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慶祝中國***成立100周年之際,由退休村黨支部書記、殘疾人劉文龍歷時兩年時間搜集整理資料、精心編纂的《安谷鄉村人物志》正式出版。全書分為圖集、奉獻篇、民風純樸古安谷、愛國奉獻的安谷人、***總書記視察安谷“大爛壩”、古鎮安谷藏國寶六個篇章,詳細介紹了樂山高新區安谷鎮人文歷史、古跡遺存、地方民俗、歷史典故、鄉村基層干部艱辛歷程及安谷歷史上發生的重大事件,是安谷鎮的一部小百科全書,是一本可資借鑒的寶貴文史資料。
安谷鎮是一個具有千年歷史的古老鄉鎮,方圓56平方公里,鎮名“安國”,明朝分土貢賦,因“國”字犯諱而更名“安穀”,后為安谷。鎮上建有祠堂、廟宇、宮觀120多座,有漢代的墓,隋唐的佛,宋代的樹,明朝的人文,明代的水,清代的養生池,儒、釋、道齊全。抗戰時期,故宮文物南遷樂山,存放安谷一座寺廟六家宗祠,受到國民***頒贈“功侔魯壁”九尺金匾嘉獎。該鎮建有全國唯一一座以紀念抗日戰爭時期故宮文物南遷樂山存放安谷這一重大歷史史實而修建的“戰時故宮紀念館”,新中國建立后***總書記、國務院副總理田紀云、四川省委書記楊汝岱都曾視察安谷。該鎮是全國唯一一個由“兩岸故宮重走文物南遷路”名人、專家、學者考察團一行蒞臨南遷遺址實地考察現場留墨寶、贈名“戰時故宮,寶地安谷”的鄉鎮;是全國唯一一個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鄭欣淼、單齊翔、王旭東,常務副院長王亞明,副院長李文儒、趙國英(女)七位院長、副院長,南京博物院黨委書記稽亞林、副院長王奇志,臺北故宮教育展資處處長朱惠良(女),臺灣著名書畫家傅申,中央電視臺、北京青年報、香港鳳凰衛視、日本朝日新聞等眾多名人、專家、學者蒞臨南遷遺址考察、調研、現場題字留墨寶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