。”楊建立說,“黃粉蟲富含蛋白質,用途很廣泛,可以制成寵物食品,家禽、水產等飼料,同時,蟲皮富含甲殼素,可以進行深加工,蟲糞也可以加工成飼料賣錢。”
2013年,當時從事林蛙養殖的楊建立在與供貨商的交流中了解到黃粉蟲有一定的市場和投資價值,從此進入黃粉蟲養殖行業,并開始悉心研究。剛開始,由于技術不成熟,對溫度、濕度、密度等缺乏控制,蟲子出現了大批死亡的情況。幾經摸索、實驗,楊建立熟練掌握了養殖技術,從建了自己的工廠,再到建立標準化的養殖、加工車間,楊建立不斷擴大生產規模。
楊建立說,黃粉蟲富含蛋白質,比牛或雞等傳統肉類來源需要更少的土地來養殖。今年初,歐洲食品安全局宣布批準將黃粉蟲用于人類食用,為不斷增長的昆蟲蛋白行業打開了進入一個新市場的大門。
如今,楊建立已經將青島康農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做到了全國同行業前兩名,每月出口黃粉蟲300噸。他說:“黃粉蟲的出口行情持續向好,目前一噸出口值在3.7萬-3.8萬元,精包裝的一噸達到了4萬元,我們公司今年每月的出口額都在1000多萬元,今年出口額將輕松過億元。”
在企業自身發展的同時,康農生物還不忘帶動周邊村民致富。目前,企業吸收了周邊村莊的30多人就業,并帶動了10多戶養殖戶,每月增收3萬-4萬元。
眼下,楊建立正考慮擴大生產規模。“目前的出口形勢下,每天需要10噸干蟲,也就是30噸成蟲,企業當前的養殖規模已不能滿足。”他說,下一步將投資建設100畝的規模化養殖基地,并帶動100戶養殖戶致富。
作者:白曉
來源:大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