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俗話說“小寒大寒,凍成冰團。”,從小寒過后天氣就會更加寒冷了。小寒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冬季的第5個節氣,俗話說:“小寒大寒,凍成冰團。”從小寒過后天氣就會更加寒冷了。小寒到來之后就要做好日常保暖,好防寒抗寒準備,。飲食上也有老話,“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說的就是冬令食補調養身體的做法。
山藥的句字最早見于《山海經·北山經》,中國古代稱薯蕷,唐朝時為避唐代宗李豫諱“蕷”與“豫”同音,改稱薯藥。宋朝時,又為避宋英宗趙曙諱(“薯”與“曙”音近),改稱山藥,好吧,山藥的名字這一路也是是改到好辛苦的!
山藥出現在中國的多部藥典當中,在中國最有名的《本草綱目》中也能見到它的身影,每年九月至次年三月就是山藥當季的時候,種植山藥很好玩,會有一個鐵棍插入到土中,然后抽出來,將籽撒入后山藥就會順著這個形狀來生長,所以山藥也稱為鐵棍山藥。
到采挖山藥的時候,是機器加人工一起來上場,機器先要將土刨開,然后人工一點點將山藥從土里挖出來,這個過程要極小心,用力過猛則山藥斷,用力輕,山藥挖不出來,所以挖山藥的工人都是經過很多年的實戰之后才有的手上功夫,旁人想學一時也學不來的。因此有人笑稱挖山藥的小心程度堪比挖文物,每一個步驟都不可以掉以輕心。
市面上常見的山藥可分菜山藥和藥山藥,菜山藥粗壯,藥山藥纖細彎曲,當作食療的是藥山藥多了,好的山藥切開之后明顯可以看到它肉質特別緊實,蒸煮之后粉粉的。
中國的山藥產地以河南溫縣的最好,每年那些懂得哪里的山藥產地好的人都會等在每年的九月至次年的三月這段時間來購買山藥,在這個冬天我已經消化了三箱山藥了,用來它燉湯或是簡單蒸熟之后沾著白糖,或者將蒸好的山藥做成了山藥餅,還可以將蒸熟的山藥碾成泥之后和豬肉一起做成山藥豬肉餡料的餃子………用山藥可以做出的美食實在是太多了!
當然在冬天最適合的就是山藥來燉一鍋湯汁奶白的山藥排骨湯了!用電飯煲就可以搞定了!
山藥排骨湯【食材】
山藥一根玉米一根排骨鹽姜蔥花
【步驟】
做山藥排骨湯不要太簡單了,先是準備好所需要的食材,將排骨焯水去除血水后并沖洗干凈備用;
然后將玉米切塊,山藥洗凈切斷,在削山藥皮的時候需要當心哦,粘液如果沾到手上會發癢,最好戴一個手套來處理山藥;
然后將它們全部倒入電飯煲啟動煲湯模式就可以了,湯好之后再加鹽,喜歡蔥花的可以添加少許蔥花。
因為有玉米和山藥,這個排骨湯是帶著鮮甜的味道的,尤其是山藥軟軟的粉粉的,比排骨還要好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