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痛是非常影響個人情緒的,只要你一生氣或者心情稍有不好,它就會痛得非常厲害,這種痛就是耳痛。今天的這個方子只有2味藥,但是對于這種痛是非常有效的。
這個方子就是金鈴子散。
說起金鈴子散,它也是一張古方,怎么說呢?這個方子出自宋代的《太平圣惠方》,這個《太平圣惠方》也是一本由官方主持編撰的藥方巨著,當時的工程有多浩大?據(jù)文獻記載,前后修訂歷時有十四年之久。
它的組方很簡單,只有兩味藥:金鈴子和延胡索
這個金鈴子能干嘛呢?它可以疏肝氣。
之所以耳痛,是因為氣不順、堵塞耳竅所致,想要治耳痛,就要先把氣給理順了。除此之外這味藥還能干嘛呢?瀉肝火!因為中醫(yī)上講氣郁化火嘛。
金鈴子一入藥,不聲不響地就把肝郁氣滯、郁而化火,這兩點問題都解決了。
另外一味藥是延胡索。延胡索雖然其貌不揚,但是可不要小瞧了它的功效。延胡索在中藥的止痛領域那是響當當?shù)拇嬖冢绻f延胡索是止痛之最,沒有藥敢稱第二。在止痛方面既能行氣又能活血。
延胡索的大名早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就有記錄,原文是這么說的:“延胡索能行血中氣滯,氣中血滯,故專治一身上下諸痛,用之中的,妙不可言。蓋延胡索活血化氣第一品藥也。”
由此,也可見這味藥在止痛方面的優(yōu)勢。
關于延胡索還有一個傳說故事,是這么說的:說這個穆王妃(明朝穆王妃子)之前吃了些面食,然后又因為底下伺候的人做事不當,大發(fā)雷霆,面食一時下不去,堵在胃里面,疼痛難忍。宮中御醫(yī)用了催吐藥,瀉下藥,結果是一吃下去,所有的湯藥立馬吐出來。
當時,李時珍被奉旨召進宮為穆王妃看病,李時珍說要不試試行氣藥?一味延胡索打成粉,一吃下去,痛就止住了。
金鈴子可以疏肝氣、瀉肝火,搭配延胡索之后,止痛的效果大大增強。它們倆適合止哪些痛呢?適合受情緒波動比較大的,常在生氣時耳痛加重的癥情。
怎么理解呢?舉個例子吧。
如果一個患者跟你說,大夫,我最近耳朵非常痛,怎么辦?
這個時候你問他,什么情況下痛得最厲害,是吃生冷食物還是生氣的時候?
他說,每次生氣的時候耳朵就會悶脹、痛。
之所以,他會說生氣的時候會悶脹,那是因為每當生氣的時候,全身的氣就往全身亂竄,當氣竄到耳竅里,就會堵在那個地方出不去,就會形成耳鳴和耳痛。這其實是肝郁氣滯,再發(fā)下發(fā)展,郁而化火,還會口苦,舌紅苔黃。
如果仔細觀察,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這類人一般性子都會比較急,我們可以在家里備一些金鈴子和延胡索,把這兩味藥磨成粉末,耳痛的時候就兌水喝一湯匙,這樣也能免去藥方拿藥了。
需要注意的是,脾胃虛寒和孕婦不宜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