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上貓科動物的種類是非常多,以下十種貓類卻是被禁止私人飼養(yǎng)的,所以也被稱之為世界十大禁養(yǎng)名貓,
1、藪貓
藪貓主要棲息于非洲大草原,最常見于蘆葦叢、沼澤地等潮濕環(huán)境中,偶爾出現(xiàn)在林緣地帶以及草葉茂盛的森林空地。體形像一頭小型的獵豹,體長85厘米,尾長40厘米。平均壽命在12-20年。與其他貓科動物相比,它體型修長,腿長而尾短,耳朵又高又圓,距離很近。斑點有許多變種。藪貓的食物基本上是嚙齒類動物,但它們有時也捕食野兔、蹄兔、鳥類、爬行類、昆蟲、魚和蛙。
2、帕拉斯貓
俗稱兔猻,世界上最兇猛的貓。棲息于沙漠、荒漠、草原或戈壁地區(qū),能適應寒冷、貧瘠的環(huán)境,自己不喜歡筑窩,大多數(shù)時間都會搶奪旱獺的洞穴,它擁有厚實而濃密的皮毛,能夠起到很好的保暖作用,叫聲非常粗獷,喜歡夜間外出活動,主要以野鼠、殺雞、野兔等動物為食,由于數(shù)量稀少,屬于國家保護動物。
3、亞洲金貓
又稱森林黃虎,棲息于熱帶和亞熱帶的濕潤常綠闊葉林和干燥落葉林。體長78-100公分,體重12-16公斤;聽覺頗佳,能夠掃描來自四面八方的細微聲音,堪稱活雷達;
4、獰貓
獰貓是一種中等大小的野貓,生活在非洲、印度和中東的干旱地區(qū)。它們的體長50-90公分,體重8-20公斤不等,雄性的體型要比雌性大一些,最明顯的特點是耳尖上的黑色長毛。最酷的一個特點是它們的垂直跳躍距離超過10英尺。
5、漁貓
強壯的捕魚能手,主要分布于亞洲偏東南部地區(qū),主要包括印度北部、尼泊爾、斯里蘭卡、緬甸、泰國、越南、馬來西亞等國。體長為66~85厘米,尾長為24~32厘米,體重約為5~10千克。漁貓是夜間的獵人,通常白天在貓咪的植被中休息,晚上了才會開始出來覓食。它們是非常強壯且有能力的游泳者,通常為了追逐一條魚就會游很長一段距離,而漁貓的活動范圍大致上有22平方公里。
6、銹斑豹貓【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銹斑豹貓是貓科動物家族中體型最小的物種之一,體長35-48公分,體重0.8-1.6千克,主要棲息在印度的熱帶干旱森林及草原,而在斯里蘭卡則棲息在雨林中。嗅覺非常靈敏,可以識別十億種生物,能上樹,會游泳,跳躍能力強,捕食成功率高達60%以上。
7、沙丘貓
主要分布非洲北部和亞洲西南部的沙漠中,體長大約50厘米,尾長30厘米,成年平均體重大約在2.7公斤左右。頭部很寬,耳大而尖。主要獵食的小型哺乳動物,耐旱生存力強,捕蛇成功率高到80%;。
8、黑足貓
黑足貓是非洲南部的特有物種,只生活在開闊的矮草棲息地、干旱稀樹草原、灌木叢和半荒漠。體長36-52公分,平均重1.6公斤。黑足貓的食物來源主要還是嚙齒類動物,這占了它食譜2/3的分量。一只黑足貓一年能消滅掉3000只鼠類。除了嚙齒類動物和鳥類,它們也吃昆蟲,鳥蛋,爬行動物等等,由于所處生存地帶干旱,這些食物也是它們補充水分的主要來源。
9、虎貓【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虎貓是一種中型貓科動物,主要棲息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熱帶雨林,成年虎貓的體長是70-95厘米,體重7-16千克,善攀緣及跳躍。喜獨居。視覺十分靈敏,具有夜視能力。其食物包括猴類、蛇、嚙齒類、魚、兩棲類和鳥,有時也捕食家養(yǎng)的小豬和禽類,是獨居動物,只在交配的時候聚集。
10、猞猁
猞猁作為一種貓科動物又被稱作山貓、大山貓。體長85~105公分,重量20~30公斤。大眼尖耳長胡須,四肢粗壯,尾巴很短,喜寒類的動物,它主要活動在亞寒地區(qū)。猞猁主要是捕捉老鼠,野兔等食物。猞猁在羅馬尼亞被稱為國獸,珍惜程度可見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