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元鉛筆在“兩頭在外”的情況下,經歷40多年發展,產量達到了70億支,占到了全國的三分之一,靠的是什么呢?當地一家鉛筆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靠的是品質。品質到底有多好呢?他說,現場做個試驗就知道了。
浙江鴻星文具有限公司董事長葉明上:“驗證我們的鉛筆不斷芯,鉛筆拿過來就往地上摔。”
浙江鴻星文具有限公司董事長葉明上:“那些小朋友拿著,然后一般的話,再卷削(還可以正常書寫)可以正常書寫(拿張紙試一下)(浙江鴻星文具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嗯,可以的。)”
董事長大筆一揮,沙沙作響,筆芯堅挺,絲毫沒有斷芯的跡象,這就是慶元鉛筆的品質。
慶元鉛筆的大旗是如何豎起來的,作為當地最具規模的鉛筆企業之一,“鴻星文具”的發展史或許可以說明一些問題。
浙江鴻星文具有限公司董事長葉明上:“慶元的交通,典型的交通費用很高,都是原材料拉進來再拉出去,顯然我們的制造成本是不低的。我們的唯一出路呢,就是要提高我們的制造技術的水平。比如當初在國際市場,看到有一款產品叫三角抽條,實際上當時沒有這個制造技術。一年多的不斷研發,最終取得了成功,馬上就有很多訂單。”
品質至上,這正是慶元鉛筆的立身之本。為了確保品質,葉明上很早就著手建立監管、檢驗體系。
數字化管理系統借助電腦監控每一道生產環節,及時反饋給決策者和銷售端;自主建立的檢測中心,確保每一支鉛筆的質量;甚至連數數、清點,都用上了自動視覺偵測系統。
浙江鴻星文具有限公司工作人員:“17834支,看有沒有沒照到的,檢查一下。”
浙江鴻星文具有限公司技術人員劉呈龍:“對訂單的一個監控,如果說數量不夠的話,我們可以提前補筆。”
即使書寫質量過關的鉛筆,只要外形上稍有瑕疵,就會被質檢員揀出來。
浙江鴻星文具有限公司質檢員范英美:“你看這半邊,一邊白一點,一邊黃一點,這個就不一樣了,一點點小缺點,這里比較嚴格,一點點小缺點都不能要。”
市場的認可是對品質最好的回應,國外訂單紛至沓來,國內的知名文具品牌也紛紛找鴻星代工,近三年年均產值超過3.7億元。
葉明上說,慶元人造鉛筆,除了注重品質,還有一點就是特別看重和員工共建共享,注重培養員工的技術能力。比如最近公司新規劃的馬克筆業務,自動化的包裝設備就是自主研發的。
浙江鴻星文具有限公司技術人員劉呈龍:“生產制造加上我們技術主任設計研發,前期投入了很多時間,目前已經有一臺在總部三樓使用了。”
共建之后還要共同享受企業發展的紅利,在這一點上葉明上的頭腦非常清醒。舉個例子,2002年行業還不太規范的時候,葉明上就讓企業按照70%的出資比例給員工購買養老保險。
浙江鴻星文具有限公司董事長葉明上:“當時我記得應該是兩千多(每年),公司要為他承擔,當時我們的員工工資,每個月只有六七百塊錢。我們都是一直以為員工帶來更好的福利待遇,這個為追求。”
發展到現在,“鴻星文具”已經有1000多位員工。近年,打造了多個自主品牌,獲得“中國制筆名牌產品”、“浙江省著名商標”等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