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洲和亞馬遜雨林里生活的箭毒蛙一直都是神一樣的存在,很多人認為箭毒蛙沒有天敵,因為它們依靠身體上的毒素來彌補自己體型上的不足,一般的動物看到箭毒蛙身體鮮艷的顏色都會避之不及,就連許多蛇類捕食它們都會被毒死,但是生活在哥斯達黎加雨林中的火蝮蛇的出現證明強者不一定生存,只有適者才能生存。
箭毒蛙天生不怕蛇類捕食
大部分的蛙類依靠保護色來保護自己,只有箭毒蛙卻是一種顏色鮮艷的特例,因為在大自然界中顏色鮮艷代表危險的信號,箭毒蛙就是依靠鮮艷的顏色來警告捕食者自己身帶劇毒。但是依舊有不少的蛇卻會因為捕食了箭毒蛙而被毒死。當蛇類用嘴巴咬住箭毒蛙身體時,箭毒蛙皮膚上的毒素就會立刻進入蛇身體里。正常情況下,蛇吃蛙是一種很自然的現象,當蛇準備吞咽箭毒蛙時,箭毒蛙的毒性開始發揮作用了,蛇停止吞箭毒蛙,并吐出了這種毒物,蛇開始痛苦地在地上瘋狂扭曲身體,不久蛇就會被箭毒蛙的毒素毒死,趴在地上一動不動。一般情況下,蛇捕食箭毒蛙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毒蛇捕食箭毒蛙,那么兩者都會同歸于盡。另外一種就是無毒蛇捕食箭毒蛙,無毒蛇就會被箭毒蛙毒死,而箭毒蛙會活蹦亂跳地跑開。
火腹蛇捕食劇毒的箭毒蛙
在雨林中箭毒蛙依靠鮮艷的外表來警告掠食者不要輕易靠近它們,但是生活在哥斯達黎加雨林中生活的一種叫做火腹蛇的蛇類卻可以捕食劇毒的箭毒蛙,火腹蛇學名叫做Leimadophisepinephelus。火腹蛇不像其它蛇類會對箭毒蛙避而遠之,它們經常會把劇毒的箭毒蛙納入食譜中。火腹蛇在捕食箭毒蛙時會一口咬住箭毒蛙的身體,然后會把箭毒蛙生吞下去。箭毒蛙的毒素并沒有對火腹蛇產生任何作用,而箭毒蛙卻成為它們的腹中美食。要是其它蛇類早就被箭毒蛙毒死了,然而這種蛇卻可以毫發無傷。雖然火腹蛇對于箭毒蛙的毒液進化出極大的免疫能力,但是它們也并不是說完全不怕箭毒蛙的毒液,如果箭毒蛙的毒性達到一定強度后,這種蛇也是不會輕易下口的。所以火蝮蛇捕殺的箭毒蛙時,一般都是選擇毒性較低的箭毒蛙或者是剛變態完成的幼蛙。箭毒蛙本身是不帶任何毒性的,它們的毒性來源主要來源它們的食物——白蟻,經過長年累月的毒素積累才會形成劇毒的箭毒蛙。曾經科學家就做過實驗,證實離開雨林的箭毒蛙的毒液會越來越低,直到毫無毒性。
火腹蛇在哥斯達黎加競爭激烈的雨林生存斗爭中進化出一種對抗箭毒蛙毒液的免疫力。在箭毒蛙的毒液中含有一種生物堿,這種生物堿需要和生物體內的某種蛋白質結合后才能發生化學反應。科學家發現火腹蛇在億萬年的進化中具備了阻止箭毒蛙毒素和體內蛋白質結合的能力。火腹蛇的這種抗毒進化可以解釋為什么一些動物一直食用劇毒食物自己卻不會中毒的原因。
在漫長的生物進化征途中,有毒動物進化出強效的毒素來擊潰獵物最關鍵的神經系統。同樣也會有其它動物演化出強大的防御機制來對抗強大的毒素,在協同進化情況下,有毒動物和抗毒動物的基因改變是一致的。這就意味著有毒動物只有具備更毒的毒性才能繼續生存,同樣那些有毒動物的獵物只有進化出更強大的抗毒防御機制才能繼續生存。這就是為什么生活在澳大利亞的蛇類普遍毒性那么強了,在澳大利亞封閉的自然環境中,澳大利亞蛇類的食物早就進化出一定的抗蛇毒能力,而且這種基因已經遺傳給它們的后代,澳大利亞的毒蛇們為了生存不得不進化出更毒的毒液才能繼續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