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擠韻、撞韻、連韻”是不是詩病
#曉東詩詞##原創詩詞#
“擠韻”是指詩文中用了與韻腳同韻母的字。
“撞韻”是指可以不用韻處,用了韻腳同韻母的仄聲字。
“連韻”是指詩中用同音字押韻。
有些人認為“擠韻、撞韻、連韻”是詩病,理由是“讀起來讓人拗口”。
另一些人認為“擠韻、撞韻、連韻”讀起來“瑯瑯上口”,并不是所謂的詩病。
其實,我們在作詩中,不應當刻意去追求或回避所謂的“擠韻、撞韻、連韻”。要以意為先,順其自然,通過自己親口朗讀,只要是瑯瑯上口,就不存在詩病之說,這些只是詩詞創作中的雕蟲小技,初學者不必為止裹足不進。
歷代詩詞名家在創作時,不會考慮“擠韻、撞韻、連韻”是不是詩病。以下這些例句,讀起來并不讓人拗口,而是瑯瑯上口:
1.宋·李清照:淡蕩春光寒食天,玉爐沈水裊殘煙。殘與煙,擠韻。
2.明·梁以壯:夜半鶴驚沉遠漏,空寒星動落殘煙。殘與煙,擠韻。
3.明·汪之鵬:澄溪鳴短棹,歸鳥帶殘煙。殘與煙,擠韻。
4.元·周巽:托根同草木,清濁自天然。天與然,擠韻。
5.宋·釋文珦:巨竹拂云知地力,細泉鳴玉自天然。天與然,擠韻。
6.唐·棲一:蟬響夕陽風滿樹,雁橫秋浦雨連天。連與天,擠韻。
7.唐·劉長卿:漢口夕陽斜渡鳥,洞庭秋水遠連天。連與天,擠韻。
8.宋·楊萬里:尊酒燈前山入座,孤鴻月底水連天。連與天,擠韻。
9.唐·李建樞:昨夜圓非今夜圓,卻疑圓處減嬋娟。嬋與娟,擠韻。
10.唐·呂巖:物外煙霞為伴侶,壺中日月任嬋娟。嬋與娟,擠韻。
11.宋·蘇軾: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嬋與娟,擠韻。
12.宋·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南與岸,擠韻。
13.唐·徐知證:蝶戀半巖花灼灼,鹿眠深谷草茸茸。茸與茸,擠韻。
14.唐·杜甫: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異昔時。弈與棋、昔與時,屬擠韻。
15.唐·杜甫:跨馬出郊時極目,不堪人事日蕭條。蕭與條,屬擠韻。
16.唐·元稹:今年寒食月無光,夜色才侵已上床。上與床,屬擠韻。
17.唐·杜甫:萬里橋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滄浪。風含翠筱娟娟靜,雨裛紅蕖冉冉香。厚祿故人書斷絕,恒饑稚子色凄涼。欲填溝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第七句白腳的“放”與韻腳“堂、浪、香、涼、狂”撞韻了。
18.唐·杜甫:素練風霜起,蒼鷹畫作殊。聳身思狡兔,側目似愁胡。絳鏇光堪摘,軒楹勢可呼。何當擊凡鳥,毛血灑平蕪。第三句白腳的“兔”與韻腳“殊、胡、呼、蕪”又撞韻了。
19.唐·韓愈: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好去處,絕勝煙柳滿皇都。第三句白腳的“處”與韻腳“酥,無,都”也撞韻了。
20.唐·杜甫:南國旱無雨,今朝江出云。入空才漠漠,灑迥已紛紛。巢燕高飛盡,林花潤色分。晚來聲不絕,應得夜深聞。第四句的韻腳“紛”與第六句的韻腳“分”同音連韻了。
21.唐·杜甫: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圣情。第四句的韻腳“輕”與第六句的韻腳“清”同音又連韻了。
22.唐·杜荀鶴:去越從吳過,吳疆與越連。有園多種橘,無水不生蓮。夜市橋邊火,春風寺外船。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經年。第二句的韻腳“連”與第四句的韻腳“蓮”同音也連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