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桃優質高產栽培技術要點
_朱建軍
黃桃富含豐富維生素E、維生素C、α-胡蘿卜素、β-胡蘿卜素等抗氧化劑,有抗衰老的作用;維生素C與膳食纖維能夠改善腸胃黏膜,具有潤腸通便、祛除黑斑、美容養顏的作用。其中,胡蘿卜素與維生素等營養成分能夠起到保護視力的作用,適合白內障患者食用。
1黃桃的特征特性及對栽培環境的要求
1.1生物學特征特性
黃桃生長勢中等,樹勢開展,萌芽率和成枝力較高,枝條呈綠色,有光澤,葉片呈橢圓披針形淺黃綠色,葉緣鈍鋸齒狀,花薔薇形,色粉紅,果實采收期6—9月中旬,果實生長期80~160d,落葉期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樹體生長期240d左右,6月中旬開始成熟,
1.2對環境的要求
黃桃喜光、耐旱、忌澇,對土壤適應性廣,但要求土壤透氣性良好,以排水性良好、通透性強、pH值5~6的砂質壤土為最佳。
2園地選擇
桃樹耐旱喜光,宜種植在地勢偏高、陽光充足、土質較疏松的地方。要選擇排水性良好,且沒有受到農藥和重金屬污染的砂質土壤。建園時要對土壤進行深耕,深度為30~40cm。通常每667m2施入200~300kg鈣鎂磷肥或腐熟農家肥1500~2000kg,若地下水位偏高,則園地四周應開好排水溝防澇。
3苗木培育
黃桃育苗通常采用毛桃作砧木嫁接,桃核經層積處理后,將仁取出催化幼芽,種子播種后需加強肥水管理,提高成活率。苗木嫁接分枝接和芽接,枝接一般在春季發芽前進行,南方多雨,在秋季10月中旬嫁接可提高成活率,接穗須在冬季貯藏,避免現采現接出現假活現象,成活率低。芽接在7、8月莖干增粗期進行。
4栽植
一般選擇春、秋兩季,春季在2月上旬至3月上旬,秋季一般在10月下旬苗木落葉時開始,到土壤封凍前結束。選擇適宜本地氣候條件的優質壯苗,剪去過長根系,栽植深度以嫁接口露出土面3~5cm為宜,按照“三埋兩踩一提苗”(即三次埋土、兩次踩實、一次將苗木向上提)的原則,使根系與土壤充分密接。栽植后對幼樹苗統一進行灌水,苗木扶正后再培土并在幼苗旁插好竹竿綁扎固定防止風吹引起苗木擺動。當接芽60cm以上時及時摘心,促進副梢生長。栽植密度一般以每667m2栽40~50株為宜,瘠薄的山地每667m2可栽80~100株。
5肥水土管理
5.1施肥技術應
綜合品種、樹齡、樹勢、產量及果園等條件,確定施肥的時期和***。進入結果期的黃桃樹,每年一般施肥3次。1)基肥。一般在桃樹落葉至次年萌動前,秋季最佳,結合土壤深耕進行,可使斷根迅速恢復生長,有利于根系對肥料吸收,增加樹體營養積累,提高著果率,減少生理落果。基肥占全年施肥總量的70%,以有機肥為主,并注意氮磷鉀的搭配,幼年樹采用環狀或弧狀溝施,成年樹改為放射溝施。2)追肥。根據不同的成熟期在采前14~28d施用,采用葉面噴霧的方式,以鉀肥為主,氮磷肥少施或不施。3)補肥。采果后對樹勢衰弱的果實宜以氮肥追施補肥,促進葉片機能活躍,增強同化作用,增加營養物質積累,提升樹體越冬抗寒能力,早熟品種在7月下旬,中、晚熟品種在8月至9月下旬。采用兌水根施、土壤撒施,也可葉面噴霧。
5.2土壤深耕及間作覆蓋
深耕改土能使根系向縱深擴展,增強桃樹的抗逆性。深耕一般在晚秋結合施基肥進行,深度以30~50cm為宜,接近主干處要淺,遠離主干處宜深。幼年桃樹可間作豆類、薯類、綠肥等經濟作物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肥源,改良土壤,間作要注意留出樹盤和除草。
5.3灌溉和排水
黃桃各個生育期均需要一定的水分,為保證枝梢正常生長、果實膨大,應及時灌溉。一般選擇早晚進行,以免水溫和土溫相差太大,同時要速灌速排。黃桃怕澇,如果園土壤板結、透氣不良,根系會因缺氧而死亡,因此在地下水位高、土壤黏重、排水不良和多雨地區,一定要注重開溝排水。黃桃果樹的種植對水分要求嚴格,在梅雨季節、夏季臺風暴雨時期,提前觀測與收集天氣情報,必須開好排水溝做到雨停溝干,不能存在積水。果實膨大期對水分需求量大,如遇高溫與干旱期,必須做好抗旱、灌溉。9月如果遇到連續干旱的情況,也要做好抗旱灌溉,促進花芽分化,確保次年開花可以正常進行,保證著果率高、產量穩定。夏季灌溉時間最好是在傍晚、清晨。
6整形修剪
6.1整形
黃桃整形一般采用自然開心形,于定植幼苗高度50~60cm處截干,次年從頂端每隔10~15cm,選留3~5個生長健壯、分生均勻的新梢作主枝,冬剪時根據主枝生長狀況,在飽滿外芽處短截,第3年冬,仍按上述方式剪截。主枝開張角度50°~60°,每主枝培養副主枝1~2個,主枝與副主枝盡量多留小枝和結果枝,培養樹冠形成。黃桃樹型的特點是主枝錯落著生,與主干結合牢固,主枝直線延伸,副主枝分布均勻,樹冠形成快,樹體光照充足,有利于立體結果。二主枝自然開心形,于定植幼苗高度40~50cm處截干,樹型株密行疏的適合使用,定干后第1年秋天、次年春天,選留出2個方向朝著不同行間、生長形勢相近、發育良好、枝干修長的枝條作為主枝,修剪長度為50cm左右,一般不用臨近枝椏。主枝與副主枝之間多留下小枝,培養樹干方便結果。栽后2~4年,株距變大后,每主枝之間可以配置1~2個主枝;如果相反,則不用配側枝,只需要配大、中形枝干。主干多枝型,預留出主干,主干高度為50~60cm,主干上選留4~5個主枝,配置3個左右側枝條,開張角度60°~70°為宜,側枝角度70°是最佳。
6.2修剪
黃桃修剪分為冬季修剪和夏季修剪。冬季修剪一般在冬季落葉后到來年春季萌芽前均可,以晚秋更好。在主枝側枝頂部飽滿外芽處短截,多留中長果枝,適當疏除過密枝條,對細梢枝重剪回縮,以促其多發枝條形成結果枝組。夏季修剪結合保果進行,一般在4—7月進行。黃桃4~5年進入盛果期,要及早疏除內膛的徒長枝、旺長枝,培養結果枝組。避免重剪,合理調整枝組及結果枝在整個樹體上的空間分布,擴大光照面。夏季修剪主要分為除萌、摘心、拉枝等。除萌:春季發芽后及時剪除主干、主枝莖部附近多余的叢生萌芽。摘心:4—5月進行摘心,骨干枝和延長枝40~50cm長時摘心。拉枝:6—7月可進行拉枝,拉枝角度為90°~100°,把枝條拉平或稍低于水平面即可。
7病蟲害防治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以物理和生物防治為主,減少化學農藥使用次數和數量,避免造成農藥殘留和藥害,確保果實食用質量安全。
7.1物理防治
冬季在樹干上捆綁草把誘導害蟲聚集,開春前集中燒毀草把。春季細致刮除樹干上的翹皮,以消滅越冬幼蟲。清除園內雜草、枯枝、落葉、爛果,集中燒毀,減少病蟲源,降低害蟲越冬基數,桃園內及時摘除被害桃梢,減少蟲害存在的跡象減輕后期的蟲害。安裝頻振殺蟲燈誘捕桃樹害蟲等,可以種植誘集植物,誘集害蟲在目標樹產卵。例如,在果園周圍種植向日葵等植物,誘惑其在花盤上產卵,減少對果樹造成的為害。
7.2生物防治
保護、繁殖、移放和引進益蟲、益鳥增加園內有益生物的種類和數量,并有計劃地繁殖、培養昆蟲病原微生物,發揮生物防治功效,實現有蟲不成蟲災的防治目標。
7.3化學防治
黃桃主要病蟲害有炭疽病、瘡痂病、細菌性穿孔病、桃縮葉病、流膠病、蚜蟲、天牛、梨小食心蟲、桃蛀螟及桃小食心蟲等。一般在發芽前噴5°Bé石硫合劑防治各類病害,在落花后10d左右噴70%甲基硫菌靈800倍液+吡蚜酮+10%氯氰菊酯或氯蟲苯甲酰胺防治各類病蟲害。化學藥劑防治仍是桃樹病蟲害防治的常用***,其快速、高效、方便,便于大面積使用。但使用不當易造成農藥殘留和藥害,易導致環境污染和殺傷有益生物等,因此要注意輪換、交替、混合用藥,防止長期單一使用某種化學藥劑,導致病蟲害產生抗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