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約有6000萬青光眼患者,其中近10%的患者因此失明。在我國,青光眼患病率是0.68%,50歲后患病率可達4%~7%[6~7]。
那么,青光眼到底是怎么發生的?血糖控制不佳就會出現青光眼嗎?哪些癥狀在提示出現青光眼呢?如果您也有類似的困惑,來看看這份守護慧眼的秘籍吧!
什么是青光眼?
青光眼英文“glaucoma”一詞源于希臘語“glaukos”,是淡藍、淺灰的意思,我國早在秦漢時期的《神農本草經》就有青盲眼病的記載,元、明時期將“青盲”肯定地區別開來,稱為“綠風內障”。現代醫學根據患病和失明特征表現將“glaucoma”譯為青光眼。
青光眼是由于眼壓超越了眼球內部組織,特別是視神經所能承受的限度,引起特征性的視神經萎縮和視野缺損。如果把我們的眼睛比喻成一臺照相機,那么青光眼造成的視神經損傷就是照相機的底片壞了,并且這種損傷是不能逆轉的。因此,青光眼又是一種不可逆性致盲眼病。
糖尿病為何會出現青光眼?
糖尿病患者青光眼發病率為12.6%,比非糖尿病患者要高出3倍[5]。糖尿病與青光眼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青光眼發病原因也各不相同。按不同的發病機制,糖尿病合并青光眼分為以下4種類型[1],,具體為:
青光眼會出現哪些癥狀?
典型青光眼發作會有以下癥狀:眼脹、眼痛、虹視、霧視、視力逐漸下降并伴全身癥狀如頭痛、惡心、嘔吐等;(虹視:生活中如果看燈光時在其周圍出現七色的彩圈或暈輪,類似夏天雨過天晴后空中的彩虹,這在醫學上稱之為虹視現象。)
l眼壓波動幅度大,早晨起床后看書、報較吃力;
l可出現鼻根部酸脹和眼眶前額脹痛,如喝水較多,在飲水15~30分鐘后出現眼脹頭痛。
但也有些青光眼癥狀不明顯,比如開角型青光眼患者平時沒有眼痛,視力也好,隨著病情加重,發現視野越來越小,呈管狀視野(好比從望遠鏡里看東西)才來就診。
【重點關注】
相關資料顯示[4],增生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PDR)的患者中約22%會發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其中,1型糖尿病占15%,2型糖尿病占80%。若糖友出現下面這些癥狀,建議大家盡快到醫院就診,可同時掛號咨詢【內分泌科醫生+眼科醫生】,及時篩查。在青光眼早期,可能會出現以下情況[6~7]:
l有眼疼痛感,可能還伴有頭痛;
l一過性虹視、霧視現象,看發光體如燈泡周圍出現彩虹似的光環;
l有青光眼家族史,同時出現可疑癥狀者;
l眼球變硬,缺乏活力與彈性;
l不明原因的視力下降,視野缺損。
糖友預防青光眼,應該怎么做?
控好血糖是關鍵[8]嚴格控制血糖是防治糖尿病眼病的根本措施,糖友要遵照醫囑進行血糖控制,對自己的血糖進行規律準時的監測,將血糖控制在目標范圍內,即日常空腹血糖小于7.0mmol/L,餐后2小時血糖小于10.0mmol/L,糖化血紅蛋白小于7%。
眼部檢查定期做[8]自確診之日起,定期接受***的眼科檢查,這是及時發現眼部病變,減少糖尿病眼部并發癥發生的關鍵。檢查的間隔時間視眼底病變的有無及病變的輕重而定,對于病情控制較差的、已經患有眼部疾病的糖友,則建議您應縮短時間、增加檢查次數。具體分為:
l確診1型糖尿病的糖友,應在5年之內完成1次全面的眼科檢查,此后每年定期進行至少1次眼科檢查;
l確診2型糖尿病的糖友,在確診后應盡快進行首次眼底檢查和其他方面的眼科檢查,此后也按照每年檢查1次的頻率;
?注意:
由于糖尿病眼部病變與糖尿病腎病具有較強的相關性,合并糖尿病腎病的2型糖友,建議此時進行相關眼科檢查[8]。
l輕、中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糖友,建議您半年左右進行1次復查;重度非增殖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糖友,一般建議您3個月檢查1次。
l合并增殖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糖友,建議您應當嚴格遵從醫囑進行診療、隨訪。
l考慮備孕的女性糖友,需根據醫生建議,在孕前或第1次產檢、妊娠后每3個月及產后1年內分別做眼科檢查。懷孕期間也要及時與醫生溝通,關注孕期的血糖變化。
早期診斷和治療能阻斷或大大延緩青光眼的病程進展,因此,糖友們除了日常控制好血糖、加強血糖監測以外,同時也要管理好血壓、血脂,戒煙限酒,堅持健康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在發現病情后要積極主動的配合醫生的治療,根據眼科醫生的建議定期隨診做系統的眼科檢查,擴瞳檢查眼底及青光眼排除檢查。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也是打開大千世界的鑰匙。科學用眼,也是善待自己的生命與未來,愿大家用健康的眼睛,看更廣的世界鴨~
內容來源:共同照護微信公眾號
整理編輯:中西醫結合護理雜志社
通訊員:李欣秦沙沙孫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