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文進化論中最重要的一個觀點就是“優勝劣汰”。能夠存活至今的動物都是經過進化才得以生存在地球上的,不能適應自然環境變化的動物遲早會被大自然淘汰掉,這就是優勝劣汰。在自然界中有這么種毒蛇卻選擇拒絕進化,這種毒蛇就是白頭蝰,也經常被稱為喜馬拉雅白頭蛇,它們是毒蛇界的活化石,雖然它們毒性不強,卻無法適應人類提供的環境,至今白頭蝰都無法人工繁殖。
白頭蝰
白頭蝰最明顯的標志就是白色的頭部,它們一般體長在1米左右,主要生活在中國,緬甸和越南3個國家,在我國主要分布在***,云南,廣西,廣東,貴州,湖南等省份。白頭蝰喜歡生活在海拔1300米左右的丘陵和山地地區,主要捕食嚙齒類動物和蛙類為主。白頭蝰是一種混合毒素的毒蛇,它們的毒液會導致傷口腫痛,視力模糊,血液凝固,肌肉腫痛等癥狀。雖然白頭蝰毒性不是最致命的,但是它們的毒液至今還沒有研制出抗蛇毒血清,被它們咬傷還是會很麻煩。幸運的是白頭蝰性情溫馴,不像尖吻蝮那樣性格兇猛。
白頭蝰和黑頭蝰
白頭蝰最早是在喜馬拉雅山地區發現的,當時科學家認為它們是喜馬拉雅山地區特有毒蛇,因此一度把它們命名為喜馬拉雅白頭蛇,后來在,緬甸,越南和中國很多省份陸續發現了它們的分布,而且分布范圍還很廣,最后喜馬拉雅白頭蛇被科學界重新命名為白頭蝰。后來在緬甸,老撾和我國云南,***等地區又發現黑頭蝰,于是科學界又把黑頭蝰從白頭蝰重新獨立出來做為一個全新的物種,因此白頭蝰和黑頭蝰雖然同屬于緬蝰屬,但是兩種蛇卻是獨立兩種毒蛇。
黑頭蝰
白頭蝰和黑頭蝰兩者最明顯的差異就是兩種蛇頭部的顏色不一樣。白頭蝰是白色的,黑頭蝰頭部主要以黑色為主,頭部中間有一段白色。因為兩者都屬于蛇類中的古老物種,導致了它們的進化跟不上現實自然環境的變化,因此人們對于它們都不太了解,畢竟它們的數量確實比較稀少。白頭蝰的數量和分布范圍卻比莽山烙鐵頭處境要好得多,莽山烙鐵頭分布區域太單一了,基本上只分布在湖南郴州的莽山原始森林里。在最新頒布的《野生動物保護名錄》中,莽山烙鐵頭被評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從此莽山烙鐵頭坐實了“牢底坐穿獸”的稱號。同樣,***溫泉蛇,四川溫泉蛇和香格里拉溫泉蛇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而蟒蛇從一級保護動物降級為二級保護動物,大名鼎鼎的眼鏡王蛇也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可見,白頭蝰雖然稀少,但是依舊不是國家保護動物,不過它們在2004年被《中國物種紅色名錄》列錄為易危物種。
莽山
莽山烙鐵頭
倔強的白頭蝰
白頭蝰雖然毒性不大,但是它們脾氣卻很倔強。至今,人類還未曾真正成功繁殖白頭蝰,最主要的是它們會拒絕人類投食,即使是餓死也不會吃一口人類提供的食物。為什么白頭蝰會無法人工繁殖?一些人認為白頭蝰屬于蛇類中古老的種類,它們是研究管牙毒蛇的起源和進化的活化石?;蛟S正是因為它們種類過于古老,千萬年來不曾跟隨周圍環境的變化而進化,以至于它們數量偏少。還有人認為白頭蝰之所以無法人工繁殖是因為海拔問題,白頭蝰自然棲息地主要在海拔1300米左右山區為主,它們在低海拔平原地區無法長時間生存,低海拔的高溫會導致白頭蝰內臟損傷從而無法進食。其實最重要的原因還是白頭蝰進化能力太弱了,一種動物無法適應周圍環境變化時,最終大自然會淘汰這些動物。生活在澳大利亞的毒蛇們似乎深諳此道,澳大利亞的毒蛇們幾乎都是劇毒蛇,它們在世界毒蛇毒性排行榜中都是名列前茅的,這些劇毒蛇為了日常捕食活動大可不必進化出這些劇毒,為什么生活在澳大利亞的毒蛇依然出劇毒,答案就是進化。澳大利亞是相當封閉的大陸,經過千萬年進化,澳大利亞毒蛇們的獵物早就多少進化出毒液的抵抗力,為此毒蛇們才會進化出更毒的毒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