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4月15日電(記者孟湘君)萬噸級導彈巡洋艦、俄羅斯黑海艦隊的旗艦“莫斯科”號,當地時間4月14日起火爆炸,艦體嚴重受損,在被拖曳至目的地港口過程中沉沒。
一艘經歷近40年風云跌宕的傳奇軍艦,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使命。
對于造成災難的原因,俄方表示,火災引發了船上彈藥爆炸,烏方官員則稱,這艘旗艦是在敖德薩海岸被烏海軍導彈擊中的。俄烏各執一詞,事件再陷“羅生門”。
“莫斯科”號導彈巡洋艦。圖片來源:俄國防部。
【導彈攻擊?各執一詞】
俄多家主流媒體此前援引俄國防部聲明稱,“莫斯科”號巡洋艦上發生火災,導致側舷儲存的彈藥爆炸,嚴重損壞了該艦。
好消息是,沒人死傷,船上全員已撤離。
14日,俄國防部證實,該艦艦體被拖曳至目的地克里米亞港口維修的過程中,失去穩定性,在風浪中沉沒。
正如路透社等指出的那樣,“莫斯科”號不一般,它是俄黑海艦隊的旗艦,一艘萬噸“斯拉瓦級”的“巨無霸”船,對俄軍的意義非同尋常。
這么重要的一艘軍艦,說沒就沒了?俄國防部沒有細說,只指出“火災原因正在確定中”。
資料圖:俄羅斯黑海艦隊艦艇。圖片來源:俄國防部
烏克蘭敖德薩州州長馬爾琴科立即表態:這船是被烏克蘭海軍發射的兩枚“海王星”反艦導彈擊中的。不過,這一說法沒得到其他信源證實。
“海王星”反艦導彈很厲害嗎?據介紹,這種導彈為烏克蘭國產,曾計劃2021年底投入使用。
俄MASHNEWS新聞網則援引業內人士觀點稱,鑒于“莫斯科”號擁有強有力的防空系統,該艦“不太可能”被烏方導彈命中,不能排除人為因素。
【俄方失去“兩個傳奇”】
“莫斯科”號成為俄烏沖突爆發以來,俄方損失的第二艘主要軍艦。3月下旬,俄登陸艦“奧爾斯克”號在烏別爾江斯克亞速海港,被一枚烏克蘭導彈擊中。
一起看看“莫斯科”號的具體情況:
“莫斯科”號資料
·類型:導彈巡洋艦
·級別:“斯拉瓦”級
·名稱:原名“光榮”號,1996年更名“莫斯科”號
·建造及開始服役時間:1982-1983年
·艦長:186米
·航速:32節
·排水量:11490噸
·乘員:500人
·裝備(不完全):
16座“寶石”巡航導彈發射裝置
AK-130火炮系統
20枚短程地對空導彈
64枚***S-30F“里夫”導彈
533毫米魚雷
1架卡-27直升機
“莫斯科”號的軍旅生涯始于1983年,其在90年代經過改裝,于2015年下半年成為俄海軍在地中海常設特遣部隊的旗艦,曾赴敘利亞執勤,為打擊恐怖主義提供保障。其防空系統,可覆蓋俄設在敘的赫梅米姆空軍基地。
2018年起,“莫斯科”號經歷大修,更換大發動機、無線電技術系統、電纜等。這次俄軍入烏行動,其參與了對黑海沖要蛇島的“奇襲”,提供后勤支援等。
沒想到,傳奇軍艦就這樣沉沙折戟。
此前,俄羅斯黑海艦隊副司令在馬里烏波爾戰役中陣亡。圖片來源:RussianGeographicalSociety
實際上,俄烏沖突發生后,俄黑海艦隊還痛失一員大將。當地時間3月20日,俄黑海艦隊副司令、一級艦長安德烈·帕利被確認在馬里烏波爾的戰斗中陣亡。
帕利出生于烏克蘭基輔,1992年畢業于基輔海軍政治學院。不過,畢業后,他拒絕宣誓效忠烏克蘭,轉而前往俄北方艦隊服役。
【烏方取得“重大勝利”?】
路透社等西方媒體指出,如烏克蘭這次襲擊得到證實,可能是烏海防部隊迄今為止最大膽的一次襲擊。同時,此舉將表明,烏反艦導彈庫存能夠穿透重型防空系統。這艘船的損失,“將是烏克蘭在戰術上的重大勝利和宣傳勝利”,評論認為。
回溯歷史,黑海艦隊曾有過輝煌一頁。其曾屬蘇聯,在二戰中抗擊法西斯主義,立下威名。蘇聯解體后,黑海艦隊被分給俄烏兩國,對俄來說,這支艦隊是保衛外高加索沿海、黑海經濟區及威懾潛在敵人的重要軍事力量,價值非同尋常。
資料圖:北約艦船黑海軍演。
美國長期在黑海與俄“斗法”。2021年,美國艦艇七度穿越黑海海域,俄方高度警惕,跟蹤監看。
在烏克蘭,隨著俄烏均把布兵重點轉向頓巴斯地區,美西方正加緊對烏供武。4月13日,美國宣布對烏額外提供8億美元軍事援助,包括火炮系統、裝甲運兵車和直升機。這使美國的軍事援助總額超過25億美元。法、德、英國也做出更多承諾。
【事件預示三個轉變?】
根據種種跡象,這次事件可能預示著三個關鍵變化:
一、俄在烏行動的模式,或將轉變。
不管是導彈還是火災,俄羅斯這艘標志性軍艦的“殉難”,已成事實,對俄軍士氣必然是一種挫敗,造成心理壓力。俄方在烏行動,可能被迫進一步調整,比如改變行動策略、縮短行動時長等,以避免未來類似的更多損耗。
資料圖:俄羅斯黑海艦隊艦艇。圖片來源:俄國防部。
同時,隨著美國北約對俄***越來越大,俄方也流露出可能攻擊北約輕量級目標如軍車的想法。
二、美國對俄烏沖突的策略,正在轉變。
從外媒解讀可以看出,美國和北約不再局限于提供武器,而是開始和烏擴大共享情報,說明美西方正在躍躍欲試,試圖把手伸得更長一些,更深地介入局勢。這或許的確標志著,拜登***處理俄烏沖突的策略轉變。
資料圖:俄總統普京到訪克里米亞,黑海上乘潛艇。
三、烏克蘭的想法隨局勢變化,一變再變。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表態反復多變,個中考量,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當俄軍攻到基輔周邊,澤連斯基就表示愿在中立地位、克里米亞及頓巴斯等問題上妥協;當俄軍如談判約定的撤離基輔,外媒炒作“布恰事件”,澤連斯基就推翻此前說法,不再承諾不加入北約。頓巴斯“決戰”一觸即發之際,俄總統普京認為談判“進入死胡同”,澤連斯基又表示除了談判,別無他法。
談判桌上的風向,果然由戰場形勢決定。這次俄軍遭遇損失,烏方又可能有什么樣的變化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