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有朋友問好,當初如果沒有“三八線”,會不會有朝鮮戰爭,中國會不會出兵朝鮮?其實這些都是假設,“三作線”是美國弄的,戰后即使沒有這條分界線,半島也被大國控制?嚴格來說,“三八線”實際上是二戰的產物,是美國與蘇聯平分勢力范圍的一條線。那時冷戰還沒開始,但應該算冷戰美蘇博弈的第一塊地區。
那么“三八線”到底誰提出來的,為何蘇聯輕易就同意了?我們來了解一下這段歷史。
01三八線就是北緯38度線,把朝鮮半島大體一分為二。但這條線也是軍事政治分界線,北邊是朝鮮,南邊是韓國。
三八線是二戰后產物。戰后,美蘇兩國在朝鮮半島劃分勢力的分界線,據資料顯示是美國提出的,但解放朝鮮半島卻是蘇聯的事,為什么蘇聯卻輕易接受美國這條分界線呢?
其實三八線是最早日本人提出來的,從地圖上三八線貫穿朝鮮半島東西兩端,長度約300多公里,這條線最早提出的日俄戰爭時期。
甲午戰爭后,日本借機占領朝鮮半島,并在朝鮮半島進行殖民統治,而此時沙俄勢力也想進入朝鮮半島。日本對俄國當時還有畏懼,日本曾提議以北緯38度線劃界,與沙俄平分半島,但俄國卻強硬拒絕。此后日俄戰爭爆發,俄國沒想到居然敗于日本。此后日本獨自占領朝鮮半島,三八線就沒有這個提法了。
抗日戰爭時,日本占據中國東北,日軍在朝鮮半島有部署。到了1945年,日軍以三八線為界分為兩部分,北部由關東軍負責,南部則歸日軍大本營。
正是由于日本劃分,戰后給美國提供了思路及依據。因此最早的“梗”出自日本,只是日本未落實這條線而已。
021945年下半年,日本露出敗勢,蘇聯于1945年8月8日對日宣戰,并出后東北及朝鮮北部。8月10日,蘇聯占領朝鮮雄基,不久蘇軍迅速向南推進,如果美國這時不出手,蘇聯將很快解放朝鮮半島。
美軍在干啥呢?
美軍正在日本本土忙著打仗,對于朝鮮半島上日軍迅速敗退,美國沒料到。美國認為日軍與蘇軍在半島得有幾次激烈戰爭,那樣美軍就能在日本輕松解決問題,但美軍失算了,高估了朝鮮半島上的日軍實力,因為有部分日軍是半島上的人,打仗時這些人直接就投降了。
眼看蘇軍就統一朝鮮半島,美國干著急,此時美軍正在琉球與日軍作戰,即使沖繩美軍也鞭長莫及,距離朝鮮半島600多公里,無法很快抵達半島與蘇聯瓜分。
美國不可能讓蘇聯快速解放朝鮮,因此美國的國務院和陸海軍部門召開會議研究應對之策。當時作戰參謀伯恩斯迪爾據說抽了很多煙,最后突然想到38度線。
為什么想了半天才想到38度線?
雖然日本的三八線美國知道,但美國當時不愿用,如果用了,北部朝鮮面積比南部要大,而且三八線距離漢城太近。不過最后美國還是決定以三八線為分界線,因為沒有別的辦法,只有這個辦法能臨時折衷,而且有日本的依據,其他的蘇聯不一定答應。
這條建議連夜報給美國總統杜魯門,不久這個方案送到英蘇駐美國使館,并通知了麥克阿瑟。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后,杜魯門密告斯大林。斯大林并沒有提出反對意見。
杜魯門還擔心蘇聯不同意,但美國作戰局局長林肯認為,蘇聯不接受也得接受,對待斯大林必須強硬。
后來蘇聯并沒有提出反對聲音,蘇聯負責三八線以北的日軍受降,該區域由蘇聯接收。三八以南由美軍負責接受。其實這一方案也是美軍無法抵達朝鮮半島而倉促形成的,至少讓蘇軍停下來,然后美軍再派兵到朝鮮半島。
1945年9月2日,麥克阿瑟發布三八線的決議,此時已經越過三八線的蘇軍也只得向北后撤到三八線以北地區。幾天后美軍進入朝鮮半島,三八線正式成為美蘇兩國的分界線。
03對于蘇聯輕易答應美軍的三八線協議,外界不理解,其實從當時情況看,蘇聯同意美國的建議是有自身考慮的。
蘇聯雖然很強大,但蘇聯在二戰前期也遭受過重創,差點被德國亡國。因此,蘇聯不想再打了,想著急重建國家。
第二個很重要的原因不得不提,因為蘇聯核彈還沒有研制出來,不敢與美國翻臉。美國已經在日本試驗了兩顆,不排除美國與蘇聯打仗扔***,這是斯大林無奈。雖然蘇聯加緊研究,但沒出來之前受制于美國。這就是為什么美蘇等大國競相研制核武器的原因。大國殺器,有了就有說話的份量。
第三個原因,據說蘇聯向美國提出要占領日本北海道的問題。當時蘇聯已經占領千島群島,想進一步占領北海道,但美國沒同意蘇聯占領北海道,不過默許了蘇聯占領千島群島。所以蘇聯與美國也有交易在里面。
另外,還有人認為蘇聯重心在歐洲,對亞洲的遠東不感興趣,只要保持住自己利益即可。
其實蘇聯之所以沒反對美國的提議,說白了就是蘇聯實力還未達到與美國抗衡的地步。當然美國提出的劃界,蘇聯認為損失不大。
現在三八線已經存在75年,這條線或許將繼續存在下去。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