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結構圖
葉,是植物呼吸、制造食物、蒸發水分和進行光合作用的器官。葉起源于莖尖周圍的葉原基,一枚發育成熟、完整的葉一般由有葉片、葉柄和一對托葉三部分組成。葉片是葉的扁闊部分,葉的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主要是通過葉片來進行完成。葉片的主要結構分為葉基、葉緣、葉脈和葉尖等部分。葉柄是葉生長在莖(或枝)上的連結部分,主要功能是輸導和支持的作用。托葉是葉柄基部兩側的附屬物,通常成對而生。形狀多樣,有葉狀、鱗片狀、鞘狀或刺狀。接近于莖部的葉叫葉基部,相反的一端叫頂端(葉尖)。
蓮花狀叢生圖示(巢蕨)
生長在莖或枝上的葉叫莖生葉;有些植物的莖極度縮短或極不明顯,它的葉就像從根上生長出來,這叫基生葉;基生葉集中生長成一個蓮花的形狀,叫葉蓮花狀叢生。
葉序圖示
葉序是葉在莖上的排列方式,在莖或枝的各個節上的相對面生長一對葉,叫葉對生;在對生葉的上一節向左右展開,在下一節上向前后展開,上下形成十字交叉,叫葉交互生;三個或三個以上的葉有規則的排列于同一節上,交葉輪生;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葉生長在節間極度縮短的側生短枝的頂端叫葉簇生;一個生長在節的前面,上節或下節生長在后面,叫葉互生;如果互生葉在各節上分別向左右展開一個平面,叫葉二列互生。
葉的種類
葉的種類有很多,可用單葉(SimpleLeaf)和復葉(CompoundLeaf)分別。單葉就是單一的葉片;復葉就是有些像單葉分列而成,也像有許多單葉有規律地拼湊而成。
單葉的特征及繪畫***
一個葉柄上只生長一個葉片,叫單葉。不同的單葉植物就有不同的葉形。在植物學研究的記載上,有專門的名稱及形容詞來形容葉的全形、葉端、葉基、葉緣。植物科學繪畫也同描寫研究的記載一樣,根據繪畫的經驗和手段,把單葉分為葉的形狀、葉片頂端的形狀、葉片基部的形狀和葉邊緣的形狀來幫助繪畫展現葉的形象。
葉的形狀圖示
區別植物種類的重要根據之一就是葉的形狀。不同種類的植物各有不同形狀的葉子。葉子的全形可總結為針形、條形、鈹針型、鐮形、矩圓形、橢圓形、寬橢圓形、卵形、心形、腎形、圓形、三角形、菱形、楔形、匙形、扇形、提琴形、鉆形、劍形、帶形、管狀、鱗形等。在繪圖過程中一定要認真觀察和確定好葉的形狀,根據其形狀運用適應的繪畫***,要求達到形體準確、科學到位、自然完美。
葉片頂端的形狀圖示
除了葉的全形外,在植物科學研究中,葉的頂端也是重要的鑒別特征,常見的形狀有卷須狀、芒尖狀、尾狀、漸尖狀、銳尖狀、鈍形、圓形、截形、尖凹、凹缺、倒心形、驟凸形、凸尖、微凸、刺凸、溝狀凸等。在繪畫過程中,一定要區分并掌握好各種植物葉尖的特征。
葉片基部的形狀圖示
葉片的基部形狀在植物學研究中也是很重要的區分特征,有心形、耳垂形、箭形、戟形、截形、圓形、鈍形、楔形、漸狹、歪斜、盾狀、抱莖、穿莖、合生穿莖等形狀。在繪畫過程中要準確的畫出不同葉的基部特征,達到自然真實,特征明顯。
葉片邊緣的形狀圖示
不同種類植物的葉片的邊緣形狀變化較多,在植物科學研究中尤為重要,常見的葉片邊緣形狀有全緣、波狀、深波狀、皺波狀、強皺波狀、鈍齒狀、小鈍齒狀、有軟骨狀邊、外翻卷狀、內翻卷狀、鋸齒狀、細鋸齒狀、重鋸齒狀、牙齒狀、小牙齒狀、睫毛狀、缺刻狀、撕裂狀、條裂狀、淺裂狀、半裂狀、深裂狀、全裂狀等。在進行繪畫時一定要確定好葉片邊緣的準確形狀,以流暢的線條進行描繪,達到特征突出,真實自然。
羽狀裂片圖示
按照葉片分裂的深淺、裂片的數目以及裂片和葉脈的排列,可分為三種形式
裂片排列成羽狀而具有羽狀脈序的時候,葉片有羽狀淺裂、羽狀半裂、羽狀深裂和羽狀全列。在羽狀分裂中還有大頭羽裂和倒向羽裂,前者是頂端裂片特大,向下漸小,例如蘿卜的葉,后者是各側生裂片倒向基部,例如蒲公英的葉。裂片成掌狀排列而具有掌狀脈序的時候,會有掌狀淺裂和掌狀半裂等。
在表示裂片數目的時候,有二淺裂、三淺裂或掌狀三淺裂、掌狀五淺裂、掌狀五深裂、羽狀多半裂等等。
復葉圖示
有兩片至兩片以上分離的葉片生在一個總葉柄或總葉軸上,而葉柄與葉片間具有明顯的關節,叫復葉。從葉片生長的位置及形態可以分為羽狀復葉和掌狀復葉兩大類。在羽狀復葉中,依據葉片的數目或形狀,又分為奇數羽狀復葉、偶數羽狀復葉、一回羽狀復葉、二回或多回羽狀復葉。在掌狀復葉中,根據分歧的回數,葉分為一回掌狀復葉、二回掌狀復葉、三回掌狀復葉三種。而最為常見的是二回掌狀復葉和三回掌狀復葉。
葉脈圖示
葉片是由葉肉和葉脈組成。位于中央較粗的一條脈叫中脈或主脈,在中脈兩側第一次分出的脈叫側脈,連接各側脈間的次級脈叫小脈。側脈與中脈平行延伸到大葉頂斷或各自中脈分出走向葉緣而沒有明顯的小脈連接,叫平行脈。葉脈多次分枝而有小脈相連成網狀,叫具網狀脈。側脈由中脈分出排成羽毛狀,叫羽狀脈。羽狀脈的最下一對由立葉片基部不遠處生出,叫離基三出脈。有的離基五出脈或離基多出脈。有的植物葉子有幾條等粗的主脈由葉柄的頂部射出,叫掌狀脈;在盾狀葉的脈叫射出脈;在掌狀葉脈基部發出,根據脈的數目分為掌狀三出脈,掌狀五出脈等。在繪畫葉脈的時候,要根據葉脈的特征選用不同的線條或點進行描繪,達到真實自然,科學到位。
葉的畫法
在經過以上對葉的形態進行了深刻地認識和了解后,對各種葉的繪畫***問題就可以解決了。學習葉的繪畫***,應先從左右對稱的單葉進行練習繪畫,只要單葉能夠畫好,那么復葉也就相對較容易繪畫。
紙質葉的繪畫
紙質葉的葉片較薄,在進行繪畫的時候,只要繪畫好葉脈,就是繪畫全葉的重要內容。試取一個網狀脈的葉片來進行觀察,葉片的中央有一條粗大的葉脈,叫做主脈,主脈的左右分支,就叫側脈,側脈再分枝成纖細的網狀脈,就叫細脈(網脈)。這三種脈要描繪得能夠分出粗細,主脈是由葉柄直入葉片,葉正面的脈凹陷,葉背面的脈凸起,成半圓柱形。側脈較細,細脈更細,紙質的葉,最容易看清楚它的粗細,因此,繪畫得也一定要比較清楚,這是以葉脈的隱現,來表明葉質的厚薄。
革質葉的繪畫圖示
革質葉的葉肉較厚,細脈不是很明顯,有的連側脈也都不太清楚,這種葉子的葉脈,要如實地繪畫,切忌畫得太多太密。因為這種革質的葉片,主要是靠它的厚度來用襯陰進行表現,如果多畫了側脈,那么就會導致襯陰的線條相互混亂。
鋸齒的繪畫圖示
不同植物的葉片邊緣鋸齒形狀也不同,有的很大,有的就很小,而且形狀也變化多端。由于鋸齒的大小形狀不一,在繪畫的時候必須找到它的生長規律,然后再下筆進行繪畫。一條有鋸齒的葉邊,筆尖應隨鋸齒走“之”字路線,一氣呵成。運筆的方向,應該從左下方,向后上方繪畫,比較順手。
葉的排列與透視關系
葉生長在莖上,大都是具有一定的排列***。可分為互生葉、對生葉、輪生葉、叢生葉四種?;ド~中又分為二列式、三列式、五列式、八列式等;因此,從一定的角度觀察生長在莖上的葉片,是向著各方面放射的生長,所以不相互掩蓋,而形成各種形式。與臘葉標本的平鋪展開有著很大的區別。所以,想要提高繪畫臘葉標本的質量,就必須較詳細而周密的觀察葉的生長情況,與透視學相結合,把壓成扁平的標本,繪畫得具有立體感,使畫面充滿生機。
葉柄的繪畫圖示
植物的葉柄通常是上凹下圓呈圓柱形,但變形的也有很多,如菱的葉柄,中部膨大而形成球形;慈菇的葉柄如同帶狀;芋的葉柄成棒狀;香橙的葉柄有翅;相思樹的葉柄成葉片狀;豆科植物葉柄與莖連接的部分彭大而形成葉褥;南京白楊的葉柄狹扁而長等等。葉柄的變化有很多,數不勝數。在繪畫時需要注意的是葉褥的膨大程度;因為標本在受到壓制烘烤后,該部位會經??s小而與普通的葉柄相近似,容易發生誤會,導致繪畫出不正確的形狀。
葉片正面、背面的繪畫圖示
在繪畫一張植物圖的時候,由于該物種的葉片正面與背面區別較大,需要在圖上展示部分的葉片,方便區別,可以畫出背面,于正面進行比較。例如有的葉片上經常生長著一些附屬物,附屬物的多少和疏密,在葉的正背面經常會有些不同,所以,必須繪畫出葉的背面,進行比較。當然,這需要根據研究和需要表現的內容來決定。
針形葉的繪畫圖示
在繪畫裸子植物松科植物針形葉的時候,要先把葉進行橫切,觀察它的橫切面,把中部凹槽的寬窄繪畫出來,方便辨別針葉的向背。松針的生長,是作螺旋形排列的,必須分別向背,要用粗細不同的線條,分別把遠近,明暗效果進行立體的表現。
托葉的形態繪畫圖示
托葉的形狀,變化很大。例如櫻的托葉為二片;野薔薇的托葉與葉柄合生;豌豆的托葉成片狀;此外,有的變成卷須,或者缺乏葉綠素,或者與葉同樣大,或者包圍莖而成葉鞘,形狀都各不相同。在進行繪畫的時候,經常會因為它的形體較小,而不重視,容易發生錯誤。其中,野薔薇托葉鋸齒的大小,裂痕的深淺,在分類學上是很重要的分類要點。
復葉的畫法圖示
復葉像有單葉分裂或拼湊而成,羽狀復葉可以納入到橢圓形或矩橢圓形范圍之內,掌狀復葉可以納入到圓形或多角形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