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的微微9月就要上幼兒園了,因為父母都是雙職工,暑假里,微微每天都到靜安區江寧社區普惠性托育點——張家宅托兒所入托。“托兒所可以上到8月31日,養成入托好習慣,與9月1日入園無縫銜接,不擔心分離焦慮了。”微微媽媽說。
這幾天,氣溫明顯升高,張家宅托兒所里增加了綠豆湯、菊花飲,為孩子防暑降溫。戶外活動也及時調整,改到了室內。給最柔軟的人群最暖心的呵護,暑期也不斷提升托育服務的軟實力。
【場地雖小,但關愛不少】
張家宅托兒所的菜單里,最近下午的點心增加了綠豆百合湯。“天熱了,不僅要防暑降溫,午餐的口味也要清淡一點。”所長鄔朝霞說。
暑期里,托兒所入托的孩子只有12個。雖然只有12個,托兒所照常開班,解決雙職工家庭的看護難題。這個混齡的托班里,入托孩子的年齡從18個月到3歲不等。孩子年齡越小,個體差異越大,托兒所對入托幼兒采取了分批錯時午睡的***。“18、19個月的幼兒在中午10時45分就吃午餐,11時30分左右可以午睡;其他孩子11時左右用餐,12時開始午睡。”鄔朝霞說。
中心區域的社區普惠性托育點,雖然場地小,對每個孩子的關愛絲毫不少。這幾天高溫,戶外運動改到室內,孩子們在室內專用室里鉆鉆爬爬、玩迷你小滑梯,可開心了。
除了細心看護,一日入托生活中,老師幫助孩子們逐漸養成好習慣。吃午飯時,幼兒學習一手扶碗,一手拿勺子,食物盡量不掉地。如果掉在地上,要學會自己撿起來扔掉。吃飯前,洗洗手;吃完飯,漱漱口,擦擦嘴……從吃飯、喝水到如廁,每一項行為習慣都耐心培養。
托兒所里還有一間“書香小屋”,孩子們嘗試用點讀筆,跟著繪本上的圖案“點點讀讀”,聽故事,講故事,培養從小愛閱讀的習慣。
自防疫起,接送孩子的家長不能進入托兒所,托兒所老師通過公眾號,將孩子一日活動展現,確保家長及時了解幼兒在托兒所的情況。
【每個入托幼兒,都有家園共育群】
在閔行區顓橋鎮常春藤托育園,暑期入托的孩子有60個,分成了4個班。入托的每個孩子,園所與其家庭成員都建了一個家園共育群,將孩子一日在園的點點滴滴及時向家長反饋。“天氣熱了,孩子容易出汗,可帶2—3套衣服備用,在園出汗時老師會為其擦汗,并及時更換。”老師在微信群里及時提醒,對入托幼兒的關心無微不至。這幾天,托育園還增加了西瓜、綠豆米仁湯等,對過敏兒特別注明要避免雞蛋、海鮮等。
常春藤托育園的環境十分雅致,作為一所普惠性托育園,自開辦起,顓橋鎮***就無償提供辦學場所與設備。托育園在設置上考慮到3歲以下幼兒的特點,各個角落都用了軟包,電源插座設在高處,避免幼兒觸碰。幼兒喜歡探索,對新鮮事物很好奇,危險不易察覺,入托后的“安全小管家”活動,每周對幼兒開展安全教育,提高幼兒自我保護意識。
學禮儀、做運動、參加戶外素質拓展……除了每日活動之外,托育園還組織幼兒“大手牽小手”到幼兒園參觀,通過托幼銜接以及暑期兩個月的入托過渡期,幫助孩子減少9月入園后的分離焦慮。
托育園里專門辟出一塊種植園地,春天種下的毛豆、向日葵最近開花結果了,老師組織孩子們采摘,體驗勞動帶來的樂趣。戶外活動時間的安排,也根據天氣來調整。冬天,等太陽曬到場地上再進行戶外活動,讓孩子們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下;到了夏天,戶外活動提早,或改到室內,避免陽光暴曬。“去年夏天,還開展了玩水活動,在戶外搭起游泳池,池水在太陽下曬到26至29攝氏度,孩子們穿上泳衣玩水。活動結束后,園所給每個孩子喝一杯姜茶,避免感冒。”常春藤托育園園長劉穎說,今年等天氣再熱些,大約7月中旬,托育園計劃再組織一場玩水活動。
在托育園,如果家長臨時有事,還可提供延時服務,最晚可至19時。一位家住附近小區的媽媽說:“托育園的服務很暖心,托育園讓自己無后顧之憂,生二寶也放心了。”
【科學育兒指導,探索“15分鐘生活圈”】
9月開學后,普陀區綠地世紀城幼兒園將迎來又一批新入托的托班寶寶。作為托幼一體幼兒園,自去年首批托班寶寶入托后,幼兒園為即將新入托的幼兒創設了活動環境,配備了經驗豐富的師資,為迎接最柔軟的人群,提前做好準備。
上海民心工程之一“學齡前兒童善育工程”,不斷加速升級。目前全市共有917家各類機構提供3.4萬個托額,其中托幼一體幼兒園571所,普惠性托育機構532個,基本形成了以托幼一體為主、以普惠性資源為主導的托育服務格局。本年度計劃新增的56個普惠性托育點,均為托幼一體幼兒園開設的托班,已完成18個點位的建設,其中浦東新區、閔行區已全部完成。2021年新建改擴建的30所幼兒園已全部開工,新建改擴建幼兒園均規劃開設托班。
如何把科學育兒指導資源,更便捷地送到家長身邊?本市升級科學育兒指導服務,探索建設科學育兒指導“15分鐘生活圈”,打造“進樓宇、進園區、進場館、進社區、進家庭”的“五進”新模式。同時,“育之有道”App和“上海科學育兒指導”等平臺升級,科學育兒指導的內容擴展至孕期到8歲兒童家庭,惠及更多父母和幼兒。今年以來,“育之有道”App已為超過78萬人次的家長提供科學育兒服務。
欄目主編:徐瑞哲文字編輯:許沁圖片編輯:邵競
本文圖片來源:園方提供來源:作者:許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