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見習記者曹伊湄記者鄭浩
導盲犬紡云。本文圖片均為澎湃新聞見習記者曹伊湄圖
8月30日,14歲的導盲犬“紡云”和“塔章”有了給它們安逸晚年的新主人。
大約十天前,一則“退役導盲犬苦等領養”的消息在網上引發關注:14歲高齡的塔章和紡云,作為2008年上崗的上海第一批導盲犬,如今已退役4年,因無人領養,一直生活在上海導盲犬訓練基地,由訓導員照顧。
“對于我們盲人來說,導盲犬就像是自己的孩子。”紡云的第二位使用者方志福(化名)說。他忘不了紡云陪他工作一下午的安靜,忘不了紡云幫他在地鐵找座位的聰明,也忘不了不得不讓紡云退役的無奈。
過去的四年,他時常去訓練基地看紡云。每一次,他只要喊一聲“紡云啊”,紡云就溫柔地撲向他。對于一生都在學習克制和冷靜的導盲犬,這已經是極強烈的情感表達。即使看不見,方志福也知道,“我來看它,它開心得不得了”。
導盲犬為了服務人類,犧牲了許許多多。方志福和訓導員都希望,“紡云”和“塔章”能回歸普通寵物狗的生活,將穿上導盲鞍那一刻起失去的種種體驗,在晚年重新找回。
01:23
2020年8月30日,上海兩只退役4年的導盲犬“塔章”與“紡云”正式被愛心人士領養。澎湃新聞記者張呈君曹伊湄編輯鄒橋(01:23)
服務十年,兩只導盲犬步入老年
塔章和紡云生于2006年,也是在這一年,上海開始訓練導盲犬。
最初,訓練工作一直在南京警犬研究所進行。2018年,云南而行工作犬訓練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成立,接手導盲犬項目,成為上海導盲犬訓練基地。2020年8月,基地搬遷至上海臨港的外灶村,在城市邊緣一片不起眼的玉米地里扎下根。
14年,導盲犬事業不斷向前推進,而對于一只拉布拉多犬來說,一生已走到盡頭。
如果以人類的年齡計算,塔章和紡云已有90歲的高齡,因為體力不支,大部分時間只能趴在籠中休息,由訓導員帶出去排便時,沒走多遠就開始踉踉蹌蹌。塔章因為衰老,眼角不停滲出分泌物,像是噙著淚。夏天的傍晚蚊蠅兇猛,紡云想去撲,試探著伸出爪子,最終還是因為行動遲緩收了回來,任由蚊子囂張地停在它的鼻子上。
塔章(左)和紡云(右)
它們不是沒有過意氣風發的光輝歲月,在日本電影《導盲犬小Q》賺足了人們眼淚的年代,它們讓熒幕上的暖心故事,變成中國視障人士觸手可及的希望。據云南而行工作犬訓練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辦公室主任朱君介紹,導盲犬的作用是盲杖不可比的。盲杖無法探到例如晾衣繩在內的高空障礙物,也無法探到斜拉電線,而導盲犬卻能根據復雜路況做出自己的判斷。如果沒有導盲犬,很多視障人士的活動范圍可能只有兩三公里。導盲犬讓視障者的世界變得廣闊得多。
“對于我們盲人來說,導盲犬就像是自己的孩子,為我們的出行和生活帶來了很多改變。”紡云的第二位使用者方志福(化名)說。2011年,方志福向殘聯申領導盲犬后,與紡云匹配成功。那段日子里,紡云寸步不離方志福。“在我工作的推拿***室里,它不吵也不鬧,就那樣安靜地陪我一整天,等我下班。”方志福說。
“紡云是最聰明的導盲犬。我們一起乘地鐵,我說‘紡云,走,跟老爸去找座位’。它認得出(愛心)專座,地鐵門一開,它就帶我到專座,用爪子輕輕碰一下座位上乘客的腳,人家就懂了,趕快起身給我讓座。”談起紡云有多聰明,他難掩自豪。
2016年,紡云10歲。盡管不愿接受,方志福不得不承認,紡云比自己先一步老去了。他家住在六樓,沒有電梯。他能明顯感覺到,紡云上樓梯越來越困難。萬般不舍下,他向訓導員說明了情況。
“假如我家有電梯,或者住在一樓,我是不可能把紡云送回去的。可是看它上樓那么辛苦,我心疼啊。”方志福說。
這一年,紡云退役,回到訓練基地。方志福心中思念,時常過去探望。每一次,在黑暗的世界中,他只要喊一聲“紡云啊”,紡云就伸出兩只前爪搭了上來,溫柔地撲向他。對于一生都在學習克制和冷靜的導盲犬,這已經是極強烈的情感表達。即使看不見,方志福也知道,“我來看它,它開心得不得了”。
老主人的時時探望并不能解決紡云面臨的難題,基地的環境不適合紡云養老。
簽下協議,兩名領養人許諾善待
朱君介紹,按照國際慣例,導盲犬退役后,一般應回到一歲前的寄養家庭,或是作為寵物犬留在原使用者身邊,也可以尋求社會愛心人士領養。而塔章和紡云的童年是在訓練基地度過的,沒有寄養家庭,曾經的使用者又都無力照顧老年犬,因此只能回到基地。
但是,基地的環境不適合導盲犬養老。朱君說,一是訓導員不能時刻陪伴它們,只能在訓練間隙去關注它們;二是它們雖然退役了,但遇到訓導員,還是會下意識地進入工作狀態。“我們還是希望,塔章和紡云能在溫暖的家庭環境中,度過一個普通寵物犬的幸福晚年。”他說。
8月初,有朋友提醒朱君,可以試著借助媒體的力量,將退役導盲犬求領養的消息擴散出去。朱君沒想到,這件事一下子在網上火了,“那三天,***都是被打爆的狀態,最遠的來自烏魯木齊。”
在微博和朋友圈里,許多人以“英雄”稱呼這兩只導盲犬。而在方志福眼里,“英雄”紡云也是需要被保護的孩子。
方志福記得,他和紡云走在路上,經常遇到寵物狗沖過來,對著紡云吠叫,見它不惱,便變本加厲地挑釁,“它也不叫,也不跑,就只是緊緊地往我身邊靠。我看不下去,就把人家的狗趕走。”
這其實是導盲犬訓練中最常見的場景之一,為了讓導盲犬時刻保持冷靜,不因驚嚇或情緒不穩影響工作,甚至傷害使用者,導盲犬在基地經常要接受“驚嚇訓練”。訓導員會故意突然制造一些可怖的聲響,訓練導盲犬在聽到這些聲音時的鎮定性。因此,畢業上崗的導盲犬,無論遇到卡車的噪音還是雷暴,都能冷靜地繼續工作。
導盲犬為了合格地服務人類,所做的犧牲遠不止于對天性的克制。據朱君介紹,導盲犬一歲前會被寄養在志愿者家庭,在度過正常童年的情況下,學習一些基本的服從行為。一歲后,它們被送到訓練基地,進行為期4-6個月的***訓練,絕育和只吃狗糧都是基本要求。成為工作犬后,它們不能像其它寵物一樣,向陌生人撒嬌、尋求撫摸和寵愛,而是只服務于主人的需要,忽略一切外界干擾和自己的感受。
因此,在它們退役之后,方志福和訓導員都希望,它們能回歸普通寵物狗的生活,將穿上導盲鞍那一刻起失去的種種體驗,在晚年重新找回。
領養者簽署《上海市退役導盲犬領養協議》
8月30日,塔章和紡云等來了領養者。紡云的領養主人廖先生開了家公司,有很大的空間給紡云安家,公司的員工也都愛狗,可以讓紡云時時刻刻有人陪伴。塔章的領養主人張先生有自己的工作室,因為從小喜歡動物,和女朋友救助、領養了幾只流浪貓狗,對寵物,會給它們買粉色生日蛋糕的那種寵溺。
“寵物被我們從小帶到大,更多的是它們在陪伴我們,我們對它們的愛其實有點像理所應當的。而這些工作犬為人類付出一生,如果最后沒有人給它們完美的最后一程,我覺得對它們不公平,它們也應該得到這份愛。”張先生說。
紡云和領養主人
兩位領養者簽下了《上海市退役導盲犬領養協議》,正式成為了塔章和紡云的主人。張先生給塔章戴上定制的狗牌,上面精致地刻著塔章的頭像和名字;廖先生給紡云穿上漫威圖案的胸背帶。兩只導盲犬終于可以像普通的寵物狗一樣,有神氣漂亮的飾品,在安逸和陪伴中度過晚年。
上海目前有36條處于服役期的導盲犬,正在為人類服務。“每一只導盲犬為了服務它們的使用者都付出了很多,無論是處于工作狀態,還是退役后,它們都應該被善待。”朱君說。
責任編輯:王維佳
校對:徐亦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