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俊仁
1993年,中國田徑隊一改往日的沉迷,在斯圖加特世界田徑錦標賽中,奪得了10000、3000、1500米冠軍,整個中國為之沸騰。
這些橫掃世界賽場的田徑隊運動員,被人們稱為“馬家軍”,其中的馬,正是教練馬俊仁。
開啟田徑之路馬俊仁出生于遼寧省的一個普通農村家庭,家中8個孩子,生活拮據。
他雖然年齡最小,卻在童年時期就表現出了超強的智慧,學習成績優異。
馬家生活貧窮,父親依靠拉馬車為生,以微薄的收入支撐起整個家庭。
長此以往,父親積勞成疾,在工作中病倒。
作為男子,馬俊仁主動承擔起整個家庭的責任,他辦理了退學手續,接過父親拉馬車的生意。
為了分擔家庭的壓力,馬俊仁踏實工作,一家人的生活終于有了起色。
后來,父親身體好轉,恢復了拉馬車的工作,馬俊仁也回到了學校。
在體育課上,老師意外發現了馬俊仁的指導能力,便將其送入體育速成班。
在老師的幫助下,馬俊仁學習到了眾多的***知識,畢業后成為了一名小學的體育老師。
心有遠大理想馬俊仁不甘于平凡,計劃前往軍隊當兵,陰差陽錯下,馬俊仁卻加入了遼寧省的***隊,在那里度過了6年的時光。
從***隊退伍后,馬俊仁回到了鞍山市中學,出任體育教師。
1982年,在朋友的推薦下,馬俊仁成為了遼寧省田徑隊的馬拉松教練。
馬俊仁初來乍到,被眾人質疑是沒有能力的關系戶,面對流言,他始終保持著斗志。
馬俊仁耐心地了解每一位隊員的特點,制定適合他們的訓練計劃。在他的幫助下,運動員的成績也有了極大的提升。
長期執教中,馬俊仁逐漸發現中國田徑隊成績不理想的關鍵所在。
中國人與歐洲、非洲運動員在體質、耐力等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差別。
是以,歐美的訓練***并不適合中國人。
中國想要在激烈的田徑運動中殺出一條血路,只能尋找適合自己的***。
馬俊仁苦思良久,最終得出結論:相對歐美運動員,亞洲人的耐力稍差,想要彌補這一劣勢,只能提高步頻,以此加快跑步速度。
是以,馬俊仁想盡各種***提高運動員的步頻,他駕駛著車輛跟在他們的后面,一旦運動員被車追上,將會受到懲罰。
與此同時,馬俊仁刻意加大訓練量,試圖幫助運動員突破生理極限。
馬俊仁的計劃頗有成效,他率領的運動員也在各大賽場上斬獲佳績。
1988年,馬俊仁成為了遼寧省田徑隊女子中長組的教練,手下有王軍霞等眾多成績斐然的運動員。
馬俊仁繼續推行自己的馴馬***,對他們進行了嚴密的監督。運動員長期處在高壓之下,身體不堪重負。
馬俊仁認真研究食譜,為他們找來了人參、鹿血、海參等一系列大補的食材,維持運動員們身體的基礎運行。
1993年,田徑隊出征第四屆世界田徑錦標賽。
在女子一萬米決賽項目上,中國運動員王軍霞,在25名選手中脫穎而出,以打破賽會紀錄的成績勇奪金牌。
一時之間,中國人為此沸騰。中國田徑的強勢崛起,也引起了世界的矚目。
美聯社稱:“這在田徑史上是一個令人震驚的功跡!”法新社也表達了自己的祝賀:“作為新一代王朝的出現,使整個世界感到震驚!”
榮譽加身,揚眉吐氣因馬俊仁帶領的運動員,素質極高,耐力不容忽視,眾人親切地稱呼他們為“馬家軍”。
僅1993年的時間,馬家軍便多次刷新紀錄,創造了田徑史上的奇跡。
馬俊仁以及他訓練的“馬家軍”,成為中國田徑事業的標桿。
在馬俊仁的帶領下,中國田徑事業更上一層樓,取得了一項又一項成績。
1991年到1995年的短短幾年時間,馬家軍進入全盛時期。
馬俊仁率領運動員取得了眾多世界冠軍,中國先后數次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
國內、國際56次團體冠軍,無一不彰顯著馬俊仁作為教練,做出的不可磨滅的貢獻。
與此同時,田徑教練馬俊仁,這個率領中國田徑事業走向輝煌的功臣,也逐漸為眾人所知。
在面對記者采訪時,馬俊仁自信地說道:“說破啥就破啥,說讓誰破就讓誰破”。
一時之間,人們都對馬俊仁贊賞不已。
1994年,他率領馬家軍登上了全國春節聯歡晚會。教練員馬俊仁,可謂名利雙收。
馬俊仁創造出來的獨特“馬性文化”,也成為人們茶余飯后討論的對象。
他的“馬性文化”,成為全國上下各個社會團體爭相模仿的對象。
而他本人,更是成為了眾人心中的“神”。
沒有人想到,看似無懈可擊的馬俊仁和馬家軍,背后卻隱藏著殘破不堪的現實。
“馬性文化”中的高壓政策,固然能夠幫助運動員在短時間內速成,獲得極大的爆發力,但從根本上來講卻是違背人類自身發展規律的。
運動員長期在這樣嚴格的訓練關系下生活,身體、心理都承受著巨大的損傷,一度苦不堪言。
“覺得沒人理解我們這些苦孩子,大伙兒都到了崩潰的邊緣。”運動員如是說。
后來,以王軍霞為首的中國田徑隊成員無法忍受,向馬俊仁提出***。
馬俊仁對自己的訓練***有著嚴格的信心,依舊我行我素。
就這樣,馬俊仁與運動員們的關系越來越僵化,矛盾一度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
1994年12月,十多年來跟隨馬俊仁南征北戰的運動員集體出走,在中國引起了軒然***,關于馬俊仁的質疑聲也此起彼伏。
運動員集體出走,對馬俊仁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后來,中國田徑隊面臨著成績下降、名譽受損的問題。
作為田徑隊的主教練,馬俊仁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事件眾說紛紜,曾經輝煌的“馬家軍”逐步落寞,馬俊仁別無選擇,只能從國家隊離開。
身份轉換,再續輝煌此時的馬俊仁脫離了國家田徑隊的教練員身份,脫離了“馬家軍”,開始逐漸被人們淡忘。
“馬家軍”解散后,馬俊仁難以接受,意志消沉了一段時間。
他坦言:“我比竇娥還冤,竇娥能有馬俊仁這么冤嗎?我有時候躺在床上,閉著眼,感覺外面在下大雪。”
12月27日,焦頭爛額的馬俊仁再次收到了令他無比絕望的消息:父親突患重病,經搶救無效后離世。
馬俊仁悲痛欲絕,緊急回家奔喪,卻在途中遇到了車禍。
馬俊仁的弟子得知此事,趕來醫院看望曾經的恩師。盡管如此,他們想要離開“馬家軍”的態度卻依舊堅決。
事業受到重挫,親人離去,此時的馬俊仁,已經站在了絕望的邊緣。
多年來工作繁重,馬俊仁的身體也已經大不如前。強大的情緒壓迫和輿論壓力下,馬俊仁舊病復發。
他曾經坦言,自己的身體就如同已經奔襲了80萬公里的破車,雖然還能轉動,卻經不起折騰。
那是馬俊仁一生中最黑暗的時刻,正如馬俊仁的妹妹馬俊華所說:
“你說他生也行,生就是希望。如果你要說他能不能救過來,很客觀地說當時很可怕的。”
為了散心,他回到了自己的家鄉,開啟了一段新的生活。
因自小生活在農村,馬俊仁對狗、牛等家養動物的生活習慣頗有研究。
再加之多年來在訓練方面積累了足夠的經驗,馬俊仁很快就建立起了,自己訓練牲畜的一套獨特體系。
至于馬俊仁與藏獒,實則淵源頗深。
為了訓練隊員們的耐力,馬俊仁擔任田徑隊教練時經常帶領他們前往青海。
在那里,馬俊仁發現了當地飼養的眾多優質藏獒。
后來,馬俊仁成立了藏獒協會,引進了大量的青海優質藏獒,投入了大量的資金飼養。
馬俊仁坦言,自己最喜歡的,就是四眼包金藏獒。
正如他所說:“人是兩條腿的動物,而狗是四條腿的動物。人比狗就多了個會說話的人,兩者相比藏獒更忠于自己的主人。”
馬俊仁喜歡擅長訓養藏獒,熟悉他們的習性,歸根結底是出自于熱愛。
馬俊仁欣賞藏獒的優秀品質,它們忠誠、坦率、正直。相較于人類世界的勾心斗角,藏獒能夠讓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輕松。
善于鉆研的馬俊仁,不久后就找到了訓練藏獒的***。
在他的指導之下,藏獒不僅能夠聽懂人們發出的指令,還能出色地完成任務。
漸漸地,馬俊仁訓練出來的狗,成為上層社會愛狗人士爭相追逐的對象。
憑借著超強的技術與訓練***,馬俊仁成為了中國藏獒協會的會長。
在此之前,中國的藏獒飼養發展緩慢,外國人不屑一顧。
馬俊仁創建的藏獒協會,以高品質的藏獒聞名,中國愛狗人士也在外國人面前揚眉吐氣。
“你們老外能玩兒,中國人也能玩兒,而且我們還玩藏獒,不玩你們老外的牧羊犬。”馬俊仁如是說。
對于自己的能力,馬俊仁則表現地信心滿滿。
正如他所說,既然曾經能將人培養成世界冠軍,如今自然也能將狗培養成世界冠軍。
就這樣,馬俊仁帶著自己馴養的藏獒前往世界各地參加比賽,逐漸打開了名氣。
此時的他一改備受爭議的教練員身份,深受愛狗人士的追捧,再次站在了人生巔峰。
多年來,依靠馴養藏獒,馬俊仁收益巨大,已經成為千萬富翁。
2005年10月,馬俊仁受邀出席河北廊坊的第二屆中國犬業展覽會。
馬俊仁帶著精挑細選的30只藏獒,其中也包括世界聞名的貴族“小王子”。
小王子為眾人公認的優良品種的藏獒,馬俊仁更是開出了4000萬的天價。
會場上,馬俊仁操著一口親切的東北口音的普通話,教授人們挑選優質藏獒的***。
馬俊仁解釋道:“人說,那狗見到人就汪汪汪可能是好狗,實際上這種狗能汪汪汪的并不厲害,這種狗膽小,詐唬的了不得。”
在馬俊仁看來,那些沉默著的藏獒,一般默默積蓄著力量。他們的雙眼炯炯有神,慢慢地向著自己的目標靠近,一旦時機成熟,直接向目標撲過去一擊致命。
馬俊仁關于藏獒的獨特理論和見解,征服了在場的觀展者,眾人紛紛點頭。
專注于藏獒馴養事業的馬俊仁,迎來了新的人生。
后來,機緣巧合下,離開田徑隊的馬俊仁遇到了從前的弟子王軍霞、張林麗、張麗蓉等人。
看透人間之事的馬俊仁選擇放下自己的執念,為運動員們送上自己的祝福。
“希望他們好好學習,好好訓練,能夠再出成績。”馬俊仁如是說。
回憶當年在田徑隊的經歷,馬俊仁也開始反思:“在很早之前,我自以為一個教練的任務就管訓練,所以這個人際關系,方方面面這些東西,確實考慮得不多。”
馬俊仁離開田徑隊后,王軍霞在奧運會奪得了女子5000米的冠軍,徹底走出了職業生涯的低谷期。
當記者問到從前同馬俊仁的爭執,王軍霞說:
“過去一些事情,總歸人有對有錯的問題,馬導在培養方面付出了挺多。說句心里話,我們從內心很感激他的,也沒有什么深仇大恨。”
當年的爭端與隔閡早已不再,馬俊仁和他的隊員們,都擁有了新的人生。
無盡荒涼,物是人非只是眾人都沒有想到,馬俊仁“藏獒大王”的身份沒有維持太久,便不得不再次面對轉型期。
隨著家庭寵物的種類增多,藏獒漸漸不再是人們的唯一選擇。
藏獒馴養市場遇冷,部分飼養者賠得血本無歸,馬俊仁就是其中之一。
憑借著名氣加持,馬俊仁訓練的藏獒以高品質為宣傳標語,遠遠超過了市面上的正常價格,逐漸無人問津。
藏獒繼續待在養殖場,馬俊仁一人飼養,承擔著巨大的經濟壓力。
萬般無奈之下,他只能將藏獒送人,一些仍然無法處理的,馬俊仁只能將他們遺棄,甚至送入屠宰場。
憑借著藏獒再度走紅的他,不得不面對人生新一次的浮浮沉沉。
失業的馬俊仁只能另謀出路,經過一段時間的掙扎,他再次將目光聚焦到教練行業。
進入新時代以來,中國體育事業迅猛發展,全民健身也成為了社會的一大特色。
為了增強群眾的體質,部分省市經常舉辦馬拉松比賽。
馬拉松愛好者大多會前往當地的俱樂部,尋求***的訓練。
體育的熱度居高不下,教練員的需求便越來越多。
得知馬俊仁的種種經歷,遼寧市中長跑俱樂部向馬俊仁伸出了橄欖枝。
俱樂部聘請馬俊仁為教練,開出了十分豐厚的條件。
盡管已經離開田徑界多年,馬俊仁仍然保持著熱愛。深思熟慮后,他欣然接受邀請。
曾經訓練出“馬家軍”的教練,以70多歲的高齡重新出山執掌俱樂部,眾人也心生無限感慨。
馬俊仁曾經訓練運動員時***遭人詬病,兜兜轉轉,馬俊仁的歸途,依舊是田徑與訓練。
參考資料[1]《新民周刊》,2019年11月3日,《“馬家軍”:不能遺忘的榮耀與教訓》
[2]《北方人》,2016年3月1日,《藏獒神話破滅》
[3]《報告文學》,2004年第07期,《馬俊仁和他的藏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