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丸面膜保濕補水、醫美面膜緩解換季困擾、械字號冷敷貼祛痘消炎……隨著輕醫美走俏,不少打著“醫美”旗號的面膜受到女性歡迎。近日,南京市民李女士提前收到了“女神節”禮物——網紅醫用冷敷貼,仔細研究了一番卻發現就是普通面膜。鋪天蓋地的醫用面膜產品究竟如何辨真偽?“械字號”產品是不是用的越多越好?記者進行調查。
市民反映:太郁悶!
沖著“械字號”買來的還是普通面膜
不論是朋友圈里的微商,還是種草app,“醫美面膜”各類視頻、圖片撲面而來。剛剛做完光子嫩膚的90后黃女士特地買了一箱醫美面膜,“聽美妝博主介紹,醫美面膜有醫療效果,都是‘械字號’產品,能接觸有損傷的皮膚,所以就買了很多。”用了一段時間后,她覺得和以前用的普通面膜沒有太大區別。
“從朋友圈刷到醫美面膜見效快,對敏感型皮膚有幫助,總覺得比普通面膜好。”00后在校生姚楠沒有做過醫美項目,但購買面膜已經從基本的補水面膜轉為了醫美面膜。拿到買回來的醫美面膜后,她卻發現備案號還是和以前買的補水面膜一樣,都是妝字號(化妝品的備案號),“以為買的是醫療產品,沒想到還是化妝品”。
貨架面膜大部分為醫美面膜
“醫美面膜”“械字號面膜”“修復膜”“冷敷貼”……各類打著有醫療效果的產品名稱令人犯暈。雨花臺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藥械化科工作人員吳秀芳告訴記者,早在2020年1月,國家藥監局就發布《化妝品科普:警惕面膜消費陷阱》,明確指出不存在“械字號面膜”的概念,醫療器械產品不能以“面膜”作為其名稱,“妝字號面膜”不能宣稱“醫學護膚品”。而所謂的“械字號面膜”,其實是醫用敷料,屬于醫療器械范疇。
記者調查:太亂了!
“妝字號”“械字號”產品同款包裝難分辨
在建鄴區華采天地的盒馬里面,記者看到貨架上面膜除了普通面膜外,有一款“可復美透明質酸鈉修護貼”,使用***為每周敷2-3次,每次20-30分鐘。每盒5片,價格為128元。記者注意到,該產品雖然沒有出現“面膜”二字,但也是妝字號產品,其生產許可證號為“陜妝20160024”。
名為修護貼實則還是化妝品
另外一款“敷爾佳透明質酸鈉修復膜”上面的適用范圍為“適用于各種類型肌膚,特別是敏感肌、痘痘肌膚和特殊美容護理后肌膚。同樣也無“面膜”二字,生產企業為哈爾濱三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但生產許可證號為“黑妝20180001”,即妝字號化妝品。在隔壁屈臣氏店里,記者看到敷爾佳又有一款“醫用透明質酸鈉修護貼”,為“械字號”產品。而這兩款產品的包裝一眼看上去幾乎一樣,消費者如果不留心看文字,很難看出不同。價格方面,修復膜的價格為118元/盒,修護貼的價格為128元/盒,每盒均為5貼。
兩種產品對比
市場監管局:要慎重!
不少企業打備案“擦邊球”
“械字號”產品真的比普通面膜好嗎?吳秀芳表示,與化妝品不同,醫療器械產品無需在成分配料表中注明全部成分,也無需依成分含量由高到低排序進行標注。這使得一些企業投機取巧,將醫用敷料這類產品按照醫療器械進行備案,又當作化妝品來宣傳推廣。這類產品市場繁榮的背后,是“打擦邊球”的虛假宣傳和企業鉆備案管理要求的空子。
“一方面,消費者如果購買的‘械字號’產品宣稱是化妝品、是面膜,那就存在宣傳上的違法行為;另一方面,“械字號”醫用敷料不像化妝品類的面膜能夠每天使用。消費者應該做到安全用妝、科學用械。”吳秀芳提出。
專家醫生:別常用!
敷料僅起輔助作用
“這一類的面膜,我們把它叫做‘敷料’,主要是用于兩種情況,一種是在做光電醫美治療以后,修復皮膚屏障使用;其次是對某些皮膚屏障受損的皮膚疾病起到輔助修復皮膚屏障的作用。”南京市第一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張曉榮告訴記者,“一般情況下,皮膚有問題的患者來就診,首選肯定是藥物治療,敷料主要還是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但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大多數敷料的主要成分是透明質酸和類膠原蛋白,對皮膚保濕、屏障修復還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醫用包裝的修復膜
那敷料可以經常使用嗎?“對于日常護膚來說,并不建議經常使用,每周最多一至兩次。”張曉榮建議,在平時可以多注意對面部皮膚的保養,比如做到適度清潔,避免過度、深度清潔;科學保濕,合理選擇合適自己的護膚品,必要的時候可以咨詢***醫生,根據皮膚情況進行選擇;認真防曬,選擇質量過硬,防曬指數合適的產品,注意物理防曬的安全性和重要性。
記者姜婧儀許倩倩
來源: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