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2021年7月在福州舉行,福建新聞廣播福建之聲推出百集系列報道《棟棟娜娜說文物》。綿延千年的歷史傳承,燦若星辰的文化瑰寶,英杰輩出的八閩名人。讓世界了解福建,讓福建走向世界!閩韻國潮,一起傾聽!
1986年,在福州北郊茶園村南宋墓葬中,出土了幾把牛角制的半月形角梳,其中一把長7.2厘米,高3.8厘米,梳齒緊密,梳背鑲嵌金片,展現了高超的***工藝水平。
福州三寶之一
牛角梳,和脫胎漆器、油紙傘并稱為“福州三寶”。很多人會很奇怪,福州幾乎都是山地,風吹草低根本不見牛羊啊,哪來那么多牛角?這就要稱贊我們老祖宗的心靈手巧,變廢為寶了,他們從新疆、內蒙古等地收購綿羊角、山羊角、黃牛角、水牛角和牦牛角等,加工出美觀實用的角梳。
到了清代,福州的角梳業已頗具規模。由于精美實用,造型小巧,民國初年,福州更是一舉成為全國三大制梳產地之一。上世紀30年代初,福州年產角梳278萬支,鼎盛時期,福州角梳業曾出現過多達150家店號。
開齒工序
要把那么粗糙的牛角,變成色澤瑩亮,光潤如玉的梳子,可以想象工序有多復雜。前后有20多道工序,牛角、羊角原來是彎曲的,必須將粗坯放入滾燙的油中加熱,待牛角軟化后放入壓坯機壓直,這樣不會破壞牛角的紋理和質地。
開齒工序最為講究。要保證牛角梳開齒不折、結實耐用又不傷皮膚和頭發,這就要考量工匠的動作快慢和力度掌控了,否則將前功盡棄、損失嚴重。這道工序一般都是由經驗豐富的老師傅來完成。
養生保健就靠它
過去,牛角梳曾是達官貴族高度認可的奢侈品,不但珍貴,還可以傳世;從南宋墓葬品中的牛角梳就可以看出這一點,用角梳梳頭,可以去垢而不沾,解癢而不痛,溫潤而不掛發,還有加速頭皮血液循環,防止靜電,促進頭發生長等獨特的保健作用。
此后,隨著產量逐漸變大,牛角梳漸漸成為百姓喜愛的日常用品,1935年前后,福州鄒振記角梳莊創辦者鄒元華研制成功第一臺“電動鋸角機”,重金聘請漆畫工藝師朱莊,運用漆畫工藝技法,在角梳齒路上方繪制虎、豹、獅、象和古典人物、山水景色等,并參與國際工藝品“小呂宋賽會”評比,榮獲金獎,據說巨商胡文虎曾出價半斤黃金購買獲獎的“牛角虎梳”,于是,角梳價比黃金,一時傳為佳話。
民國時的著名作家郁達夫對福州牛角梳情有獨鐘,郁達夫評判說,福州女子“美的水準竟高過蘇杭女子數倍,像是希臘古代的雕塑人形”,而福州為什么美女多“格外標致”,主要原因就是福州人喜愛用牛角梳。這是對福州牛角梳的高度評價。
監制:趙林、阮怡
編輯:孫世慶
播音:阮娜
微信***:蒙瑤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