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又大又圓的餅,眼熟嗎?
如今“畫餅文學”風靡網絡,
成為戀愛、工作、社交的花樣技能。
那么,“畫餅”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說起“畫餅”,你可能想到一個成語“畫餅充饑”(drawcakestoallayhunger;feedonillusions)。比喻徒有虛名的東西于事無補;也比喻用空想來自我安慰。
在《三國志·魏志·盧毓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三國時代,魏國皇帝曹睿想選拔一個有才能的人來自己手下做官。曹睿對他的大臣說:“選舉莫取有名,名如畫地作餅,不可啖也。”(選擇人才,不能光找有虛名的人。虛名好像是畫的一塊餅,只能看,不能解決肚子饑餓的問題啊!)
“畫餅”可不是中國獨有,在英語中就有一個短語pieinthesky,其意思并不是“天上掉餡餅”,而是表達“根本不可能實現的計劃(或愿望、想法);空中樓閣”。
這個表達來自于1911年工會組織者和作曲家JoeHil譜寫的曲子《傳教士與奴隸》(ThePreacherandtheSlave),講述了傳教士給了打工者很多不切實際的幻想,但打工者卻連肚子都填不飽的故事:
這幾句話其實是JoeHil從美國救世軍的軍歌中引用來的,意在諷刺揭露這個宗教組織的欺騙性。
不過一百多年過去了,這個故事似乎沒有結束,而是一輪又一輪上演……
除了pieinthesky,你還可以用這些詞形容各種各樣的“大餅”:
lipservice
“口惠”,空頭的應酬話
ifsomebodypayslipservicetosomething,theysaythattheyapproveofitorsupportit,withoutprovingtheirsupportbywhattheyactuallydohotair
“空話”,虛幻的承諾
ifsomethingthatsomeonesaysishotair,itisnotsincereandwillhavenopracticalusesdudcheque
“空頭支票”,無法兌現的保證
adudchequehasnovaluebecausethepersonwhohaswrittenitdoesnotenoughmoneyinhisaccounttopayforitbealltalk
“只說不做”,只知道用嘴說卻從不付諸行動
todescribesomeonewhotalksaboutdoingsomethingbutneverdoesit要問用英語如何畫餅,虛擬語氣絕對是首選。
虛擬語氣是說話者用來表示假設,或難以實現的情況,而非客觀存在的事實,所陳述的是一個條件,不一定是事實,甚至完全與事實相反。
最后,我們請出“畫餅達人”張無忌給大家打個樣,他都對喜歡他的女孩子畫過哪些“大餅”呢?
對殷離:
對小昭:
對周芷若:
對趙敏:
學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