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長大的人想必都對黃鱔不會陌生,這種長得像蛇一樣的水生物,其實肉質十分鮮美,而且營養豐富,還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是深受餐桌歡迎的滋補水產品。
黃鱔生命力強,容易運輸,可以鮮活上市,發展黃鱔人工養殖,具有一定市場前景。
現將黃鱔的人工養殖技術簡單介紹如下:主要包括黃鱔池的建造,鱔苗的選擇和放養,人工投餌以及日常管理等環節。
一、黃鱔池的建造
黃鱔對環境適應力強,一些不宜養殖其它魚類的廢棄水體及不宜種植農作物的水坑、水塘均可作為黃鱔池。也可選擇水源充足、通風向陽的地方建造黃鱔池。
黃鱔池以東西走向的長方形為佳,池深1米左右,面積視養殖規模而定,一般以20~50平方米為宜。鱔池的池底、池壁及四周縫隙均必須堵塞嚴實,以防黃鱔逃出。
鱔池必須有進水口、排水口、溢水口,用來排污水、換水和防止大雨池水上漲時逃鱔,每個水口必須安裝防逃設施。
為利于黃鱔的生長,可人工仿造自然環境供黃鱔棲息,如在池內投放石頭、樹根或者在池內種植浮蓮等水生植物。
二、鱔苗的選擇和放養
目前人工養殖黃鱔,所選擇放養的鱔苗必須無傷、無病、健壯,體表光滑,以體色金黃色為佳。
一般選擇每公斤80尾左右規格的鱔苗,若鱔苗規格過小,會影響其攝食和增重,不能當年收獲,放養的鱔苗必須規格整齊,大小一致,切記大小混養,防止自相蠶食。
放養密度,每平方米可放養10克重鱔苗100尾左右,早春放養鱔苗效果較好,有利于黃鱔提早開食,延長生長期。
三、人工投餌
黃鱔是以肉食性為主的雜食性魚類,餌料來源廣泛。
如小魚蝦、蚯蚓、動物內臟及下腳料、螺肉、米飯、瓜皮、菜屑等等。黃鱔的投喂要堅持定時、定位、定質、定量地投喂。
即:一般在黃昏以后投喂黃鱔,設立固定地點作黃鱔食場進行投喂,利于黃鱔定點吃食,便于我們觀察黃鱔吃食情況和清掃殘余餌料。投放的餌料需要以鮮、活為主。
每日投喂餌料量約為黃鱔重量6%左右,投喂時要根據前一天黃鱔吃食情況作適當調整,以投喂后稍有剩余為宜。
投喂黃鱔,切不能時多時少、時投時停,否則會影響黃鱔的生長。
四、日常管理
除了做好投餌工作外,重點是嚴防黃鱔逃走,搞好水質,做好防暑、越冬工作:
(1)防逃;經常檢查、維修黃鱔池的防逃設備,雨天特別是大雨天氣時,及時排水,防止黃鱔從排水孔逃出。
(2)水質管理;保持池水穩定、水質清新,黃鱔池水深宜在15一25厘米之間,高溫季節可再加深池水,天氣突變(雨天轉晴或晴天轉雨)及天氣悶熱時,要及時注入新水,防止黃鱔缺氧頻頻浮頭。
堅持定期換水,高溫季節必須天天換水,及時清理殘余食物。
(3)做好防暑和越冬工作,黃鱔生長的適宜水溫是15一30℃,30℃以上對攝食有不良影響,因此必須在高溫季節做好防暑工作,黃鱔池周圍種植遮蔭作物;
經常更換池水,及時注入井水或泉水等(溫差不能相差太大)。
水溫在10℃以下時,黃鱔處于休眠狀態,所以當氣溫下降到15℃左右時,即應該給黃鱔投喂優質餌料,使黃鱔能大量攝食,貯積養分供冬眠所需。
黃鱔冬眠時,要注意保持池泥溫潤、溫暖,防止黃鱔凍傷、凍死,此外,要注意防止老鼠等生物危害。
以上就是黃鱔養殖的基本事項,
歡迎資深的養殖朋友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