雛雞是指剛出殼的小雞,雛雞群居性強、代謝旺盛、生長迅速;但體溫調節能力差、消化能力弱、膽小易驚、抗病力差,因此雛雞較其他生長階段的雞更難飼養管理。下面小編就來說說雛雞的養殖管理技術。
1、育雛前的準備
(1)育雛方式養殖戶根據飼養的數量按計劃修建育雛室,育雛室要求有窗戶,使空氣流通和采光充足,可以建成磚木結構也可建大棚。
網床育雛網床立體式三層為宜,網床的多少以養殖雞的數量來定,按每平方30—50只來計算,網床第一層離地面高40厘米,網床高30厘米上下層之間的距離20厘米,一、二層網床頂部應擱置盛糞板,網床的骨架部位用木條或竹子或專門的育雛籠,四周和底部用塑料網固定好,合理配備好飼料桶和飲水器。立體式網床育雛溫室具有節約空間、育雛量大等特點,適合***化規模養殖。
平面育雛在地面上鋪上1寸長左右的草節為墊料,厚度約2公分,3—5天追加鋪墊草,保持墊草干燥直到雛雞脫溫,放養時徹底清除墊草適合剛起步的農戶。
(2)育雛用品的準備全價的雛雞配合飼料、飲水器、飼料桶、干濕溫度計、噴霧器、保溫設備、常用藥物等。
(3)全面消毒對第一次養雞場地作常規的噴霧消毒即可,以后用熏蒸消毒法,具體***是消毒前關閉雞舍門窗,堵嚴所有縫隙,再按雞舍的容積(長×寬×高)計算出藥品的總用量,10個立方雞舍需用福爾馬林(甲醛)250毫升(約4兩)和高錳酸鉀15克(約3錢),水50克(1兩)。操作時要先將水倒入耐腐蝕的陶器或搪瓷容器內,后加入高錳酸鉀并攪拌均勻,最后加入福爾馬林,人立即離開緊閉雞舍門窗。
2、育雛的基本要求
(1)育雛溫度剛出殼的雛雞體溫比成年雞低2度—3度,因此保溫工作很重要,雛雞第一周溫度要求達到32度—34度,第二周溫度要求達到30度—32度,以后每周降溫不超過3度,4周后20度即可。要隨時觀察溫度變化,在育雛室的四角和中心位置分別放一支溫度計,可以了解室內溫度是否均衡。另一種***是觀察小雞是否均勻安靜地分散在網床上或墊料上,如果擠在一起(打堆)說明溫度低了,如果小雞分散張嘴哈氣說明溫度高了,需要調整溫度。
(2)適宜的濕度雛雞由相對濕度70%的出雛器孵出,如轉入溫度高、墊料干燥的環境導致雛雞體內水分的大量散發,從而使雛雞羽毛生長不良、腳趾干以及引起呼吸道疾病。因此10日齡內的雛雞育雛室內的相對濕度要求保持在65%—75%,10日齡后保持在60%左右。
(3)適時飲水和開食雛雞進入育雛室應立即飲水,1—3日齡可飲用萬分之二(水呈淡粉色)的高錳酸鉀水,對于長途運輸的雛雞在飲水中要加入葡萄糖和電解多維。開食在飲水后2—3小時進行,待有60%—70%(三分之二)的雛雞可隨意站立行走時即可開食,飼喂的次數1—10日齡每日6—8次(晚上2—3次)、11—20日齡每日5—6次(晚上1—2次)、21—30日齡每日4次(晚上1次)。
(4)飼養密度飼養密度要求1—2周齡雛雞每平方米50只,3—4周齡雛雞每平方米30只,5—6周齡雛雞每平方米15—20只;每小群的飼養數量以70只—100只為宜。飲水器(每50只雛雞配一個)和飼料桶(每50只雛雞配一個)的數量要充足,放置的位置要適當。
(5)光照育雛室第一周采用24小時連續光照,用強光可防各種惡癖,每15平方米舍用40瓦燈泡離地約2米高,第二周逐漸減至19小時,換25瓦燈,第三周起可用自然光。
(6)空氣和衛生條件育雛室要保持良好的通氣,如果通風不良,舍內空氣污濁,會產生大量氨氣、二氧化碳、硫化氫等有害氣體,不但影響雞的健康,嚴重時會誘發呼吸道疾病,甚至造成死亡。衛生的好壞是影響雞群健康和生產性能的重要因素。要求每天刷洗飲水器具,定期清理喂料器具,打掃舍內衛生,并消毒。定時通風換氣,定期清理地面雞糞。
(7)疫病防治小雞出殼后按照免疫程序進行預防注射;兩周內的小雞用藥物預防雞白痢、球蟲病。
雛雞難飼養管理,因此需要養殖戶更加耐心,管理工作更加精細,才能養好雛雞,提高存活率,創造更高的養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