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進口的海鮮、淡水魚蝦等逐漸走上了老百姓的餐桌。這些進口的可食用水生動物,在上到菜市場供大家選擇之前,還要經(jīng)過海關關員的查驗。閆海燕作為南寧機場海關的海關關員,她和同事們便是百姓“口福”的把關人。
1月26日上午,南寧機場海關監(jiān)管五科副科長閆海燕像往常一樣,熟練地做好個人防護,前往進境食用水生動物指定監(jiān)管場地對一批進口的黃鱔進行檢查。
閆海燕(右)與同事在查驗進口黃鱔活體。南國早報客戶端見習記者游擁軍攝
這一批黃鱔是從菲律賓進口的,海關關員在對貨物的查驗過程中,需要檢查貨物的外觀和提運單,確保貨證相符,查看黃鱔的鮮活度等。
為了保證海鮮的新鮮度,閆海燕和同事在貨物運抵現(xiàn)場后,立即前往開展檢查。經(jīng)查驗沒有異常的,便會被貨主提離,裝車運到各地批發(fā)市場或者海鮮市場進行出售。“從飛機落地到貨主提離,最快只需要1個小時。”閆海燕說。
閆海燕(中)與同事們正在查看數(shù)據(jù)。南國早報客戶端見習記者游擁軍攝
近年來,廣西從東盟國家進口的海鮮、淡水魚蝦等越來越多,老百姓可吃到來自越南的青蟹以及泰國的斑節(jié)蝦、魚等。由于每一種進境可食用水生動物的特點不同,閆海燕和同事們始終保持對業(yè)務的學習,獲得***崗位資質(zhì),已便更好地將知識運用到工作中。“只有積累大量的相關知識,我們才能在查驗貨物時更快速精準地看出是不是有問題。”閆海燕說。
閆海燕(右)與同事正在對檢驗物品進行拍攝,留存資料。南國早報客戶端見習記者游擁軍攝
據(jù)南寧機場海關介紹,該關為進口生鮮貨物開辟綠色通道,提供7×24小時預約通關服務。截至1月25日,今年從南寧機場口岸入境的進境食用水生動物貨運航班累計90架次,平均每日有3~4架次,進境食用水生動物毛重超過500噸,主要種類為活鋸緣青蟹、活黃鱔、活斑玉螺等,主要來自越南、泰國、菲律賓等國家。
臨近春節(jié),閆海燕和同事們經(jīng)常需要加班加點工作,有時候遇到凌晨1點到達的貨運航班,他們就得馬上出發(fā)查驗貨物。在她看來,熬夜雖然會讓人疲勞,但只有把好國門關口,老百姓才能吃上放心的進口海鮮。
本文由南國早報原創(chuàng)出品,未經(jīng)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zhuǎn)載。違者必究。