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后,大唐雖然還在,但已不復昔日榮光。唐朝的中央政權羸弱,各類藩鎮節度使不再聽從朝廷的指揮調遣,并伺機蠢蠢欲動。此時一位出身世家、剛正不阿的官員站了出來,他以嚴謹的作風,在危急時刻力挽狂瀾,力保大唐百年江山不倒。
韓滉
韓滉《五牛圖》
這個為大唐立下顯赫功勛的官員,正是《五牛圖》的作者韓滉。在畫作上,我們看到的是五只牛,它們神態各有不同:或俯首吃草,或昂首向前行走;或正沖畫外;或卻步回首,用舌頭舔著嘴唇,似乎是在等在自己的同伴;或者系著紅絡,似行似止。雖然它們神態各異,但它們始終盯著看畫的人。當我們看到這幅如此形象生動,線條靈活的畫作時,很難想象它的作者竟是這樣一位雷厲風行的官員。
唐韓滉《五牛圖卷》
韓滉《五牛圖》中第一頭牛
韓滉雖是個不錯的官員,在仕途上卻屢遭不幸。唐代宗在位時,他曾擔任戶部侍郎、兼管度支事務,并力主賦稅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在唐代宗的兒子——唐德宗即位時,這位年輕的皇帝認為他過度搜刮民財,并將他貶謫到地方去做刺史。在韓滉擔任刺史期間,奉天之難發生,他非但沒有跟著其他藩鎮一起造反,反而選擇坐鎮東南,成為大唐反敗為勝的強大后盾。他受了如此委屈,卻還依然為朝廷盡心效力,可見其赤膽忠心。
《五牛圖》局部
《五牛圖》局部
而在他所繪制的《五牛圖》中,我們也可以窺見他個人所追求的精神。《五牛圖》表面上畫的的確是五只形象生動的牛,但它背后的寓意卻眾說紛紜:有人是有隱居之意,有人認為是隱喻韓氏五兄弟……但從韓滉本人的身份和胸懷來看,這幅《五牛圖》更多的是為了表現的是牛所代表的那份溫暖情愫:溫良、憨厚、樸實……這些原本是人的天性,但很多人卻在逐漸拋棄它們。
《五牛圖》局部
《五牛圖》局部
韓滉不但擁有優秀的品質,更是一位履歷豐富的官員。它曾做過職位較低的參軍、主簿,也曾擔任地方御史、曹務,還曾在吏部和戶部管理過人事和財政……如此豐富的仕途經歷,放眼整個唐朝也鮮有人能與之比肩。因此他才能制定出一系列賦稅制度來改善大唐的財政情況,并能在危急時刻指揮軍隊,力保江東、淮南,穩定大唐局勢。
《五牛圖》局部
《五牛圖》局部
生前立下無數功勛的韓滉,他的《五牛圖》已被故宮收藏。2019年9月到10月,這幅《五牛圖》在國家博物館的《70年文物回流之路》展覽中展出,引得無數人前去觀看。韓滉本人在唐朝中期所立下的赫赫功績,很多人無從知曉。但他所繪制的這幅畫卷,卻被故宮博物院細心珍藏著。千百年歲月流逝,留下的不再是世俗功業,而是屬于藝術的永恒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