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鳥(金絲雀)飼養管理與繁殖技術
芙蓉鳥又名金絲雀、金絲鳥、白玉、白燕、玉鳥,屬雀形目,雀科,絲雀屬。芙蓉鳥的原產地是在大西洋沿岸的加納利群島、馬提拉群島以及亞述群島上。
由于鳴叫聲好聽,引起了捕獵者的興趣,大量捕捉并加以馴養。現代飼養種與野生種已完全不同。
我國引進芙蓉鳥約在19世紀40年代,在山東、河北、江蘇等省,經當地飼養者培育,形成獨特的品系。現在世界各國都有飼養。
芙蓉鳥原種體長12-14厘米,體型較麻雀瘦削。身體的羽毛黃綠加上暗色的縱紋。鳴叫聲短促而簡單。
芙蓉鳥鳴唱,羽色,表演技藝三者俱佳。雄鳥的鳴唱婉轉悅耳富于變化,還會學其它鳥的鳴唱,好的品種可以將其它鳥的鳴唱連在一起叫出來,多達10多囀(學一種鳥的叫聲稱為一套,也叫一囀)。
【形態特征】
金絲雀又名英蓉鳥、白玉、白燕、玉鳥,個別地方稱"燕子"。屬雀形目,雀科。原產于大西洋的加那利、馬狄拿、南部非洲。
由于金絲雀的外觀美麗,叫聲悅耳,所以世界各地都有飼養。金絲雀能模仿其他鳥的叫聲,如與畫眉放在一起就能學畫眉的叫聲。
【生活習性】
金絲雀主要吃植物的種子,繁殖季節也吃昆蟲。鳥窩呈杯狀,每窩產蛋4~5枚。
【飼養管理】
飼養金絲雀的籠子應該寬大,易于活動。平時雌雄分養,每籠只養1只。8、9月間開始合籠飼養,讓它們筑巢繁殖。此時可換成46X30X35厘米的繁殖籠。用草或竹絲綜織成外形像碗、直徑11厘米、深5厘米的人工巢,掛在籠子上方。籠里設置食罐、水罐和棲杠。
食罐、水罐的口要大,棲杠最好是扁圓形的。籠底鋪上細砂。金絲雀日常的飼料是谷子、稗子。玉米面窩窩頭、菜籽、蘋果、青菜等。可用幾種料混合喂給,如谷子2份、稗子7份、菜籽1份。當稗子來源困難時,可用谷子或小米代替。蘋果須切成片,青菜須切碎飼喂比較好。冬季或換羽時期,飼料的配比為谷子2份、稗子6份、菜籽(蘇子)2份。
親鳥配對前,開始喂給雞蛋小米,合籠后繼續供給***飼料和骨粉;一開始孵蛋停用以上飼料,另增加20%的菜籽及白蘇子。雛鳥出殼后,供給蛋黃面(熟蛋黃1個、小米或玉米面120克攪拌而成)、青菜、蠣殼粉。
金絲雀的管理食罐和水罐要天天刷洗,天天換水,棲杠每3天洗1次每周清除籠底糞便2~3次。每周最少水浴1次,浴后等羽毛干了才可將鳥籠掛到室外。在棲杠上站立不穩時,有指甲過長的可能,檢查后要用剪刀進行修剪,注意不要修剪過深,以免出血。
金絲雀如果長時間受到陽光照射,會使羽毛退色。所以每天在柔和的陽光下曬1小時。夏季的夜間,最好用籠套罩住鳥籠,防止蚊蟲叮咬。
每年7~8月份是金絲雀脫換羽毛的時期,同時也是易感染疾病的時期。因此,除在飼料中增加10%的菜籽和墨魚骨粉外,還要避免風吹。冬季要注意避免溫差過大,做好防寒保溫。
【繁殖技術】
在配對以前,雄鳥和雌鳥要分籠飼養,將兩籠緊靠。等到它們隔籠用嘴互相交吻的時候,再把它們合籠。當雌雄和睦相處時,把人工巢掛在繁殖籠的上方。當雌鳥開始叼毛進巢時,表示就要產卵了;這時應把清潔的棉花掛在籠柱上,鳥兒會自己銜去把巢筑好。
建好巢后3~4天,雌鳥就會產蛋,每窩產2~6枚。金絲雀由雌鳥孵蛋,從產下第一枚卵時開始孵化,以后每天陸續產下1枚蛋,所以雛鳥出殼的時間不一致。
為了克服這個不足,有的人在雌鳥產第一枚蛋后,用石膏制成的假蛋換出真蛋,等產下4個蛋時,取出假蛋,把前3個同時放回巢內,讓鳥孵化,使4只雛鳥在同一天出殼。孵化第六天,要在燈光下驗蛋,取出末受精蛋。10天以后再復驗1次。
雛鳥出殼以后,自己不會覓食,要靠親鳥喂養。主要飼料是雞蛋黃和蔬菜,如果小鳥24小時仍得不到親鳥的哺育,就只能人工喂養。具體***是:用蛋黃和蔬菜汁調成糊狀,用牙簽挑喂,1小時喂一次。直到親鳥愿意喂養,否則就要一直人工喂養。
在雛鳥出殼21后,親鳥可能又會產卵,這時親鳥會驅趕雛鳥,為避免受傷應將另外一鳥籠與原籠對接,或多掛一個鳥巢。雛鳥羽毛豐滿大約需要25天,蛋黃面仍然是主要飼料。1個月后,雛鳥可單獨飼養,移至其他籠飼養了。這時的飼料仍以蛋黃面為主,到雛鳥滿兩月齡后,才可逐漸改用日常飼料。
雛鳥經過6個月的飼養后開始鳴叫,9~10個月達到性成熟,就會引吭高鳴和繁殖。小金絲雀必須有善鳴的老鳥帶領才能學會好聽的叫聲。也可用其他品種的鳴鳥帶領。
芙蓉鳥品種介紹與區分經長期的人工培育,已出現了很多的新品種。
從品種分類的***上來說,大致有以下幾種:
1.從羽毛的顏色上來分有:
黃色、白色、綠色、桂皮、銀灰、鐵灰、對花、桔黃、桔紅、辣椒紅、古銅色和雜花等羽色。黃色芙蓉鳥的數量較多,其他顏色的已逐漸增多。
2.從鳴囀上來分有:
蘿娜種,是德國人培育出來的,體型較細長,羽色較多,還有卷毛和菊花頂。鳴囀時發出叮鈴的鈴響聲,歌聲甜潤,鳴唱時以不張口為上品。
山東種,外形似紡錘形,羽色主要為白色或淡黃色。體質較好。鳴唱時口張開很小,聲音主要依靠喉部的鼓動發出,可以連續鳴叫8-10囀。
揚州種,體型比山東種略小,外形呈流線形,羽色除白色黃色兩種顏色外還有菊花頂和對花。鳴唱不如山東種響亮,好品種可以連續鳴唱9-14囀。能歌善舞,反應靈敏,鳴唱時兩翅張開,形似蝴蝶。
3.從羽毛形式上分:
有平毛和卷毛兩種。卷毛又分為硬毛和軟毛兩種,以腿長毛長,翻卷蓬松為上品。新品種有紅色卷毛,極其罕見,價格昂貴。
4.從站立形態上分:
直立型:以腿直,體形挺拔為顯著特點,此品種是近年剛繁育成功的鳥種,因其體態特殊,數量較少,所以深受廣大養鳥愛好者的偏愛。
鷹型:它體形嬌小,以頭小脖長為顯著特點。站立時頭頸向前伸直探出,其形極象鷹隼,因此而得名。尾羽翹向前,側觀好似一輪新月,因此也被稱為彎月型。
普通型:體型比上述兩種都小,羽毛形式以平毛為主,站立時形如麻雀。
5.從眼睛顏色來分:
有黑眼和紅眼兩種。近年來已培育出的紅眼白卷毛數量極少,被視為珍品。
芙蓉鳥的飼料選擇一.飼料種類
芙蓉鳥和其他動物一樣,在生命過程中需要不斷攝取食物,消化、分解、吸收后供生長、發育、繁殖。食物通過消化、分解,最終都成為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五種營養物質。五種營養物質都是鳥類的必須營養,缺一不可。
鳥在自然界擇食有廣泛的選擇余地,在人工飼養情況下,必須提供五種營養素全面的飼料,通常稱為全價飼料。這里對五種營養物質對鳥的作用不展開討論,只是介紹一些常用的飼料種類。
1.種子類飼料
(1)玉米:又稱苞米、玉蜀米、珍珠米。有黃、白、紅等品種,黃玉米含維生素A較多。
(2)粟子:又稱谷子、小米、小黃米。有粳、糯之分。
(3)稗子:又稱稗谷,為稻田中雜草的種子。
(4)菜籽:種類很多,主要使用甘藍型油菜籽和蕓薹型油菜籽,含脂肪量高。
(5)蘇子:有紫蘇子和白蘇子兩種,白蘇子使用較多,含脂肪量高。
(6)花生:又稱長生果、花生米。也有多種品種,選用小花生,含脂肪量高。
2.粉類飼料:常用的是玉米粉。亦可用豆粉、米粉、小米粉,面包屑、餅干屑、蛋糕屑。動物性粉料有:魚粉、血粉、蠶蛹粉。
3.動物類飼料:
主要是雞蛋。飼喂***有兩種:一是將雞蛋煮熟飼喂。二是將生蛋黃加入其他硬料制成蛋米飼喂。
4.青綠類飼料:
(1)青菜:
包括各種蔬菜如青菜、白菜、卷心菜等。選用新鮮菜葉,用清水浸泡漂洗干凈,特別注意菜葉上殘存的農藥,所以浸泡的時間可以長一些,再用0.1%的高錳酸鉀消毒殺滅菜葉上附著的寄生蟲卵。芙蓉鳥須喂青菜很多,每天保持吃完就添。
(2)瓜果:
常用的有西瓜、黃瓜、蘋果、梨、香蕉等。
5.礦物類飼料:
常用的有貝殼粉、墨魚骨、蛋殼、熟石灰、石膏、骨粉、鈣粉、沙粒、鹽等。
6.維生素類飼料:
常用的有麥芽、VAD丸、VE丸、V復合B片、VC片,各種微量元素,可研成粉末加在飼料中。一般要用三種以上食料搭配飼喂,就不會造成維生素缺乏。
7.飲用水:
在飼養芙蓉鳥時,除每天應給予足夠的日糧,還應供給潔凈的飲用水。鳥類的體溫很高,在呼吸過程中蒸發失去大量水分,如沒有足夠的飲水供應,往往引起代謝紊亂,干渴而致死。飲水每天必須更換,否則,鳥嘴帶進的食物糞便引起飲用水變質,導致腸胃疾病。
二.飼料配制
1.芙蓉粒料:
粟子50%、菜籽15%、稗子30%、白蘇子5%。冬季和春季白蘇子增加10%,稗子減少10%。
2.芙蓉粉:
玉米粉30克,熟雞蛋黃一個,搓碎攪勻即可。也可用玉米粉40%、魚粉40%、黃豆粉20%加水攪和成團,手搓即散。
3.雛鳥粉:
菜泥50%、熟雞蛋黃30%、玉米粉10%、黃豆粉10%。加水調成糊狀,同時加入適量鈣等礦物質和維生素。對各種不同生長期的雛鳥,根據其生長發育需要,可增加魚粉、奶粉等。
4.蛋小米:
蛋小米是芙蓉鳥繁殖期和倒毛期常喂的飼料,******主要有以下三種:
(1).蒸蛋米:小米500克,用生雞蛋黃3-4個攪和。再用旺火蒸熟,取出趁熱搓散蔭干即成。
(2).炒蛋米:用量同上。用文火將小米炒至微黃,停火。待至微溫,加入攪好的生蛋黃,趁熱攪勻搓散蔭干即成。
(3).微波爐制蛋米:用量同上。將蛋黃和小米攪拌勻均,裝入容器用高溫加熱4分鐘左右取出,搓散蔭干即成。
以上第一種***制成蛋小米保存時間不長,應在一周內用完,另兩種***制成蛋小米保存期可長達一月。產卵前飼喂蛋米可加4-5個蛋黃,飼喂幼鳥時只可加2-3個蛋黃。加生蛋黃時還可添加適量鈣粉,蛋殼粉,墨魚骨粉及微量元素。另:蛋小米可作為***飼料。
芙蓉鳥的鳥籠選擇飼養和繁殖芙蓉鳥,必須準備適當的飼養器具,現將常用的器具介紹如下:
鳥籠根據用途不同,可分為觀賞籠、繁殖籠、運輸籠、鳥櫥等。大量養殖時可用鳥舍飼養,這里對鳥舍不作介紹。
(1)觀賞籠:
有圓形、六角形、方形。大都是竹子制成,周圍用竹絲穿成,竹絲間隔一厘米,里面裝棲杠一、兩根;食罐水罐各一個。籠高約33厘米,直經20厘米。頂部裝有掛鉤,掛鉤可用銅、不銹鋼***。籠底封閉,可拆下打掃衛生。一般只養一只雄鳥。
(2)繁殖籠:
長方型。竹制。長36厘米,寬27厘米,高30厘米。設有2-3個門。上層一端裝巢架,可放置鳥窩,供芙蓉鳥產卵、孵化、育雛。籠內其他設施同觀賞籠。可以飼養芙蓉鳥一對.
(3)鳥櫥:
這是一種養殖戶專用繁殖器具。優點是養殖數量多,結構緊湊,占空間小,不需搬動,飼喂和清掃方便等。用木材和三合板制成。鳥櫥總高180厘米,腿高10厘米,寬96厘米,厚度為30厘米。中間用木板豎向隔成同樣兩邊,每邊再用木板橫向隔成五層,共十格。加蓋背板,正面空著。每一格裝五厘米高抽屜一個,抽屜的寬、深與每格里面寬、深相同。抽屜上裝竹絲制成的擋片一個,與正面外口平齊,竹絲間隔一厘米,擋片上留一個可以上下開關的小門。擋片與抽屜之間要留有縫隙,便于抽屜拉出清掃。每格里邊上面裝巢架、鳥窩各一個,再裝棲杠兩根,食罐、水罐各一個。
為了美觀,還可以把里面漆上白漆,外面漆上清漆。這時,一個美觀實用的鳥櫥就做成了。一個鳥櫥可以飼養十對芙蓉鳥,多做幾個鳥櫥,再配上幾十對種鳥,您也可以成為養殖大戶了。一年的收益可觀喲.
(4)運輸籠:
也有稱扁籠、草扁、拍子。用于轉運芙蓉鳥,竹制。有大小之分。小籠:有正方形,長方型。只能裝幾只鳥。大籠:都是長方形,可以裝幾十只鳥。運輸籠的特點是很矮,約8-12厘米,芙蓉鳥可在里面走動,但無法飛起來,這樣可有效地避免芙蓉鳥在運輸途中受驚嚇而撞籠,減少傷亡.
2.食罐
食罐也稱食缸、食杯,大都用圓型,只是大小、深淺不同。用來盛食料的器具。按質地可以分為瓷罐、塑料灌。
一般觀賞籠用精制的瓷罐,繁殖籠用塑料罐。大型鳥籠或鳥舍用大盆、大盤、食槽等較大的器具。從作用來分,有如下類型:
(1)粒料罐:
罐的口和底比腹部略小,適用于盛放粟、小米、稗子、菜籽、蘇子等粒狀飼料。
(2)蛋米罐:
用來裝蛋小米。因蛋小米營養好且成本高,為減少精飼料的浪費,蛋米罐應選用口小腹部較大的容器,盡量防止芙蓉鳥將蛋小米撥到罐外,常用的有腰鼓形和縮口型的食罐。
(3)粉料罐:
是飼喂干粉狀飼料的食罐。罐壁垂直且淺,便于芙蓉鳥啄食和清洗.
(4)濕料灌:
濕料,是指將多種粉狀飼料混合后,加水調和而成的飼料。用與飼喂雛鳥、幼鳥或換羽期的芙蓉鳥。濕料罐相似于粉料罐,但更淺一些.
(5)菜罐:
菜罐是芙蓉鳥采食青菜的用具。為防止青菜干枯,菜罐內裝滿水。菜罐的口與底一樣大,比粉料罐要深的多,用于盛裝青綠菜類。但也有不少飼養者將青菜插入籠絲之間或直接投入籠中任鳥自由取食。
3.飲水器
飲水器是芙蓉鳥不可或缺的飲水工具,用于盛飲用水。有人喜歡用粒料罐作為飲水工具,缺點是粒料罐口大飲水易被食料或糞便污染。
塑料飲水器口小,是根據大氣壓力的原理制成,鳥兒將飲水器口上的水喝去一點,飲水器內外的大氣壓力發生變化,飲水器內的水就流出一點,這樣,飲水器內的水不易被污染。
同時,因塑料飲水器是透明的,且又裝在籠外,便于觀察飲水器內的水量和水質情況,被大家普遍采用。有多種形狀和規格。
4.水浴器
水浴器是放在籠內讓芙蓉鳥自由洗浴的工具。可根據情況選用,但不管用何種形狀和質地的水浴器,加水量以末及芙蓉鳥小腿彎處為宜。冬季用溫水。
5.鳥巢
鳥巢也有稱巢皿、鳥窩。用于芙蓉鳥產卵、孵化、育雛。可用稻草、舊布條搓成直徑1厘米的長條,圈起來再用針線連接成直徑10厘米,深5厘米的碗形。內墊少而薄的麻絲或棉花,放置于籠內巢架上。(巢架可用木板挖孔或粗鉛絲圈成直徑7—8厘米的圓圈,固定在籠內上方)。
6.其它
根據養殖者的愛好和習慣不同,飼養的用品和工具也不盡相同,主要有以下幾種:
(1)食撮:
是用于往食罐中添加粒料或粉料的工具,可用鐵皮、銅皮、鋁皮、不銹鋼皮等自制,形狀為一端寛一端窄的槽形、簸箕形或錐形。
(2)鏟子和刷子:
是用來清掃鳥籠、鳥廚、食罐、水罐的工具,宜小巧便于使用。
(3)簸箕:
薄鐵皮或鋁皮做一個小簸箕用于簸粒料。每天換食時倒出的剩余食料,棄之可惜,用小簸箕簸去剩料中的皮殼和糞便,經淘洗、曬干后可繼續使用。
(4)卵勺:
塑料制成的長柄小勺,用于取卵。用手取卵容易把卵捏碎,造成損失。
(5)棲杠:
供鳥棲息的杠子。可用竹子、樹枝、樹根***。觀賞籠常選用多處彎曲、蒼老遒勁的樹根、樹枝***,增加鳥籠的觀賞性。繁殖籠用竹子做成直杠即可。
(6)研缽和棒:
有石質、木質、鐵質、銅質。用于將藥片、蛋殼、墨魚骨等研成粉末。
(7)腳環:
用鋁或塑料制成的小環,套在鳥的小腿上。用于識別譜系、年齡、雌雄、健康狀況等。
(8)溫濕度計:
用于控制和掌握芙蓉鳥飼養環境的濕度和溫度。
芙蓉鳥的飼養環境芙蓉鳥對環境的要求較高,要想保持鳥的身體健康和正常的生殖繁育,應滿足一些基本要求。1.保持干燥通風。
因芙蓉鳥活動時會產生羽屑,所以鳥籠不要掛在臥室內。
2.做好防寒防暑工作。
對芙蓉鳥最合適的溫度是20℃—24℃,溫度太高太低都將對芙蓉鳥帶來不利的影響。炎熱的夏季要防暑降溫,以防中暑。不讓陽光直接照射,其它季節適當照射陽光。冬季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冷風直吹,但不要將鳥籠置于暖氣上方或煤爐旁。
3.注意鍛煉鳥的膽量。
對芙蓉鳥不要嬌慣,讓它常接觸生人和噪音,否則一旦有生人或噪音出現會造成鳥兒受驚。繁殖期會造成棄巢、棄卵和不育雛的現象。
4.防止蚊子、蒼蠅。
蚊子叮咬鳥爪,引起發炎,致使鳥爪脫落。蒼蠅叮食飼料,引起飼料腐敗。預防***是:鳥房加裝紗門紗窗。
5.防止貓、狗、老鼠、黃鼠狼、蛇等動物進入飼養場所傷害芙蓉鳥。不要將鳥籠置于戶外無人照管,以防止灰喜鵲、鷹、隼等捕食芙蓉鳥。
6.繁殖期不要換籠或改變繁殖籠的擺放方向和位置。雛鳥出殼10天內不要打掃鳥籠。
7.時常保持鳥籠及食具的清潔和衛生,防止羽蚤、螨蟲的滋生。
芙蓉鳥的人工飼養1.日常飼養:
是指幼鳥能自己吃硬粒料以后的飼養。此時鳥兒體羽已經長齊,能夠飛翔,雖然身體還沒有成鳥的身體那么強壯,但已經可以單獨飼養或群養。
按上面“飼料”一節中“粒料”配方配好飼料,視所養芙蓉鳥的數量添加足夠的飼料,以每天都能有少量剩余為準。每天早晨將前一天的飼料倒凈,再添加新飼料。
飲用水必須每天更換,在加新水前要將飲水器洗刷干凈。
芙蓉鳥喜食青菜和水果,每天保持不斷青菜或水果。晚上將吃剩下的青菜或水果取出。
每天飼喂的飼料品種最少在三種以上,品種越多越好。以保證鳥兒能攝取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及微量元素。
2.繁殖期的飼養:
是指芙蓉鳥求偶(配對)、交配、營巢、產卵、孵化、育雛的整個過程。每繁殖一窩鳥約50天,整個繁殖期長達半年。這是芙蓉鳥最辛苦的季節,也是飼養者最繁忙的時期。
飼養者的主要工作是對芙蓉鳥進行配對、調整飼料、增加營養、提供繁殖籠、鳥巢、巢架、巢草。還要注意孵化的情況,對不孵卵的芙蓉鳥要找義鳥(俗稱保姆鳥)代孵代喂雛鳥等(詳情請見繁殖須知一節)。
3.換羽期的飼養:
芙蓉鳥每年都要換羽(也有稱倒毛)一次,時間是7—9月,約45—60天新羽長齊。換羽期鳥體較弱,容易生病,需精心飼養,如管理不當,極易死亡。應減少或停止水浴。
飼養場所要求安靜和空氣流通,禁忌強風和穿堂風。在發現鳥兒開始掉毛時,要喂高蛋白、富含脂肪、多維生素的飼料,以促進新羽的生長。對于羽色為紅色的鳥,還要添加紅色素飼料,直至新羽長齊。
繼續留意更多關于鳥類的文章和視頻可以點擊下面了解更多關注收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