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得到人的真心,等待了千年的鬼魂的愛戀……
電影大概故事還記得。印象深刻的有兩處:一處是小微唯一一次褪去人皮的場面。即使是出現猙獰的骷髏,也比那惡心蠕動的東西,讓人心情舒暢。
第二處,就是快結束時,王哥誤以為自己的妻子佩蓉是妖,于是刺死了她之后,卻又發現原來小微才是真正的妖,于是自殺了。將死未死之際,對跪在自己身邊的小微說了一句話“我愛你,可是我已經有妻子了。”(好像是這樣的哈,記得不太清楚了。)
在我看來,小微是人,還是妖,都不重要。她代表的不過是——誘惑。被兩個女人深愛著的王哥,究竟愛的誰?這是我感興趣的地方。
愛的是小微吧?侵入夢中的身影,令他自己都害怕不已。不由自主地被蠱惑,這是愛嗎?
愛的是佩蓉吧?即便心猿意馬,也對妻子絕對的忠誠。這種忠誠不是因為道德,而是因為真的對佩蓉有感情。“王夫人只有一個。”這是愛嗎?
可以說,都是愛。心弦顫動就是愛,不管有沒有表白,有沒有行動;“只取一瓢”就是愛,不管是否貪戀過別的水光艷漣。
按照傳統的理想模式,王哥他應該根本就不為小微的美色柔情所動,他的身心都應該只屬于他的妻子一個人。然而所謂“誘惑”,必然有著誘惑的資本。人心非木石所造,面對投射而來的波光,面對命運安排的蠱惑,悸動,放任還是克制?
不為所動,要么是感情有著堅定的歸宿,要么是那“誘惑”不夠有吸引力。
這一點,佩蓉是清楚的。她接過小微遞過來的毒酒,絕不僅僅是為了讓她不再殺人。更重要的是她清楚地感到她的王哥的心已經游離了,雖然他并不承認。她是太愛他了,不愿讓他在忠誠和誘惑之間受折磨……放棄,是忠誠的另一種表現。
誘惑,不一定是惡的,不一定是丑的。只不過是對不在傳統道德軌道之內的情感的統稱而已。小微,只是愛一個男人,不考慮自己是人是妖,不在意他已婚未婚。真心的,就夠了。至于為了愛不擇手段,那是另一個問題。
忠誠,不一定是相伴一生,不一定是微瀾不起,把握得住自己的心,才談得上忠誠。王哥的忠誠在于對欲望的克制,佩蓉的忠誠在于成全。
再說兩句,整部電影凸現不出“畫皮”的意境。對于我們這些熟悉這個聊齋故事本身的中國人來說,總期待著深夜孤燈下細細描繪一張人皮的場景。描眉畫眼,擦脂抹粉,所謂“女為悅己者容”,等待千年的鬼魂的愛戀,在這精心打扮中才能細膩地傳達出來。
比起這部電影,我更喜歡那首主題歌《畫心》
看***是你失落的魂魄
猜不透是你瞳孔的顏色
一陣風一場夢
愛如生命般莫測
你的心到底被什么蠱惑
你的輪廓在黑夜之中淹沒
看桃花開出怎樣的結果
看著你抱著我目光似月色寂寞
就讓你在別人懷里快樂
愛著你像心跳難觸摸
畫著你畫不出你的骨骼
記著你的臉色
是我等你的執著
你是我一首唱不完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