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耳狐,又叫蝠耳狐、好望角狐,犬科狐亞科大耳狐屬。共有2個亞種分化:指名亞種、索馬里亞種。其名字來源于它們那一對巨大的耳朵,耳長可達11-14厘米。大耳朵在溝通交流、尋找食物等諸多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分布于非洲的東部和南部,主要有兩個亞群,一個集中在索馬里和埃塞俄比亞,另一個集中在南非和納米比亞。
體長46-66厘米,體重3-5.3千克。四肢較短。體毛多為棕褐色,喉嚨和腹部為灰白色,小腿、爪、尾尖呈黑色。除一對大耳朵之外,其獨特的齒列也有別于其它狐類。大耳狐有46-50枚牙齒,多于其它異齒型有胎盤的哺乳動物。其它犬類不超過兩顆上臼齒和三顆下臼齒,大耳狐至少有三顆上臼齒和四顆下臼齒。下頜有一大塊階梯狀的二腹肌突出,便于快速咀嚼昆蟲。
棲息在干旱草原和熱帶稀樹草原,偏好短草區域。居住在自建或其它動物留下的洞穴中。集群生活,但一般獨自覓食,多在夜間活動。主要以昆蟲(特別是白蟻)、節肢動物、小型嚙齒動物、蜥蜴和禽蛋等為食。每年繁殖一次,剛出生的幼仔覆蓋著稀疏的灰色絨毛,4-5周后皮毛顏色變化與成體一致。大耳狐在圈養狀態下壽命為13年多。
狐亞科,為犬科的一種分類。除南極洲和大部分海島外,分布于全世界。共分為7個屬:狐屬、北極狐屬、大耳狐屬、灰狐屬、貉屬、偽狐屬、食蟹狐屬。其中狐屬有10種分類,如赤狐、沙狐、耳廓狐、藏狐、草原狐等,一般通稱為狐貍。灰狐屬有2種:灰狐、島嶼灰狐。偽狐屬有6種:山狐、阿根廷狐、河狐、秘魯狐、高地狐、達爾文狐。而其余的屬則僅有一種對應的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