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涼風起,吹來桂花的芳香陣陣。
蔣勛曾說:“嗅覺像是一種注定的遺憾,它在現實里,都要消失,卻永遠存留在記憶里。”
桂花的香,就是這樣一種刻在靈魂深處的嗅覺記憶。
如果天氣沒有太大變化,一般從九月中旬開始,我們就可以感受到桂花的香氣了。輕輕淺淺的,你根本還沒找到花在哪兒,一縷不容忽視的香便落在鼻尖。
初秋的一場雨水也無法讓桂花偃旗息鼓,適度的溫差反而讓它開得愈發熱烈。一嘟嚕一嘟嚕的,從油綠的葉間冒出來,香氣也愈發濃厚起來。
在你還沒有注意到花之前,香氣已經浸透了你的鼻尖、眼角。再用力一嗅,一大股子香氣入脾入肺,那舒爽的滋味立馬從鼻尖鉆到了頭頂和腳尖,從眼前的風輕云淡鉆到了你悠遠的回憶和恬淡的夢境里。
這是屬于秋天獨有的感覺。但凡你曾與桂花有過一次邂逅,這香味就已經烙印在了你的靈魂深處。
難怪有人說,太陽的味道在被子里,雨水的味道在泥土里,月亮的味道在酒杯里,而秋天的味道在桂花里。
桂花的香是一絕,色也絲毫不遜。
桂花的花朵雖小但勝在繁而密,遠望成叢成片,近看簇簇齊發,飽含一種勃勃向上的生機。四個小花瓣自帶肉質的厚重感,仿佛在秋風之中增添了一分暖意。
花色的特點從名字上可見一斑:銀桂皎潔如玉、清姿雅質;金桂金光燦燦、嬌艷絢麗;丹桂嫣紅似火、燦若丹霞。
銀桂
金桂
丹桂
經過長期栽植、自然雜交和人工選育,市面上出現了許多栽培品種的桂花。在現代分類中,大體分為五大品種群:四季桂、金桂、銀桂、丹桂、彩葉桂。
其中,四季桂花期長,通常能持續大半年,以‘月桂’‘日香桂’‘天香臺閣’為代表。彩葉桂是桂花的一個變種,有著顏色豐富的葉色。除了四季桂,其他四類均為秋桂,在9月下旬到10月下旬間開花。
花色是區分銀桂、金桂、丹桂的一個重要標準,那么如何準確區分呢?
桂花顏***分的標準是皇家園藝學會比色卡(TheRovalHorticulturalSociety'sColorChart),這是一套專為鑒定花卉植物顏色而設計的標準比色卡。根據桂花花色的變化范圍,將之與比色卡對照,可以初步劃分為三個色域、若干色值,即可對應區分出三個品種群。
在每個品種群內的顏色并不是唯一的,比如說金桂,該品種群顏色跨度最大,包含了從中黃色到淺橙黃色的范圍。
皇家園藝學會比色卡
銀桂
銀桂植株較高大,多為中小喬木,常有明顯的主干。花序腋生,為簇生聚傘花序。花色較淺,呈銀白、乳白、綠白、乳黃、黃白等顏色。
↑銀桂品種‘白潔’:花色純白,葉片多見V形內折,葉緣有一條黃白色、半透明邊帶。
其他銀桂品種
金桂
金桂植株較高大,多為中小喬木,常有明顯的主干。花序腋生,為簇生聚傘花序,無總梗;花色呈淡黃色、金黃色至深黃色。
結籽金桂品種:花量大,花梗牢固且常見紫色,香味濃郁,葉片短圓。
波葉金桂:葉卵圓至橢圓形,葉緣均勻波狀。
其他金桂品種
丹桂
丹桂植株較高大,多為中小喬木,常有明顯的主干。花序腋生,為簇生聚傘花序,無總梗;花色較深,呈淺橙黃色、橙黃色至橙紅色。
丹桂品種‘堰紅’:花橙紅色,花量較大;葉片平展、狹長,易與其他品種區別。
丹桂品種‘朱砂’:花色橙紅,屬丹桂品種群中花色最為鮮艷的品種,葉緣中上部多見鋸齒。
大花丹桂:花朵大而花瓣圓闊、肉質,花色亮橙紅色。
四季桂
四季桂植株較低矮,常為叢生灌木狀。花期長,以春季和秋季為盛花期。秋季花期多為無總梗的簇生傘狀花序。
四季桂品種‘佛頂珠’:花白色,典型的枝頂開花品種,葉呈“V”形內折。
‘日香桂’:株型開散,常呈灌叢狀;花白色,后期偏黃,春秋兩茬花,花量中等偏少;葉長橢圓形,常下垂,葉緣向背反卷。
‘月桂’:叢生灌木或小喬木,枝條細軟。花白色,后期偏黃;葉片相對較寬,葉緣多見帶刺。花期自早春至深秋,但夏季花較少。
‘天香臺閣’:花大,部分花朵直徑達1-2.5cm,易區分;花瓣多短圓,長勢旺盛。
彩葉桂
彩葉桂是近年來出現的木犀科新優品種,不同于常見的綠色葉桂花,彩葉桂的新梢或新葉(營養體部分)在成熟過程中,具有明顯的顏色變化(綠色除外),變色期長達半年以上乃至全年。形態穩定,表征一致,且不能歸于目前桂花的其他品種群,因此該類型歸為“彩葉桂品種群”。
彩葉桂觀賞性強,突破了人們對于桂花“常用以觀花、聞香”的傳統觀念,日益受到園林綠化行業的重視。
桂花在北方
說到桂花,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知名賞桂地點便是杭州、桂林。我國歷史上的五大桂花產區也是這些地方,如浙江杭州、江蘇吳縣、湖北咸寧、四川新都、廣西桂林,都位于氣候更為溫熱的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
所以,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桂花就是一種南方植物。
正常來說,桂花性喜溫暖、濕潤,一般只能耐零下10至零下5攝氏度的低溫。在北方,除了溫暖的背風向陽小環境,或者從小苗栽培培養其適應性,否則,絕大部分桂花在我國北方地區較難存活。
通過嫁接技術的不斷優化,可以使桂花的耐寒性增強,越來越多桂花品種得以適應北方的環境氣候。
嫁接的桂花樹
桂花的嫁接一般選擇流蘇做砧木。
流蘇也是一種觀賞性極高的庭院綠化樹種,樹形高大優美,初夏滿樹白花,如覆霜蓋雪,清麗宜人。
流蘇不僅美貌,而且很頑強。它喜光,耐寒、耐旱、耐貧瘠,生長速度較慢,壽命長。
流蘇樹開花
流蘇和桂花為木犀科同科不同屬的植物,親緣關系相對較近,親合力高。因此,流蘇耐寒、耐貧瘠、耐鹽堿的生長習性,可以對桂花的習性進行一定程度的改良。
用流蘇做砧木進行桂花嫁接繁殖,成活率高,桂花生長狀況良好,并且越冬表現突出,具有較強的抗寒性。最高可耐零下20攝氏度的低溫,這樣就可以將桂花的種植范圍推移到黃河流域。
嫁接點
通過嫁接繁殖,除了增強耐寒性,還可以提高桂花的繁殖速度,進行花期控制和品種改良。既可以培養桂花喬木,又可以培養矮化的桂花盆景。
得益于栽培手段的不斷優化,讓我們不必出遠門,就可以在桂花如夢似幻的芳香中流連忘返。
桂花的風俗文化
桂花花期一般持續兩三周時間,盛花期過后,花梗和花冠開始分離,微風過處,簌簌然猶如雨落,故得“桂花雨”的美名,自成一派風景。
桂花就是這樣,它不張揚,但讓人難忘。古往今來,有桂花的地方便有詩情。
辛棄疾說:“怕是九天風露,染教世界都香。”
李清照說:“何須淺碧輕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宋之問說:“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
是以白居易最憶“山寺月中尋桂子”,期待“何日更重游”。
秋天不等人,花開不等人。
雖然桂花的花期短暫,但它時常以另外一種形式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琦君在散文里曾寫道。
桂花的香氣味,真是迷人。迷人的原因,是它不但可以聞,還可以吃。“吃花”在詩人看來是多么俗氣。但我寧可俗,就是愛桂花。
琦君《桂花雨》
吃桂花,想必也是很多人在秋天的念想。
將桂花做甜品、糖水香甜誘人,入茶、入酒更是回味悠長。
圖源:美食天下
圖源:日食記
只是想想,就已經讓人齒頰留香,恨不能立刻捧在手里聞一聞,放入口中品一品,秋天的味道也就在桂花里了吧!
在秋日的涼風中,保留一份“尋花品香”的情懷,去品味來自桂花的浪漫和悠長吧!
文章來源:中國花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