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圈,是曝光三要素之一,也是控制拍攝效果的重要參數之一,對于攝影新手而言,這是必須要了解透徹的一個攝影知識點。那么,在拍攝過程中,光圈要怎么調呢?我們今天專門介紹光圈,分為四個部分來講解。
①光圈是什么
②光圈與曝光的關系是怎樣的
③光圈如何控制拍攝效果
④拍攝過程中光圈該怎么調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期待小伙伴們的支持和關注。
一、光圈是什么光圈,是相機鏡頭中控制進光量的裝置,這個裝置的開大或縮小會直接影響進光量的多少,所以可以理解為光圈就是鏡頭中的通光孔。一般來說,光圈是由多組葉片構成,我們通過調整光圈值的大小來實現葉片的縮放,從而調整進光孔的大小。
光圈常用f/X來表示,我們可以將之理解為分數,X的數值越小,f/X越大,說明進光孔越大,我們稱之為大光圈;X的數值越大,f/X越小,說明進光孔越小,我們稱之為小光圈。大光圈與小光圈帶來的曝光、拍攝效果是不一樣的,我們接下去看看就知道了。
二、光圈與曝光的關系是怎樣的我們知道,大光圈的進光孔較大、小光圈的進光孔較小,這就使得單位時間內的進光量會有所差異,我們來看下圖:
光圈為F5.6的時候,進光孔的大小如上圖所示;
當光圈開大到F4的時候,可以明顯看出進光孔變大;
當光圈縮小到F22的時候,也可以明顯知道進光孔縮小了。
所以:
當光圈開大(光圈數值較小,如F4),畫面的曝光量增加,照片變亮;
當光圈縮小(光圈數值較大,如F22),畫面曝光量減少,照片偏暗。
為了方便拍攝者對光圈進行控制和調整,一般將光圈分為以下檔位:
……F1.0、F1.4、F2.0、F2.8、F4、F5.6、F8、F11、F16、F22……
上述的光圈檔位相鄰之間的曝光量相差一倍,從曝光量上來看:F1.0>F1.4>F2.0>F2.8>F4>F5.6>F8>F11>F16>F22。要記住,相鄰檔位的曝光量是相差一倍。
另外,這些數值要怎么記下來呢?
F1.0、F1.4
F2.0、F2.8
F4、F5.6
F8、F11
F16、F22
發現什么了沒有?它們間隔一個檔位的數值也是呈倍數關系,我們只需要知道F1.0和F1.4即可,就可知道F1.4的縮小一檔是F2.0,以此類推就能記下所有檔位了呢。
三、光圈如何控制拍攝效果光圈對于拍攝效果的影響,除了曝光量,就是影響景深范圍的大小,畫面表現為背景虛化模糊或背景清晰。
當我們覺得背景過于雜亂,想要明顯突出拍攝主體時,可以考慮將光圈開大,這樣會使得景深變小,從而讓雜亂的背景被虛化模糊,實現突出拍攝主體的目的。所以,在拍攝人像、動物或者靜物類題材的特寫照片時,常常選擇開大光圈來拍攝,更能獲得對焦主體清晰呈現,焦外虛化模糊的照片。
而我們在拍攝風光時,為了讓畫面中的景色都入鏡,一般會選擇縮小光圈,讓景深范圍變大,從而讓畫面中的所有元素都清晰呈現在照片中。
對于光圈如何控制景深,只需要記住:
想要淺景深的背景虛化模糊的效果,適當開大光圈(調小光圈值,比如F4);
想要大景深的背景清晰呈現的效果,適當縮小光圈(調大光圈值,比如F16)。
四、拍攝過程中光圈該怎么調我們現在知道了光圈對于曝光和拍攝效果的影響,總結一下:
光圈越大(數值越小,如F4)、曝光量增加、背景虛化、適合人像、靜物等特寫照片的拍攝;
光圈越小(數值越大,如F22)、曝光量減少、背景清晰、適合拍攝風光照片。
在實際拍攝過程中:
優先明確拍攝效果,如果想要讓背景虛化,那就先將光圈開大到F4或更大的光圈;如果想要背景清晰的效果,那就考慮將光圈縮小到F8或更小的光圈。
然后看照片的曝光量情況,偏亮的時候就盡量提高快門速度或降低ISO,實在不行再微調縮小光圈,因為拍攝效果第一,這時就要最后去調整光圈;如果偏暗,那就減慢快門速度或者提高ISO,最后再去繼續開大光圈。
希望本文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期待攝友們能分享更多經驗技巧,歡迎留言補充、討論、分享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